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在“琴”路上的您和你...

 公司总裁 2018-01-06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文章——《中国90%以上的钢琴学习者都是白学》,此文阐述了中国钢琴教育的一些现状——1、钢琴成功教育带来的问题!2、学了多年的琴还是“不会”弹琴!我作为家长、老师、也是学生。由此角度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如有不妥,望谅解!


作为家长:我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在学琴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主动积极,乐观向上,奉献感恩......的品格。所以考级、比赛不是学琴的终极目的,它只是学琴过程中的“副产品”,或许成功、成才重要,但“成人”更重要!家长对孩子学琴有一个平常、正确的心态,或许其他“副产品”就随之而来!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适合的教育


作为老师:所谓“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同样的路,不同的人去走,每个人看到风景一定不同,“弯弯的月亮不一定就只像小船”。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学琴,接受音乐美学的熏陶,孩子自然会“美”起来,或许这才是音乐的真正目的。


有些考级通过八级的同学跟我学琴,我最“苦恼”的问题——八级都通过了,学一首新钢琴曲还要我教识谱(这个就是上文中说的不会弹琴),我问他以前是怎样学琴——为了考级而学——一年中都在练习考级曲目,老师教一句学生弹一句(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二级考过了就学三级的曲目,三级过了就学四级,就这样循环下去,没有按照掌握钢琴弹奏技术和艺术的自然发展规律学琴,所以识谱能力很差。导致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家长、学生、老师等),这里不做讨论。


作为学生:根据自己对钢琴弹奏技术的掌握和对艺术的理解,循序渐进的学习,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习成功者的学琴方法和对音乐的态度,不要只看到他们的学琴成果。在这里分享一些练琴心得给大家。


练琴中的“分”——分手,分句,分段,分重难点。


分不是目的而是方法,分是为了更好的合。


在学一首新曲目时“先合后分”,为什么要先合手,是为了建立“多声部思维和听觉”。这点很重要,如果没有“多声部思维和听觉”,分手弹奏再熟,也难合奏,所以,我给学生布置新曲目时,都要求学生马上合手弹奏(根据学生的弹奏能力,放慢速度),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视奏能力非常好,学生回家练习也如此,先合手,对曲目有一个大概的整体印象,接下就“分”手练习。分手练习是为了把曲目的音、节奏、指法、放松等练得更准确,分——合——分——合(慢——快——慢——快)交替练习!


分句,分段练习就更好理解了,大脑指挥各个器官的运动,各器官的运动又会反馈给大脑,形成记忆,分句、分段的反复练习,大脑对该曲的音乐形象记忆就会逐渐深刻,作品就熟悉流畅起来。另外,一首音乐作品都会有相同的句子或再现的段落,分句、分段练习熟后,作品后面出现相同的乐句、乐段就不用再学了!(学会分句、分段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有些家长给孩子分配每天的练琴任务:有时会叫孩子弹几行,“分行”在音乐中没有这一说法,一行不一定是一句,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分句错了,所表达得意义就全错了!(一般音乐四小节为一个小句)


分重难点:很多同学在弹一首钢琴作品时,会弹的部分很流畅,弹到难点的地方就会断,原因是不愿意去分析和解决难点,一首作品都有自己的难点,静下心来分析是什么问题——指法、节奏等,分手多加练习就会解决,可以用“三小节”练习法——先解决难点这个小节,然后和难点这个小节的前后小节连起来弹奏,如果这样流畅了,就可以整首曲目一起弹奏就会流畅。


练琴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我所谈的是一些基本的方法和心态,可以去总结一些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祝大家在学琴路上快乐的奔跑,畅游音乐的海洋!愿上帝祝福各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