分享

人性 | 家长的要义是发现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追随学校教育戕害孩子

 cat1208 2018-01-06


多元智能理论对孩子会产生哪些影响?

(《悟空问答》用户提问)


  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是美国心理学家加登纳(Howard Gardner)于大约35年前提出的一个智力理论,其要义是认为人类的智力是适应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任何有助于适应环境并在环境下取得发展的能力都是人类智力的一部分,因此,人类的智力实际上是相当多元的。如下图,多元智力理论模型至少包含语言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力(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内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人际关系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智力(natural intelligence)等八种可以明显区分的智力类型。

  应该说,这个多元智力理论模型是对传统人们认为的IQ理论的丰富和拓展。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常识:

  1、IQ所测定的只是人类智力很有限的一部分,单纯的IQ高低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它与学业成就高度相关。换言之,一个孩子IQ不见得高,但他很聪明;或者一个孩子IQ很高,但其实很蠢。

  2、中国的公共教育,特别是公共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过于倚重的只是多元智力理论模型中的2~3种智力,而忽略甚至偏废了其他5~6种智力。具体而言,中国教育倚重的只是其中的语言智力(语文课、英语课以及其他一些文科课程)、逻辑数学智力(数理化),以及小部分空间智力(立体几何)。

  3、每个孩子的天性与发展并不均衡,而是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多样性来。也就是说,一些孩子正好在语言智力上突出,另一些孩子可能在逻辑数学智力上有天赋,这些孩子适应学校教育没有太多问题,而如果一些孩子的天赋是在人际智力或内省智力,恰好在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上存在短板,那么后一种孩子很容易被现行的学校教育给戕害掉,压抑乃至扼杀掉原本具有的天赋。

  4、没有任何一种智力是单独存在的,偏废其中任何一项都是不恰当的,从教育角度是没有效果的。因此,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因势利导,而不是顾此失彼,甚至厚此薄彼。

  5、教师,特别是家长应该首先学会去识别和发现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他的智力特质。教育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横向比较。任何孩子间的横向比较都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智力特质是不同的。鉴于中国教育的现状,家长的责任就十分重大,必须学会发现自己孩子特异性的智力特质,了解他、理解他,并与学校教师积极沟通,使教师能通过家长而了解自己的孩子。

  6、目前社会种流行的所谓“情商”概念,概括起来大致与多元智力理论模型中的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的涵义一致,其要义大体上反映为如何认识自己及看待他人并做出恰当的适宜反应。可以这么认为,“情商'不过是多元智力中的一部分。

  7、一个孩子未来的成就取决于整体的多元智力发展,而不是单纯的IQ分数(与学业成就高度相关的那部分智力成分)以及学业成绩。甚至,影响乃至决定一个孩子未来成就的智力因素,在IQ正常的情况下,更取决于学业以外的那些智力成分(与社会情境适应和发展高度相关的那部分智力,包括俗称的“情商”)。

  8、追随业已沉疴的中国学校教育的要求,过于倚重孩子学业成绩的家长,实际上是在高概率地戕害自己的孩子的发展。不怀偏见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有效陪护孩子;多发现孩子的特质,并鼓励和赏识他,远比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有益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