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章 九窍用药的起源与发展
2018-01-06 | 阅:  转:  |  分享 
  
第一章 第一章九窍用药的起源与发展 若论九窍用药治病,当先明何谓之“窍”?辞书曰:窍,“窟窿”、“孔 洞”也。换言之“窍”即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孔洞。祖国医学对人体孔窍的叙 述有“七窍”,“九窍”,“上窍”,“下窍”,“空窍”,“苗窍”等不 同名称。除“苗窍”之“苗”不一定是孔洞外,多指孔洞而言,只不过是所 指的部位不同而矣。通俗他讲:“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 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而言。《难经·三十七难》除了将眼、耳、鼻、口 归属九窍外,亦把“舌”、“喉”谓之“窍”,不无道理。经典说法“九窍” 中前阴尿道谓之窍,很少有将前阴阴道谓之窍的。实际上临床中将阴道视同 “窍”者,亦不鲜见,故今将阴道归属“九窍”之中,似亦无不妥。九窍用 药治病就是通过上述“窍”作为给药途径,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采用单 一或综合的治疗方法达到治疗人体外邪、内伤因素所引起的各种病症之目 起源与发展 九窍用药治病应该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学家认为大约在400万 年以前地球上有了人类。约5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人,已学会了最早的烹任技 术,变生食为熟食。口服食物也可能就是口服药物治病的起源。中医界多推 崇“砭石”是人类最早的“医疗器械”说,然而古猿人在用树枝(或就是药 物)作燃料对局部进行温热刺激,达到消除疼痛或不适时,便自觉不自觉地 认识了“灸法”,这仲“灸法”或可能早于“砭石”疗法。那么原始人在用 火熏烤食物时,燃火之烟气,必会从鼻窍吸入,这种烟气很可能就是最早的 “鼻嗅药”,也可能达到了治病的目的,只不过是文字未记载而已。与此同 时,原始人在摄取“食物”时,也可能吃下某种药物。有意或无意地治好了 某些病症。可以想象,自有了人类就有了鼻窍、眼窍、口窍这些“九窍”用 药的治病方法。 星转斗移,人类逐的文明。从结绳纪事,到仓吉造字,人类的文化进一 步文明,医疗保健经俭也不断发展,并得以突破性的传播。《殷墟卜辞》中 约载22种疾病使用外治法,从九窍用药治病的也可见到,如有烟熏、佩戴药 物治病的例证。《山海经》“??熏草,佩之可已病。”此即鼻窍用药的明 确述说。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中载有熏、浴法,也是九窍用 药治病的典范。《黄帝内经》不仅系统阐述了人体解剖、生埋、病理、诊断、 治疗理论,而且也载有烟熏取嚏有关九窍用药的方法。汉代医学大家张机《伤 寒杂病论》不但收载了卓然有效的内服方(口窍用药),而且还介绍了不少 行之有效的外治方,其中从“窍”用药者为数可观,九窍用药发展到一定高 度,如其吹喉法、唁鼻法、舌下含药法、灌耳法、坐药法(纳阴道法)、导 法等,九窍用药的疗法更加充实和广泛。如其在具体用于治疗阳明病津伤时, 采用蜜煎导法(肛窍用药);用蛇床子散棉花裹之纳入阴道之中(坐药法), 治疗寒湿带下,有证有方,方药兼备。其所制九窍用药法至今被医学界临床 推崇。到了晋代葛洪《时后备急方》另辟九窍用药治疗急症之溪径,所载竹 管导尿便是从九窍用药治疗急症的最好说明。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从九窍 用药治病的疗法也不少,如其用“大乙流金散”佩于胸前或烧烟熏屋避瘟疫, 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宋、明、清时期,医学界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 鸣的局面,推动了医药事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九窍用药的内容。尤其边缘 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的运用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九窍用药与辨病、辨证、 以及与特殊用药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疗效。如宋《幼幼新书》中明确提到 在配制点眼剂时,用新棉过滤,低温沉淀,取其上清液的制备方法,以其纯 净制剂,确保临床安全有效,体现了眼药配制的先进工艺。与此同时九窍用 药的治病范围不断扩充,九窍用药的机理也日臻完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集百病之方论、汇外治单方之殊容,从九窍途径用药治病的方法有涂、吹、 含漱、口噙、含咽、浴沐、导下、坐药、吹鼻、塞鼻等十种之多,治病范围 涉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清《理论骈文》广罗外治之方法,九窍用 药之成就,其内容之丰富、方药之广泛,几乎可称九窍用药的专著。由此可 见九窍用药从远古至近代,从初步认识到形成理论体系,已被医家接受和运 用,为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祖国医学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出现了中医热、针灸 热。尤其对中医中药的疗法,给药途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国内 的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至一些高等院校对中医的外治法研究和应用 相当普遍。常规的中药口服法,已不是临床医家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九窍 途径用药却疾已形成风气。广泛而扎实的临床实践,检验了中药外治及九窍 用药的理论。反之对中医外治、九窍用药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论文及专 著如潮水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在全国中医杂志或刊物刊载中医外 治、九窍用药的文章近万篇,山西晋城首先独家推出了《中医外治》杂志, 中医外治研究的著作不断出版,几乎达到了洛阳纸贵的程度。最有代表性的 外治专著莫过于《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该书分上、中、下、附四篇, 上篇除从宏观上展示中药外治产生、发展、特点及现代研究概况外,着重于 以作用部位为主,结合了应用的时代特点,将各种疗法分为六大类。中篇则 对常见急症、内、外、皮肤、骨伤、妇产、小儿、五官等科260余种常见病, 以病为纲、以法为目,以法统方,分别对具体治法予以详细介绍。下篇选介 了数以千计的中药外治及九窍用药的名方、新方。同时在中药“外治热”的 影响下,中医外治及九窍用药的新器械不断示众,如根据中医“闻香去病” 的理论研制的“鼻嗅器”设计科学,携带方便,是对传统嗅吸剂的发展。山 东发明的灌肠仪,填补了中医灌肠法的空白。这些器械的研制成功,为九窍 用药治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九窍用药治病的前景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或突破:①临床应用方 面,虽然目前出现了中医外治热,在认识上仍各执己见,尚未形成外治学, 如果外治学形成,九窍用药途径被广泛接受,会大大提高临床疗效。目前在 一部分人仍认为外治法是对常规口服法的补充,只能是小打小闹,究其原因, 一是认识不足,二是对外治疗法掌握不多,三是外治法的影响不够广泛。有 可能这种疗法及九窍用药的给药途径在临床广泛应用,反复实践证明以后, 会作为主要治病手段确立下来。②作用机理研究方面,九窍用药治病的机理 目前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认识比较粗浅,将来会从生物、化学、分子学、 细胞学角度研究深入下去,中西医结合认识上会更加合拍,临床运用会成为 有理、有据的现实。③九窍用药剂型方面,九窍用药的用药剂型虽然不少, 但形成法典药品的不多。今后医药家会从目前的粗剂型转向精制、法定、准 确用量方面研究,新的剂型会不断问世。④九窍用药器械研究方面,目前九 窍用药器械不多,将来九窍用药的器械研制会更先进、更科学、更实用。将 有一批定型的九窍用药器械问世。

献花(0)
+1
(本文系保姆要尽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