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夏朝真的存在吗?关键在于夏朝的定义

 夏天真热2 2018-01-07

历史上夏朝真的存在吗?关键在于夏朝的定义

复原后的尧都陶寺遗址的天象观测台

传统以来夏商周三朝,都是儒家为宣传自己理念所集体编造的上古盛世。周朝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商朝则由于甲骨文和殷墟的发现被证实。唯独作为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第一朝夏朝目前还无法确实证实其存在的真实性。

虽然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遗址的相继被发现后,二里头遗址在80年代以来被认为是夏朝都城的观点成为了主流。但二里头遗址第一期、第二期所出土的文物,证明了第一、二期的二里头遗址,最多是一个松散的聚落,并无都邑的功能。二里头作为一个都邑的功能是从第三期才开始的:宫殿建筑物、青铜器的出现、手工作坊、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等城市的功能才出现。

同时二里头遗址第三期的时间,当时已经是早商时期,因此这个时候具有都邑功能的二里头,是击败夏桀的商汤所开始兴建的,还是夏朝晚期才开始出现都城呢?因为有一点是不能够质疑的:在二里头第三期时,夏文化和商文化同时存在。而《史记 殷本纪》中记载商汤灭夏后商汤作夏社,就表明夏文化没有就此没落。

如果说第三期的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邑的话,那么夏朝存在的时间并没有如史记所记载的存在300—400年怎么久。因为二里头第四期时开始兴建的偃师商城遗址,表明最多第四期晚期夏朝已经被商朝所灭,即商汤灭夏的历史事件。


历史上夏朝真的存在吗?关键在于夏朝的定义

来自维基百科的二里头遗址疑似人祭骨坑

在许宏的《关于二里头为早商都邑的假说》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夏商周是否都是一族一朝=一文化。在夏商分界的讨论中,一般都认为夏商周三朝都是有不同族群建立的不同王朝。考古学界对于夏文化的经典定义是:“ 夏王朝时期夏族的文化”。那夏族如何定义呢?从商周朝封建情况来看,夏族应当是指夏后氏的同姓和姻亲氏族。那么如果出现夏后氏的部族和商文化部族的联姻,那么这个商文化部族是否算是夏族呢?毕竟那个年代通过婚姻结成联盟的情况太过于普遍,夏文化和早商的商文化能够有效的区分吗?因此,一族一王朝=一文化的观念,在二里头遗址第三期以后不见得正确。

其次从考古遗址的时间顺序来看夏朝存在的真实性。从考古学来看,各个时期的考古文化顺序是:

1、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3000年,从陕西宝鸡市向东延伸到河南。文化特征:农业为主、渔猎为辅;半地穴式房屋建筑;以红色为主的彩陶文化。

2、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年代约为公元前4500——4000年,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文化特征:农业和畜牧业;以黑陶为主;一般被认为是仰韶文化的继承者。

3、二里头文化,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过渡期,年代约为公元前2080——公元前1300年,主要分布为晋南、豫西。

4、二里冈文化,即郑州商城,其年份晚于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一般被认为是先商文化。

即中国的考古遗址历史时间顺序是: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旧石器时代,包含被认为是尧都的陶寺遗址)——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是夏文化或先夏后商)——二里冈文化(先商文化)。

还有新砦期文化,是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过渡期。

历史上夏朝真的存在吗?关键在于夏朝的定义

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

在二里头遗址第一期:以平底夹砂黑陶和泥质黑陶为典型陶器,另有少量灰陶,纹饰以蓝纹为主;

第二期:灰陶为主黑陶为次,细绳纹居多,蓝纹减少。

第三、第四期: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为多,罕见黑陶,粗绳纹首次出现,绳纹几乎全面代替蓝纹。

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来看,二里头遗址是灰陶、细绳纹增加,黑陶和蓝纹减少。商朝之前的陶器变化过程是:彩陶——黑陶——灰陶;陶器颜色变化是:红色——蓝色——细绳纹。

如果陶寺遗址是尧都的话,那么尧就是生活在龙山文化晚期。从龙山文化晚期——新砦期文化——二里头文化的考古顺序,和史记记载的夏朝300——400年进行结合,那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夏朝早中期并无都城,或者以陶寺遗址为都城,直到晚期才以二里头遗址为都城。因为这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二里头遗址第一、二期并未有宫殿、城墙等建筑物,而比二里头遗址时间更早的陶寺遗址已经有了宫殿、城墙、王陵,甚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天象台?从尧舜禹相互继承的历史记载来看,如果二里头遗址真的是夏朝都城,没有理由在红山文化晚期的尧已经有宫殿等建筑了,作为继承者的禹却不懂修建建筑?从这个角度出发,二里头遗址和陶寺遗址应该是没有继承关系的,说二里头遗址上先商都邑似乎更为合理。

因此,从考古遗址的时间顺序来说二里头文化是龙山文化的继承,而龙山文化是对仰韶文化的继承。


历史上夏朝真的存在吗?关键在于夏朝的定义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同时,在中国东部又具有一个不同系列的文化传承:

1、大汶口文化,年份约为公元前6300——公元4500年,和西边的仰韶文化时间上接近;

2、岳石文化,年份约为公元前1900年到公元前1600年,出土有青铜锥和青铜箭镞,已进入城邦时期,是东夷文化的前身,在时间上对应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对二里头文化的影响比二里头对岳石文化的影响大,即东夷文化的西扩。

除此之外,和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同时存在的:1、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的夏家店文化(上层文化的年份约为公元前2200——公元前1100年,下层文化的年份约为公元前800年——公元前300年)。下层文化陶器以手制泥條烧制的清灰色陶器为主。从时间上看,这个位于内蒙古辽河一带的夏家店文化存续时间从夏朝到东周战国时期,是否是史书上所谓的东胡呢?不可而知。

2、位于四川盆地的三星堆文化,年份约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也是持续存在于夏商周商朝时期。其中的第二、第三期时间正处于夏朝和早商时期。

上面的夏家店文化和三星堆文化都出土有陶器和青铜器。


历史上夏朝真的存在吗?关键在于夏朝的定义

和夏文化同时出现的先商、岳石、夏家店、三星堆等四种文化位置图

综上,夏文化即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山西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全四期或前二期)。但东夷文化的前身岳石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也同时存在,并不断向西扩大。东北方向的夏家店文化和西南地区的三星堆文化也是和二里头文化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开始。即是说,在所谓夏朝的时间里,中国至少同时存在四种文化:夏文化和东夷文化、夏家店文化(东胡?)、三星堆文化(三苗?)。既然有这四种文化的同时存在,我们能说二里头文化时期是夏朝吗?尤其是夏文化东扩和东夷文化的西扩,很难说这两种相互影响到文化是哪个占主导地位?

商朝之所以称呼为商朝,周朝之所以称呼为周朝,断定的标准在于商文化和周文化在当时是出于主导地位。但现在从考古证据来看,我们无法看出夏文化的主导地位,也因此无法判定夏朝真的存在。

夏朝的尴尬就在于:一商朝甲骨文中完全没有提及,连个夏字都没有;二夏朝文献历史是西周时出现的,很有可能是西周人的编造。当然也有这么一种可能:历史上的夏人,并不是夏族人的自称,也不是商朝人对夏人的称呼,这是周人对于夏人的称呼。夏,是周人赋予的他称,并非自称,也很有可能不是商人对夏人的称呼。至于夏人的自称是什么,估计很难有答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