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仁上义:升维创意得思想上意,降维创造得经济正义——五经四书里的儒商智慧之067

 茶墨幽香 2018-01-07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上古皇室档案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室文献。“尚书”之“尚”于意何取?后世经学家大都视“尚”为“上”之通假字。换言之,所谓“尚书”,就是“上书”。至于“上”字在此又当如何解释?儒商若把“上”诠释为“上古正意”,或对网态社会里的企业法人产品和服务,提供一个正本清源的逻辑。
  原理一:社会的文明是以损失正意为代价的。或说传媒霸道的网态社会里,传媒手段越发达,人的正意意念是欠缺的。再或说人类的正意资源与社会的媒介程度是成反比的关系。
  原理二:意是思想义先导,义是行为结果。所谓意义,就是意在义先。或说不存在没有正向且有经济的觉悟造型,会自自然然地实现真实正义的。故,儒商要获取经济正义,就得从思想上意开始觉悟觉醒。
  登堂入室的正意汇集。所谓“尚书”,一为“上古之书”;二为“君上之书”。尚书”,作为“记录君上言行之书”,是人类文明的最为稀缺的人文软资源。王充《论衡·正说篇》:“《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王充之说,两说具备而偏向“上古”说。刘熙《释名》主“上古”说,而王肃《尚书序》则依从“君上”说。《尚书》涵盖的年代属于上古,这一点无可争议,《尚书》记载的内容大都为君上的训令或出师的誓词。故,儒商从《尚书》里汲取营养,无疑是觉悟如何治理经济王国的捷径或蓝本。
升维的创意宝库。明仁君治民之道。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网态社会如同春秋之世,媒君迭起,人们困于虐媒,备受青蛙温水效应的浸泡,或淫乐而失去人性,或异化而消解正向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的存在,就是儒商商机的存在,儒商之企业法人如何透过产品和服务重拾或缓解回不去的人类灵魂,就是最绵长悠远的商事事业。
降维的创作组织方式方法。明贤臣事君之道。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网态社会的人们,已经远离正襟危坐的正经合作之道。觉悟尚书之智,更能降低儒商与企业法人组员交流、引导和协作的沟通成本。即将自己的正意经营思想和正义商事事业,透过图像、声音、气味、味道、感觉,激活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来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元形式来体验到正义价值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法人组员之间的核聚变和核裂变的效益。
儒商智慧启示:
1.先有正意,再有正道,正道生正德。或说儒商之企业法人治理,就是将满足于人类对正意渴望而进行的产品或服务的创造,从而实现经济正义的结果。
2.正意而聚是重振正义的力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儒商是透过产品之物和服务之意,来将人重新定义和分类的,让用户群得到正意存在感,从而获得幸福感的。
3.正文经典是最为稀缺的商域资源。越是古老且能流传至今的经典,往往就是人类最接近正意的文化积淀,这是儒商最直接商域资源之“文化宝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