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到消化①| 吃颗“遥控胶囊”就能做胃镜

 达成书藏 2018-01-06

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共同主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36届解放健康讲坛”,12月26日下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举行。讲坛现场气氛热烈,两层楼面坐满观众,三位知名医学专家围绕“从‘心’到消化,破译冬季保健密码”的主题,带来一场“保健大餐”。

本次讲坛的承办单位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协办单位为上海新闻广播《活到100岁》;支持单位为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

李兆申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病例一】55岁男性患者,发现胃部不适症状后,因害怕拒绝做胃镜检查,一段时间后确诊为晚期胃癌。在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后,2年不到便离开了人世。
【病例二】62岁男性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接受胶囊胃镜检查后发现有部分黏膜糜烂的情况,接受进一步胃镜检查后,确诊为早期胃癌。未开刀、未化疗,治疗效果良好,目前已过5年生存期。

每年中国有近430万人罹患癌症,近280万人因癌症去世,癌症已成为中国第一杀手。全球100万名胃癌患者中,中国占46%,是全球胃癌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胃癌并不可怕,早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可以达到93.4%,晚期胃癌则几乎活不到五年,因此胃癌一定要早诊早治。

从1983年起,日本便要求50岁以上的人做胃镜检查,目前早期诊断率超过50%,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下降。韩国也是胃癌高发国家,他们要求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目前早期诊断率已达到67%,五年生存率提高至69%。而中国目前的早期诊断率只有15%,胃镜检查对于筛查胃癌具有关键意义,必须引起重视。

从慢性胃炎到肠化再到胃癌有一个非常漫长的演变过程,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进行防治。胃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身体非常难受了再去检查,大部分已经是晚期胃癌了。内窥镜检查是诊断胃癌最准确的方式,尤其对于有萎缩、出现肠化的病人,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观察胃部的变化。

有不少病人觉得做胃镜的过程太痛苦了,便“宁死不屈”,逃避检查。为了动员病人接受胃镜检查,医生与医疗单位都在不断努力。符合麻醉条件的病人可以选择无痛胃镜进行检查,除了需要“插管子”的内窥镜,现在还有最新研制的遥控胶囊胃镜,病人只需要吃一粒“胶囊”,通过远程遥控,小小的“胶囊”就像无人机一样在病人胃里运作,采集影像。

胃癌家族史、吸烟史、HP感染、肠化生以及高盐饮食等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胃癌防治并不困难,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首先是低盐饮食,其次是多吃蔬菜水果,还有一点是不要长期吃剩菜剩饭,尤其是变质的食物。通过改善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检查,最终达到不生胃癌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