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打造国际顶尖山地型旅游度假区

 阳光普照一生 2018-01-06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导读:

山地型旅游度假区常以山地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以山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山地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配以系统的配套设施设备,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做好山地型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能够充分发掘优势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打造具有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

国内、外山地型旅游度假区案例


国内案例


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1、项目概况

度假小镇位于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的中心,由多种功能设施组成,酒店区环绕度假小镇,均依山而建,充分体现出国际级旅游度假区的高端品质,形成旅游度假村的核心区域。

酒店区共规划9个酒店,客房数约3000间。一期将建设包括六星级柏悦、威斯汀酒店,五星级凯悦、喜来登酒店等酒店群。所有酒店将依山而建,蜿蜒曲折,体现山地旅游度假风情。

2、项目定位

以冰雪运动为品牌,以体育休闲、度假疗养、商务会议和自然观光为主导,突出长白山森林生态魅力和北国冰雪风光。

项目目标:世界级的生态、文化、时尚、创新高度融合的旅游目的地。

功能分区:项目集旅游、会议、休闲、商业、娱乐等功能于一体,规划滑雪场、高尔夫、高端度假酒店群、旅游小镇、森林别墅等五个主要功能区。

项目分为南北两区: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分为南北两区,总用地面积18.3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1.5平方公里。

 

3、项目特色

①南区功能——总用地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设有酒店接待区、度假公寓、滑雪区、娱雪区、冬季雪上两项赛区等几个功能区。

亚洲最大的滑雪场

  • 滑雪场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落差达438米。滑雪场包括43条滑雪道,雪道总长度30公里,索道总长度7.1公里,同时可接纳8,000位滑雪者。

  • 西区滑雪服务中心建筑面积0.43万平方米。

  • 滑雪场设施:2条八大脱挂式暖厢索道;3条六人脱挂式吊椅索道;2条四人固定式吊椅索道;10条电动地毯及两条拖牵。

  • 加拿大Ecosign公司担纲设计,建成可举办各种国际级冰雪赛事。


高级度假酒店群

面积为1平方公里,共布置9个度假酒店,每家酒店平均300间房,客房数量合计为3,000多套。区内还同时建设了滑雪服务中心、商业步行街、剧院等。

旅游小镇

旅游小镇由商业街、大剧院、娱乐中心、温泉洗浴中心及人工湖等组成,成为整个旅游度假区的核心设施。

山地别墅区

万达长白山霞慕尼森林公馆,是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的森林度假豪宅项目,项目布于南区6.5平方公里的滑雪场脚下,与长白山隔森相望,占地40万平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山地户外活动

  • 缆车观光

  • ATV山地车体验

  • 趣味自行车

  • 阿拉斯加犬狗拉雪橇

  • 马拉爬犁

  • 雪上

  • 多种漂流体验

②北区功能——总用地约5平方公里,为“长白山旅游服务区,将建设抚松新城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长白山万达广场,同时包括学校、医院、住宅区在内的旅游新城。

教育体系:包括四所幼儿园两所小学,一所初高中部中学,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

长白山万达广场:总建筑面积达5.48万平米。

精品住宅:长白山明珠一期已经售罄,于2011年10月交付使用;二期拥有36栋建筑,建筑类型为小高层住宅、多层住宅、花园洋房等。其中小高层住宅和花园洋房分别为11层和6层。

4、案例借鉴

  • 打造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景观资源;

  • 独特且具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及建筑形式,提升自身高端形象;

  • 打造具有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且提高城市形象的项目;

  • 整合资金链,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开发,降低运营风险;

  • 多元化功能驱动,共同推动项目发展。


国外案例


加拿大Whistler/Black comb度假区


1、项目概况

惠斯勒小镇地处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最负盛名的四季旅游度假胜地,距温哥华仅130公里,目前惠斯勒度假村中约有115家各类型度假饭店,餐厅约有90家,其他商店则约为200家。

惠斯勒度假村(Whistler Resort)建立于1908年,被黑梳山和惠斯勒山所环绕,是一座山中小城。大体说来,所谓的惠斯勒度假村包含了惠斯勒村(Whistler Village)和上村(Upper Village)两大主要部份,以及周边的湖泊、公园等。

2、项目定位

依托惠斯勒山及黑梳山丰富雪山资源,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布局,惠斯勒小镇被打造为世界最知名旅游地之一。

3、项目特色

配套设施

无村造村,配套设施完善,打造丰富娱乐项目及环境设施。

功能特点

度假村:从引人注目的商店,到时髦精品,从热力四溢的夜总会,到高雅的餐厅,应有尽有。

住宿:惠斯勒拥有大量酒店、公寓、排屋,以及度假小木屋。

餐饮:惠斯勒有90多家餐馆,高档酒吧和美食餐厅比邻而居,从北美的特色风味,到最佳的国际美味,一应俱全。

购物:多达200多个商店散布在惠斯勒度假村和惠斯勒溪边地区,有精品店、世界各地艺术家作品的艺廊、高档服装店,还有售卖各种运动器材、服饰的体育商品零售店。

温泉水疗:设有许多温泉水疗中心,从古老的历经时间验证的按摩技巧,到新近发明设想周到的现代方法。

研科电讯惠斯勒会议中心:是惠斯勒最著名的举办会议的场所。该中心全年定期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会议和聚会等活动。

冬日活动

专门为冬日设有丰富的雪上活动及景观欣赏。

空中鸟瞰:空中之旅,俯瞰山峰、冰原、峡谷、河流、湖泊等。(全年无休)

越野滑雪:可在贯穿整个山谷、并且经过人工修整的雪道上滑雪,也可到惠斯勒奥林匹克公园滑行。

狗拉雪撬:这是一种加拿大特有的探险活动。您可以驾驭一队健壮的拉雪撬狗,在惠斯勒山区雪地上滑行。

直升机-双板滑雪/单板滑雪:可乘坐直升机直达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海岸群山之巅,从雪山上顺势滑下。

双板滑雪/单板滑雪:惠斯勒拥有两座山峰、最长的滑雪季节,和大量的雪等资源。惠斯勒黑冠山单板和双板滑雪学校针对不同年纪和能力,开设训练课程,并配有普通话指导。

夏日活动

夏季的活动依然让人向往,景色宜人。

越野车(ATV)之旅:在专业导游引领下,乘坐全地形越野车穿山越岭,寻微探幽。

观赏熊和野生动物、树顶之旅:通过观赏当地植物群、雨林、冰川、熊,以及其它野生动物,可以了解到保育和强化计划是如何有益于保持人类健康。

黑冠山基地探险区:探险区里的弹跳蹦床、空中吊杆、迷宫、仰卧雪撬赛、热汽球升空、陀螺仪、赛道骑乘,以及其它很多活动,都令游人激动不已,乐趣无穷。

泛舟水面、游泳:惠斯勒地区有无数河流湖泊,泛舟水面,可享受到四周的宁静与自然风光。

细节打造

把细节都做到极致 ,让到惠斯勒的所有人都感受到身心放松。

宠物友好——专设狗的海滩和公园,宠物友好酒店和公寓,以及遛狗服务。

专设残疾人无障碍路线——保证残疾人可在惠斯勒小镇无障碍度假。

 

4、案例借鉴

  • 注重对度假区域环境以及度假氛围的营造;

  • 每年针对不同的季节举办不同的节庆活动;

  • 创新不同的游憩项目,尤其是户外运动项目以吸引游客;

  • 创新发展思路,以旅游社区的理念对旅游度假地 进行提升和完善。

 

山地型度假旅游区的发展模式及趋势

 

(一)发展模式

主要分为三种发展模式,“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模式,“多元驱动共赢”模式,“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

1、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模式

休闲、娱乐、购物、演艺及会议等功能集中的旅游型城市,游客在选择顶级景区作为旅游直接目的地外,也选择将景区所在城市作为间接目的地,最终形成游客与居民“和谐共处”的居游共享模式。

2、多元驱动共赢模式

以政府主导及多元化投资为驱动,将各种序列产品在宏观范畴内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多元投资多端收益的供应模式,最终形成环山型多组团开发模式。

3、旅游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

度假区地块选址围绕核心景区,在其近距离范围内,且不属于景区保护范围,引入核心引擎项目,塑造度假品牌形象,后期通过旅游地产等多产业链收益进行风险对冲。

(二)发展特点

以山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往往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吸引要素,而且要求高端化、高品位、高档次。

从旅游目的地来看,山地度假旅游的旅游与服务设施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吸引要素不仅供给充分,能够满足基本旅游需求,而且要求高端化、高品位、高档次。

从旅游需求来看,旅游需求呈综合化和多元化,往往为了实现个体过程的体验、精神的愉悦、身心的满足等高层次的需求,其典型表现是“观光+度假”。

从旅游消费行为来看,旅游者收入一般较高,一次性消费量大,旅游逗留时间长,对一个旅游区忠诚度高,往往是重复或多次度假。

从旅游产品供给来看,以山地生态环境为基础,有足够的休闲时间和休闲设施,休闲设施要求有度假区、度假酒店及康体设施,从空间上要求有相对宁静的为个人所拥有的活动空间。

(三)发展趋势

我国山地旅游度假区面临快速发展阶段,正在呈现主题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现在正处于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度假、专项旅游并重发展的转折期,山地度假旅游已成为我国的主导旅游产品之一,且其比重在不断上升中。

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山地旅游度假区也将面临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应对未来发展趋势,需要针对旅游活动及山地度假区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规划。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