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于写作迷茫中的你,读读贾平凹的《关于写作》(下)

 冬天惠铃 2018-01-07


第二封信:好好说你的话

开篇他很形象地用了一个比喻,“一碗饭,扒拉几口,你就知道这饭是咸甜辣酸,还是已经馊了。文章也是这样,它是以味道区别的。”

我们每个人由于天生的性格,后天所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人生的经历各有不同,致使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情绪也不尽相同,所写出的文字自然就带着个人的特色。

有的人文字幽默诙谐,有的人则沉稳大气。有的人喜欢暗藏玄机,有的人则锋芒毕露。

不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应该知道,“语言的功能是表现情绪的,节奏把握好了,情绪就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把握节奏又绝对与身体有关,呼吸就决定着节奏。”

我有时会有这种感觉,这段时间总是看一个人写的东西,自己再动笔写时,行文中不自觉地就会带出他的腔调来。

过一阵子,看另一个人写的东西多了,文字中又有了这个人的影子。这就是自己的内功不够,还不能创造出自己的特色。

所以,我们切记,学习别人,一定要考察人家本质的内在的东西,否则,东施效颦,不伦不类。

最后这句,点睛之笔:小说,就是说,好好说你的话。

学习别人的同时,不断揣摩自己的文字,最终写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来。通俗的讲,就是从各个菜系中汲取自己所需的食材,做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味道。


第三封信:要控制好节奏

这个问题大家是很熟悉的。前一阵大家热议的日更不日更,还有简书经典的口号:一定要努力,千万别着急。在这封信里,贾平凹从两个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首先,他说,写作就像人呼气,慢慢地呼,呼得越长久越好,一有吭哧声就坏了。节奏控制好了,就能沉着,一沉就稳,把每一句每一字放在合宜的地位,这时的写作就越发灵感顿生,能体会到得意和欢乐。

在构思一篇文章的开始,我们都觉得很容易。一首歌,一场雨,听别人说的一个八卦故事,都可能引发我们想写出来的愿望。

但是,往往写了个开头,抑或写了五六百字,就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而不能继续下去了。

这就是呼吸的节奏出了问题。吸入的氧气太少,当然一口气就吐完了。

吸入的多,就是触发你灵感的这个场景有了,你抓住之后,要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由一个点,到达一个面,全面的铺开。

而且你对你要写的东西熟悉得要如同了解自己,那一篇饱含深情的,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就呼之欲出了。

另一方面就是浮躁。我们身处在这个写作平台,或多或少的都在受着别人的影响。

看到别人一天一篇好文,看到别人篇篇推首,看到别人阅读量和点赞数奇高。有的人好强斗狠,素材,思考准备都不足,就硬逼着自己写写写,投投投,投不中就骂编辑苛刻。

其实,贾平凹早就说了,你的厨房里就那么些菜,怎么会七碟子八碗摆上一桌?

而有的人对日更做了错误的理解。训练营的老师一再强调了,日更,可以是三日更,也可以是五日更,在写的过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我们炖肉一样,选择慢炖锅炖一锅肉需要一天,砂锅需要三个小时,高压锅只需要三十分钟。所以,人和人也不尽相同,掌握好自己的节奏最重要,把肉炖熟了才能吃,否则,还提什么色香味呢!


第四封信  精神贯注

贾平凹写了一个条幅挂在书房:精神贯注。他的意思是,时间和身体不可浪费,作文每有制述,必贯之神性。他还有另一层的意思就是再不写一些应景的东西,再不写一些玩文字的东西了。

贾平凹和他的友人都是从事写作多年的专职作家,名利都已双收了。但他依然提醒他的友人,得警惕别陶醉在文笔之中忘却了大东西的叙写。

而我们做为普通的写作爱好者,每天的正业是上班,做家务,相夫教子。业余时间才能读读书,写写文章,没有催稿,挣钱之类的压力,全凭自己的毅力。

所以很容易受到娱乐,惰性的召唤,精神难以专注,慢慢就搁置纸笔了。

但是也有的人一直在坚持写着,也许他们不会像大作家那样,肩负着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他们笔下的文章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播。

我们写着写着,一段时间后也会陷入迷茫,长时间的写一种题材,不但没有新意了,也不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写作方向的改变要经历阵痛,我们不妨参照贾平凹所说,不要再讲究语言和小情趣,要往大处写,要多读读雄浑沉郁的作品,如鲁迅的,司马迁的,托尔斯泰的,把气往大鼓,把器往大做,宁粗粝,不要玲珑。做大袍子了,不要在大袍子上追究小褶皱和花边。


第五封信  不要写得太顺溜

文章太注重描写,节奏太慢,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反之,文章写得太顺溜,没有高低起伏,一马平川,让人读后,也是没有荡气回肠的感觉。

贾平凹在阐述这个问题时认为写作同任何事情一样都要的是过程,过程要扎实,扎实需要细节,不动声色地写,稳住气写,越急的地方越不能急,别人可能不写或少写的地方你就去写和多写,越写得扎实,整个结果就越可能虚,也就是说,作品的境界就大。

我觉得,这段文字是需要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揣摩的。这也是整篇文章中一再强调的写作节奏。

我们写作,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想写出一篇悦人悦己的好文章来。

但是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浮躁的时代,很多写者急于求成,没有一定量的文字积累,幻想用华丽的文字堆砌,就能整出一篇惊世骇俗之作,那怎么可能?

只有踏下心,凝住气,扎实地写你的生活,你的感悟,并深藏在文章之中,不急于告知世人,而是让读你文章的人自己去领悟出来,有茅塞顿开之感,方是一篇好的著作。

好的文章积累多了,量变必定引发质变。

最后他说的这点,我也很赞同。我记得村上春树也说过同样的观点,就是在写得得心应手时就停下来,放到第二天去写。这样,在第二天一开始就写得很快乐,容易进入一个好的状态。

大作家都这么说了,咱们不妨也都试试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