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荔湾故事丨柳波涌 又名“芙蓉涌”

 我家住在瘦狗岭 2018-01-06


清末时,(西)关外的人去荔枝湾一般会选择走水路,从柳波涌进入,两岸景色很美,空气中还夹杂着花的香味。然而,随风飘来的,怎么还有一股异味?真相是……




荔枝湾水乡风情。


西关的河流主要为涌

主要有驷马涌(即冼马涌)、

上西关涌、下西关涌和柳波涌四条



柳波涌全长2100米,在清代又称沙角尾,是堤后洼地河,其北为蓬莱基(今蓬莱路)。位处今黄沙大道东侧的这一条河,流贯今蓬莱路和丛桂路。上述大观河,从东往西流,要在珠江口入海,须先汇入柳波涌。柳波涌向北,通过荔枝湾与珠江相通;向南,围绕蓬莱路中段转入黄沙后道,从沙面西北处注入白鹅潭。有着这么美丽名字的一条河涌,清人有竹枝词赞美道:


“柳波涌口鹭鸶闲,

旧苑昌华想象间。

十顷藕花香在水,

纳凉船泊荔枝湾。”


清末时的城里人——也就是(西)关外的人,去荔枝湾一般会选择走水路,在天字码头上了船,循珠江西行,在黄沙码头附近进入柳波涌。沿途可观悠闲的水鸟,可观岸畔池塘的荷花,从柳波涌进入荔湾涌,然后就抵达荔枝湾。两岸景色很美,空气中还夹杂着花的香味,置身柳波涌者可谓心旷神怡。且慢,随风飘来的,怎么还有一股异味?嗅觉上会提示,其味香得有点怪!何解?这要说到柳波涌曾拥有的另一个美丽名字:“芙蓉涌”。



广州西关河岸及各支涌变迁图。




所谓“芙蓉”,就是“夜香”

柳波涌承载着广州七十二行中

收益最稳定的行业之一



“芙蓉涌”,看上去很美,说穿了却谁都会赶紧捂鼻!原来,由于其水道便利,四乡“屎艇”都是经此驶入西关运肥,所谓“芙蓉”,就是粪便,故有此名。这取典于旧时广州的“夜香”一说。“夜香”既指一种能做菜肴的香花,亦是广州人指称的晚上“倒屎塔”时分。却说“屎艇”队伍驶入柳波涌后,会沿着大观河、下西关涌进入西关,与“屎车”“屎塔”完成整个“夜香”输送链的接驳。


“屎塔”,北方人叫“马桶”,与“尿壶”一起,构成了旧时西关人家吃喝拉撒睡的必备生活用具。正所谓“没有屎尿臭,哪来饭菜香”,对于珠三角那广阔的菜地来说,屎尿绝对是上好的有机肥。于是城市出现了粪业,有专门的粪商和粪夫粪妇卖粪给农村。自清末以来,粪便业一直是广州七十二行中收益最稳定的行业之一。于是,西关河涌上的“屎艇”来“屎艇”往,保证了省城人口能餐餐吃上由有机肥种出的有菜味的蔬菜。


当初人们吃的是有机肥种出的有菜味的蔬菜。



柳波桥畔出了一位名人

大名鼎鼎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柳波涌的确“简”而且“单”,架于涌上的桥也不多,仅有柳波桥(今黄沙大道之东的柳波直街附近)、逢庆桥(位于柳波涌之西,今市一中的逢庆涌边)、修元桥(位于柳波涌之西,靠近逢庆桥)。桥不在多,有名人则名。柳波桥畔出了一位名人,乃大名鼎鼎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995年岁末,当詹天佑外甥孙徐剑海老人在广州荔湾区寻访故里,在自绘的故居草图上随手写下一首诗:


“天佑天佐我舅公,

世居西关柳波涌。

芽菜二巷出生地,

柳波桥向水月宫。”


詹家祖上,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徽州来到广州西关经营茶叶的,后来,詹天佑祖父搬到柳波涌边的十二甫安家、入广州府南海县籍。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詹天佑在十二甫西的芽菜二巷出生。成年后,他作为被清政府选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国求学,并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一份至今仍保存着的詹天佑父亲与官府签订的送子出国“甘结”(协议书),有着“生死各安天命”的字句。今日热衷于出国留学的学子,恐怕已很难明白,中国在遭受鸦片战争重创的年代,肩负民族使命的詹天佑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在未知的大洋彼端,追寻“以夷制夷”的梦想。



詹天佑:从西关大屋走出的“中国铁路之父”



学成返国后的詹天佑,受命主持修筑200公里长的京张铁路。1911年2月,詹天佑回到故乡广州,就任广东粤汉铁路公司总理兼总工程司,主持粤汉铁路这一从广州到武汉的铁路大动脉修建。广东建铁路,其实自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至民国五年(1916年),先后有广三、广九、广韶三条铁路建成通车。其中,广韶段铁路,是粤汉铁路修建史上开工最早,中国商办铁路中筑路最长的一段。壮志未酬身先死,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患急病逝世,未能看到粤汉铁路的全部建成。


由詹天佑设计、帮助火车爬上陡峭山坡的“人”字形铁路设计令人拍案叫绝。



1901年粤汉铁路初建时,其始发、终点站都在黄沙。黄沙靠着柳波涌南端入海口,顾名思义,唐代时还是沉积成的一大片黄沙。黄沙车站原为木板站房,后改建为两层小楼。1912年,詹天佑在在这里迎接了孙中山的视察。1938年,车站遭日机轰炸,夷为废墟。后因粤汉铁路旅客列车始发终到改在大沙头车站,黄沙车站遂改为以货运为主。1936年,黄沙车站改称“广州南站”。故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提黄沙就会让人想到“南站”。不过,现在再提黄沙,首先让人想到的,已是“水产”。 黄沙不但曾是铁路枢纽,历史上还是省城辐射到西线各轮渡的码头总汇,因其水运的便利,现已成为国家级的全国三大水产品批发中心市场之一。


柳波涌在民国前的一两年,还是畅通的,城市化之后就全都铺盖成渠箱了。通过地名去追忆逝去的河涌,这比较靠谱。你看柳波直街,已把当年水流形态,“简”“单”作了白描。


荔湾故事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


荔湾,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讲了两千多年。


荔湾故事,如涓涓细流,随千年花地到亲水荔湾,流淌过彰显“十三行”鼎盛商贸文化的时期,流淌过“白鹅潭”商圈变迁的岁月,流淌到走向世界仍保留西关风情的新时代,经久不息。


荔湾故事,保存了岭南文化特色的历史印记和风土人情,传播了一代代荔湾人的难忘回忆和民俗观念,雕刻了广府粤韵文化底蕴中奋发向上的荔湾精神。


荔湾故事好讲,粤剧童谣白话文道不尽,讲好荔湾故事,从《粤韵荔湾》到《商海荔湾》,从《千年花地》到《亲水荔湾》,我们每周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