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皓雲: 遊戲&活動融入教學(四) 教師初期應用常見盲點

 cherrybay1231 2018-01-07



常常有老師在師訓課程中詢問「我的班級學生學習動機弱,所以我就想說多帶些活動提升學習動機,但是我已經很努力帶活動了,也沒什麼用,該怎麼辦?是不是我的活動不夠好玩?還是活動不夠多?」

我會認為上面這段話有幾個盲點:
一、因為學生學習動機弱,所以我應該帶活動
二、我已經很努力帶活動了,所以應該要有用
三、預期效果沒達成,所以應該是活動不夠多

說穿了好像每一句話都是盲點?接下來我會針對每一個點提供我的經驗和看法。


因為學生學習動機弱,所以應該帶活動?


帶活動或許可以短期、表面性地提升學習動機,活絡一下氣氛,但「學習動機弱」這件事情,不會因為帶幾個活動就被解決。活動是一種讓課程多元有趣的手段,但不是萬靈丹。經過設計、且老師又有一定的功力的話,能夠讓學習意願變高,但不代表能讓原來一點都不想學的人突然變得想學。

就像你如果本來是不愛吃青菜的人,或許會因為加了好吃的配菜,今天就勉強吃一下,但你不會因此就突然愛吃青菜了。

要解決學生學習動機弱的問題,要先了解沒有學習動機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原因,是被家長逼來的?被公司主管逼來的?本來就對這個領域沒有興趣?還是那陣子心情不好?

要了解背後的原因可以怎麼做?以我自己的情形,學生都是成人,班上通常是少數人有這樣的情形,我一般都是下課後請學生留步聊個五分鐘,輕鬆問問他覺得課程如何,有沒有需要我協助他的地方,老師可以先看看學生願不願意表達,讓他先感受到老師有在關心他就可以了。

了解問題原因之後才有辦法對症下藥,我自己有時聊了才知道,學生只是那陣子忙所以學習狀態不好,或是公司主管請他來上課但他其實覺得沒什麼用,或是同學講了某句話讓他不爽,或是那一課的內容他沒什麼興趣,這些都要溝通才會知道,一昧增加教學活動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就像你本來就是不愛吃青菜的人,如果有人每天把青菜變成不同的造型或搭配不同配菜,然後告訴你我都這麼辛苦了叫你賞臉吃一下,你應該也頂多賞臉三五天,之後就痲痹了。

當學生沒有動機的時候,課程活動只會是短暫有效的曇花一現,問題的根本還是要從根本來解決,建議要先探討動機不足的原因,而不是去想更好玩的活動來提升動機。

更多關於解決學生動機不足的討論,可以參考這一篇面對動機不足的學生,該怎麼辦?



我已經很努力帶活動了,怎麼好像都沒用?


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努力就會有收穫啊(誤)!

好啦認真回答,我的意思是,努力是一定要的,帶活動也算是一種教學方式的改變,這需要練習,一位教學時從來就不帶活動的老師,今天突然要加入活動,第一次一定會卡卡的、會操作不順、會達不到預期的課堂效果,這都非常正常。

別人的教學活動操作很成功,也是經過一次一次嘗試、錯誤中修正、再嘗試而來的。看起來五分鐘的活動玩一下就過了好像沒什麼,但我們沒看到的是別人在那之前已經在各種課堂操作過了幾十次一模一樣的活動,而且每次都還會修改再修改。

任何的改變都需要時間才看得到效果,教學上的改變也是如此,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多觀察學生在每一個時刻的反應,去找出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因為活動示範不清楚嗎?是因為指令下得太亂嗎?是因為活動步驟太複雜蓋過學習內容本身嗎?是因為這個活動本身的形式就套不上今天的教學內容嗎?

如果學生不介意的話,把自己的課錄起來自我觀察,很快就能找出問題所在。

就像有的人打算運動減肥,運動幾個星期沒變瘦,就說運動沒用,還是改吃減肥餐好了。其實真的是運動沒用嗎?會不會是運動方式有問題?會不會是根本沒讓自己流汗就以為那樣已經算是運動了?會不會是運動完不小心大吃大喝了呢?還是這只是想要說服自己「其實運動也沒那麼有效,我沒必要那麼辛苦」的自我逃避呢?


預期效果沒有達成,是因為活動不夠多?


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聽A講話,覺得每句話都好有道理。同樣的話換成B來講,就覺得他講得弱弱的,沒什麼存在感。

那有時候是表達技巧的問題沒錯,而當兩人表達技巧差不多的時候,這就是一種個人氣場的問題,由一個人的工作經驗、生活歷練、閱讀成長的種種加總而成。

簡單來說,有點像是憲哥常說的「當你是個咖,說什麼都是對的!」很明顯這種氣場必須靠時間和努力去累積,教不來。

同樣的道理,我們可能也看過這種情況:同樣的活動, A老師來帶,效果很棒,B老師來帶,怎麼學生就是無感沒反應。

當然我們不能說因為B老師可能不是個咖,所以學生才會無感沒反應,畢竟總不可能每個老師都要先把自己變成什麼咖,才會把書教好。

我會建議老師也是可以把自己上課的情況錄下來自我觀察看看,如果您是學生,您會不會想花錢上這堂自己開的課?您會因為活動多一點、活動再好玩一點,就比較想買單嗎?

教學活動會好玩,除了創新、有亮點之外,通常還要加上老師的個人特質、說話方式、自然流露的表情、對於課程的投入程度、對於學生的了解程度、出奇不意的幽默一下等等。

這些難以公式化的教學技巧要怎麼學?

我的方法是多讓自己當學生,當學生時的重點不一定只在學習課程內容,而是會多花力氣以台下的角度,去欣賞不同領域的老師,從他們的舉手投足去感受他們的魅力如何產生,以及如何透過簡單的活動炒熱學習氣氛或提高學習效果。

然後我們應該要做的是抽取適合自己個人特質的部分來模仿,藉此營造出新的個人教學風格,而不是單純地將別人的活動複製貼上,就期待教學成果會有什麼改變。

例如在與仙女、小卡合作的憲福教學技巧工作坊當中,三班下來我已經看仙女教了三次白板教學法,我完全可以複製她這套到我任何一個師訓課程,但我相信我教一百次也教不出仙女的氣場和靈魂,我會學仙女的方法,融合自己的特色,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只要有幾個基本款當核心,其實就很夠用了,很多活動看起來不一樣,本質都是一樣的,比如它可能都是在訓練「描述」這個能力,只不過套一些不同的教具或內容,讓它看起來有些變化。

如果目前的教學活動還沒有做出自己想要的成效,我倒覺得不要再多嘗試一大堆不同型態的活動了,必須先選出一兩個最單純好操作的活動,在每個班都去試用,然後把教學步驟內化熟練到自動駕駛的程度,屆時就會有些新的體認了。

活動是眾多教學手段的其中一種,可以是加分、可以是調味、也可以有時當個主角。在對的課堂、被對的人、對的態度應用在對的時機,它就能發揮最大價值。


結論


一、學習動機弱建議先找出根本原因,活動並非提升學習動機的解藥。
二、教學活動的使用和學生學習一樣,需要刻意練習,教師熟練之後才會漸漸有教學效果。
三、選出單純好操作的小活動,先熟練到如同自動駕駛的地步,體會其效果,再慢慢增加活
      動難度或多樣性。把對的活動用在對的時機,比用得多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