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解(十三)

 liuhuirong 2018-01-06
                                          黄老学与老学

    在古代经籍中,常见有“黄老学”、“黄老术”一语。黄老学者,黄 帝、老子之学也;黄老术者,黄帝、老子之术也。要皆指“君人南面 术”而言,学言经,术言权也。黄老术一词,世人多目为阴术、权谋、 纵横、谋略之术。而病老子者,谓最毒天下后世者,即为老学中此一 流派之思想。当战国之际,纵横捭阖,阴谋诡诈之术,无所不用其 极;以六国七雄,无不欲“取天下而为之”,故权术尚矣,阴谋尚矣,纵 横尚矣!而取合诸侯以邀名利者,均莫不以“学黄帝老子”为重。世 人下察,由之而多误焉。实则老子主“道法自然”,主“清静自化,无 为自正”,主“利万物而不争”,主“自隐无名为务”,反对“取天下而为 之”,岂欲以“权术”自污自小哉?李石岑谓:“老子专重艺术;孔子注 重功利,兼重艺术;墨子专任功利。又老子是人物一体的宇宙观,孔 子是人贵物贱的伦理观,墨子是人物各别的宗教观。”夏曾佑亦谓: “老子于鬼神、术数,一切不取,孔子留术数而去鬼神,墨子留鬼神而 去术数。”①其说殊为客观。老子功利犹不取,鬼神术数亦不取,而主 人物一体,物我浑然,以造极于艺术境界,且又小仁义礼法,而非兵 战,岂忍以阴谋权术为尚乎?就老学而言老学,实应作如是观。若 就黄老学而言老学----亦可称之为“杂老学”----则非之者,亦未始 无故也。

    道家祖黄帝,自“黄帝习用干戈,以征不享”,“制为弧矢,以威天 下”,诛蚩尤而开国,立政统以后,史氏世传其学。伊尹、太公,得其 权舆,均属道家。其书即周书相类,又多权谋术略之言,为尚者尊 之,一脉传承,而道家便本有权谋一派矣!纵横家、兵家、阴谋家,及 言长短术者,莫不宗之。《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周西伯之脱羑里 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 兵,及周之阴谋,皆宗太公为本谋。”盖太公乃权谋家之大宗师也,② 伊尹之倾夏,与吕尚之倾商,均以甲兵宰制天下,其行事与权谋,后 世均属之道家。道家言,多托之黄帝,老子为史官,得集道家之大 成。故世不称学伊尹、吕尚,而概称学黄帝、老子者,此也。夷考古 之所谓权谋,亦非指诈术而言。《文献通号·汉志》称兵权谋十三家 二百五十九篇曰:“权谋者,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 势,包阴阳,用技巧也。”固然,“兵不厌诈”,然大兵无创,诈兵为用, 乃下之下者也。其可行之政乎?

    据《汉志》载:道家书共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其中属于黄 帝者:黄帝四经四篇。③黄帝铭六篇,④黄帝君臣十篇,⑤杂黄帝五十 八篇。⑥以上多为后人所依托或追辑而成,不可尽信,然亦不可谓全 为乌有之事。《汉志》列其书于老庄之后,即认其书非出于老庄之前 也。其所载道家书中,与研究“黄老学”有关者,除老子书外,⑦尚有: 伊尹五十一篇,⑧太公二百三十七篇,⑨辛甲二十九篇,鬻子二十二 篇,⑩及管子、文子、关尹子、庄子、列子、老成子、长卢子、狄子、公子 牟、田子、老莱子、黔娄子、宫孙子、鹖冠子等,以上今存者尚多,可资 参按。夷考西汉以前,恒“黄老”并称。迄晋以后,始盛称“老庄”。 如《史记·乐毅传》赞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史记》述环渊曰: “环渊,楚人,学黄老道德之术,著上下篇。”(案:渊为老子弟子,《汉 志》载《蜎子》十三篇即渊书也)其述韩非则曰:“韩非者,韩之诸公子 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要归本于黄老。”述慎到,于《盂荀传》曰: “赵人,学黄老之术。”《韩非·天论篇》注亦云:“慎子之术,本黄老, 归刑名。”由此可概见一斑矣!历来言黄老之言者,汉以前为最盛, 凡自名其学者,莫不引以为重,且多与老学相会通。纯道家诸子,固 无论矣,其他亦莫不皆然。如《吕览.去私篇》引黄帝曰:“声禁重, 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贾子.修政.上》引黄 帝:“道若川谷之水,其出无已,其行无止。”《淮南.泰族篇》引黄帝 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皇览》记武王问尚父五常之 诫,尚父告之以:“黄帝之诫曰:吾之居民上也,摇摇恐夕不至朝;故 为金人三缄其口,曰古之慎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列子》所引 者尤多,兹不具述。

    “述古”以为法,并自重其言,自先秦以来,学者莫不如是。即以 《老子》书而言,亦一不少为“述古”之言。如其云“故建言有之”,“故 圣人云”,“是以圣人云”,“用兵者有言”,“古之所谓”等等,皆是“信 而好古”“述而不作”之证。凡此均为老子已明言之者,其未言明者 亦复不少。如其本经中之“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 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⑾《列子·天瑞篇》则引作“黄帝书曰”。 其“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⑿此为后世最所诟病者,《韩非说林》则引作 “周书曰”,《战国策·魏策》亦引作“周书曰”。唯其言仅为四句教, 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韩非有解老之作, 当不致有误。唯《吕氏春秋·行论》所引则为:“将欲毁之,必重累 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足证此实为古之说也,为老子所引,后世 遂以阴谋家误老子矣。又如:“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 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庄子.知北游》 则作“黄帝曰”。唯末二句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庄子》引 老子语最多,亦当不致有误。再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二语,《文 选》引作“太公金匮”,而《北堂书钞》则引作“太公六韬”。老子集古 文化之大成,尤集道家之大成,其五千言中,多述古之言,当为不移 之事实。道家以黄帝为始祖,以老子为大宗师,复以其集大成,后世 多祖之为道家开祖。故恒黄老合称,而言黄老学、黄老术者,要亦为 理所当然之事也。

    关于黄帝书,《汉志》共录有十二类、四百二十四卷,其中包括道 家、阴阳家、兵家、小说家、神仙家、房中家,及天文、历、谱、五行、杂 占、医经等,几成杂家矣。世或讥黄帝书多晚出,实则儒家先秦经籍 中,晚出书亦不少。唯因其均托黄帝言,义理多驳,则实有之。复因 史称其“为百家所共学”,故其学术思想闳大而不一,难为一系统,然 言帝王术,则确有其不朽之妙要存焉!

    言黄帝思想之最纯者为《阴符经》,⒀共三百余字,总得自然造化 之机。阴阳消长之理。故无逸子曰:“阴符三百字,老子五千言,可以 概尽天地之秘要。言黄老学,无有逾于是者。”或以之言治国之道、 安民之理,或以之言兵家玄微,或以之言性命真诠,或以之言孤虚枉 相、六甲神机、风后遁法。要亦“智者谓之智,仁者谓之仁”之说也。 天玄子曰:“潜通《阴符》三百字,直到伏羲未画前。”其要可知。以其 文简,为会通黄老而便参究起见,兹特录定本《阴符经》全文如次:

    观天之道,执天行之,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乎心,施行在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几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星 辰殒伏;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德,万 物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 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 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出焉,神明生焉。其盗机也,天下 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一而专也。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 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而物,机在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 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 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人以时物文理哲,我以天地文理圣。人以虞愚圣,我以不虞 愚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 相推,而变化顺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 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 昭昭乎进乎象矣。

    此完全是言消息盈虚造化之玄微,不可当做等闲文字读过。得 其圣解,则自可会得“虚空一点真如性,化作乾坤万种机”之妙要,而 圆通八极,自在无碍矣。黄老二经,默契而神悟之,自能通其机缄而 为一,唯总须向上参才是。此经当非出诸黄帝之手,然要为先秦传 “黄老学”者之作则无疑。参究黄老学,不可不从此中切入。 总之,古之所谓“黄老学”“黄老术”者,乃道家言“君人南面学” “君人南面术”之总称,故道家世多“帝王师”,且恒具有因祸为福,转 败为功,拨乱反正,旋转乾坤于掌上之才华器识者,即以此也。至若 言乎老学,则此适其小焉者矣!自汉初以米,学者盛称黄老,黄老之 言容天下,尤于“帝王术”为然。唯黄帝书,驳醇互见,难成一家言; 多为后世欲有所托见,概归本之黄帝所成。故司马迁《五帝本纪》 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要为平实之论。其《货殖传》曰:“神 农以前,吾不知已。”《伯夷传》曰:“学者考信于六艺,虞夏之文可知 也。”而《汉书·司马迁传》赞亦曰:“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 经。”唯究太古书,去其驳而存其醇,取其义而不论其时可也。是以 欲求道家学术之基本思想,舍老子《道德经》一书,末由矣。斯不仅 为道家之圣经,且亦为我中国固有文化中,可历万世而不朽之宝典 也。

    【注释】

    ①李夏二氏说,据陶庸生著《国学入门》“墨家”一节引。

    ②道家有权谋一派,属之兵家,《汉志》录兵权谋十三家。世 谓“黄老术”中多阴谋、术略与反复其道之机缄,或根之于太公书 多权谋而来。据《汉志》注,沈钦韩曰:“《隋志》太公阴谋三卷,又 阴谋三十六用一卷。《隋志》太公金匮二卷(旧《唐志》三卷),《太 公兵法》二卷,又《兵法》六卷,又《三宫兵法》一卷。”太公现行坊间 之《六韬》(《汉志》无此书,梁、隋、唐志始著录),武经列为首经,晁 公武谓为兵权谋书。《三国志》:“丞相诸葛亮,写六韬以教后主。” 足见其为道家之所重也。汪氏兵学三书中,又有《太公兵法逸文》 一卷。又《秦策》:“苏秦发书,得《太公阴符》之谋。”故曰:太公为 权谋家之大宗师。

    ③《汉志》补注:《隋志·道经部》云:“汉道书之流,《黄帝》四 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此四篇多至言要道,故世奉为道家之 鼻祖也。

    ④《金人铭》,即为六篇之一,此外尚有《巾几铭》等,即今座右 铭之祖铭也。

    ⑤《汉志》注云:“起六国时,与老子相似也。”叶德辉曰:“六韬 兵道,《文子》符言上仁,《吕氏春秋》应同、去私、圆道、遇合、审时, 《淮南》缪称泰族,并引黄帝道言,《贾谊新书》首修政上,又引黄帝 书语。疑皆君臣篇遗文。”

    ⑥《汉志》注:“六国时贤者所作。”

    ⑦《汉志》载老子书,仅老子邻氏经传四篇,老子傅氏经说三 篇,刘尚说老子四篇。

    ⑧《汉志》补注,王应麟曰:“《说苑·臣术篇》、《吕览》,皆引伊 尹对汤问。《周书》王会有伊尹朝献商书。案:孟子称伊尹之言, 伊尹之所谓道,岂老氏之所谓道也乎?”叶德辉曰:“《尸子》引伊尹 对汤问寿,《殷本纪》引伊尹从汤言素王九主之事,《韩诗外传》引 伊尹对汤问庭谷大拱,《齐民要术》引泛胜之述伊尹区田法,皆王 氏所未及。”

    ⑨二百三十七篇,合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 言。

    ⑩辛甲,为纣臣,七十五谏而去,周封之。鬻熊,周文王师,自 文王以下问焉。晁氏曰:“今存者十四篇。”《管子》,今列法家。

    ⑾此为《道德经》六章文,甚微妙玄通,而具甚深奥义,故后世 鲜得正解。

    ⑿此为《道德经》三十八章文,世之诟病老子为阴谋家,最毒 天下者,以此章文为最。实则非也。世多未彻全经及贯通全章旨 意以为解,故误。

    ⒀《阴符经》,《文献通考》晁氏曰:“唐少室山人布衣李筌注 云:《阴符经》者,黄帝之书。或曰受之广成子,或曰受之玄女,或 曰黄帝与风后玉女论阴阳六甲,退而自著其事。阴者,暗也;符 者,合也。天机暗合于事机,故曰阴符。”柳子厚、黄庭坚等谓为伪 书,出于李筌。今行本有太公、范蠡、鬼谷、张良、诸葛亮、李筌、李 合、李鉴、李锐、杨晨等合注本。丹道派中有嵩隐子石和阳注本、 元真子注本、无尽子注本,其解均较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