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欣赏】一代霸主,成于“听话”,死于“不听话”!

 老沔城人 2018-01-07












【文学欣赏】

 
一代霸主,成于“听话”,死于“不听话”!

作者:月岛主




 
   小创君创业中国二当家今天要说的齐桓公,名字很萌,叫小白,但他地位可是传说中的春秋五霸之首。也是轱辘岛的老朋友了,经常友情客串岛主之前的各种文章,比如讲管仲的讲易牙的。今天正式升任男一号,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正文

    01

    小白登上王位之路可谓是惊险万分,先是齐僖公去世以后齐国出现了内乱,三个儿子诸儿,纠还有小白争王位。结果是诸儿获得胜利坐上王位,号齐襄公。另外两位公子纠和小白各自逃难去了鲁国和莒[jǔ]国。齐襄公这个人呢,荒淫无道,政令无常,经常滥杀无辜,全国上下对他是怨声载道。齐襄公为了掩盖自己与其异母妹文姜乱伦的丑闻大开杀戒,其中包括他的心腹彭生。

    后来有一次齐襄公去打猎,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头大野猪拦住去路,齐襄公怒斥这头野猪,说他就是彭生,还敢来见我,下令放箭射野猪。现如今咱们小时候吵架的时候总喜欢把对方比作猪,岛主研究了一下,齐襄公就是有史记载以来”你是猪”这个骂法的第一人。结果这个彭生,噢,不是,这个野猪受了惊吓,到处乱窜,混乱之中齐襄公从车上摔下来,把腿给摔断了。

    反对派听说了齐襄公受伤的消息,趁机杀进宫中,了结了齐襄公,齐国又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时候鲁国和莒国见时机成熟,便分别支持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回国夺位。两队人马争先恐后往齐国跑,上演了一出春秋版奔跑吧兄弟。

    当时管仲还是公子纠那头的,奉命前去阻止小白。两伙人马在路上打了起来。管仲于乱军丛中瞧见了小白,张弓搭箭抬手就射,还好他眼神不行,一箭射在了小白的裤腰带上,还以为自己射中了,率军撤退。纠一行人以为小白已死,便不着急了,慢悠悠地前往齐国,一路走还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小白这头反而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抢先一步赶回齐国,继承王位,号齐桓公。说到齐桓公当然不得不提管仲了,齐桓公刚即位的时候是对管仲恨得牙痒痒,毕竟把他最新款的裤腰带给射坏了。

    后来在鲍叔牙的规劝之下齐桓公放下了心结,我们常说报一箭之仇,其实这个典故来源里的这仇不仅没报,反而使齐桓公与管仲不打不相识,成就了一位春秋霸主和一位千古名相。



    02

    虽然说起来有点不厚道,但岛主觉得齐桓公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换句话说举贤任能,从谏如流。管仲是千年难得一见的王佐之才,而齐桓公给予了他足够的信任与空间,让他可以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

    在齐桓公统治期间,”区区之齐在海滨“的齐国实力空间强大,成为超级大国,而齐桓公的野心也随着实力增长,开始规划起自己的雄图霸业。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弱,各诸侯拥兵自重,内乱不断,在各国间打得头破血流,不亦乐乎的同时,巨大的危机却悄然而至。

    这个危机指的就是“四夷”:北狄、南蛮、西戎、东夷这些少数民族的入侵。他们觊觎中原大陆肥沃的土地已久,大举进军中原地区。而各诸侯间往往由于内斗元气大伤,只能任其鱼肉。春秋时期持续多年的外族入侵,也是华夏民族第一次遭遇亡国灭种的危机,就在这个历史契机之下,齐桓公站了出来。齐国实力的强大让齐桓公有了称霸中原的底气,他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主张“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

    在任期间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多次发动驱逐夷狄的战争,硕果累累,说他挽救了中华文明也不为过。齐桓公也因此受到各诸侯尊敬与赞赏,更得到了周王室的肯定,为接下来的霸主之路取得了名正言顺的政治基础。这个“尊王攘夷”,其实就是曹操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正确打开方式。只是人家曹操是挟,就住在汉献帝隔壁,绝对的控制,所以常为后世诟病。而齐桓公则是尊,以号召大家尊周室的名义来成就自己霸业。如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攘完了夷,口号还在。

    齐桓公也借机开始插手其他国家的事,征讨不听从口号的国家,使得他国服从齐国的霸主地位。在齐桓公统治期间九合诸侯,一匡中原,总共召开了九次“齐桓公耀武扬威大会”,天下各君主莫不向齐桓公低头,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首位霸主,实际上最高统治者,可谓威风至极。当然,在齐桓公各种找其他诸侯会盟签合约的过程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在齐桓公与鲁庄公一次会盟上就出了意外,鲁国勇士曹沫持刀挟持了齐桓公,逼他退还侵占鲁国的土地,这也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人质挟持事件。

    可惜当时没有谈判专家这一职业,齐桓公只好答应了曹沫的要求。曹沫得到了承诺把匕首一扔,回到臣子列队站着,颜色如故,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留下尴尬的齐桓公和鲁庄公站在台上面面相觑。事后在管仲的劝说下,齐桓公竟然没有追究鲁国的责任,也真不愧是有着帝王般博大的胸怀了,曹沫也凭着这事入选了《史记·刺客列传》,挺有意思。



    03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是不是太俗气了……总而言之人们在胜利面前总是容易被蒙蔽双眼,迷失方向。从前文可以看出来齐桓公是有点好大喜功的,尤其到了晚年更甚。而他的霸主之位,也让身边多了许多对其阿谀奉承的佞臣,其中以公子开方、竖刁和易牙为首,为了讨好齐桓公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先说这个公子开方,他虽是个公子,但他却不是齐国的公子,而是卫国公子,也算是个王储了。但他却选择放弃自己的子民,来到齐国服侍齐桓公,就连老爹卫王病逝,也不愿回去看一眼,齐桓公还特地表扬了他,爱我胜过爱亲爹。

    这个竖刁就更绝了,他本是个富二代,小时候就被安排进宫里学习,结果迷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大场面之王齐桓公是正对他的胃口。长大被送出宫以后,为了能再回到宫里陪齐桓公玩耍,这人竟然苦练了葵花宝典,开个玩笑,这人竟然把自己给阉了,成了历史上最早的太监之一。得以再进宫侍君左右,齐桓公又特意表扬了他,爱我胜过爱自己。

    再接着易牙的故事,男人听了会沉默,女人听了会流泪。这个人是我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还是鲁菜的祖师爷,而他最出名的一道菜,却令人触目惊心。为了打败上面二位的感人事迹,易牙把自己四岁的儿子给杀了,烹子献糜。这回齐桓公没有特意表扬他,而是震惊到说不出话来,紧接着感动到无以复加。

    有人会问怎么管仲也不管管这三个奸佞小人,岛主是这么理解的。管仲大权在握,齐桓公身为霸主也对他言听计从,而此三人并不能威胁管仲的地位。他们三个陪着齐桓公玩乐,也并没影响到管仲的改革计划,所以就干脆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这个平衡随着管仲病逝终被打破。管仲去世前曾规劝过齐桓公,让其远离那三人,当时他们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桓公曰:“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尚可疑耶?”仲对曰:“人情莫爱于子。其子且忍之,何有于君?”

    桓公曰:“竖刁自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尚可疑耶?”仲对曰:“人情莫重于身。其身且忍之,何有于君?”桓公曰:“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于寡人,以寡人之爱幸之也。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父母,无可疑矣。”仲对曰:“人情莫亲于父母。其父母且忍之,又何有于君?

    且千乘之封,人之大欲也。弃千乘而就君,其所望有过于千乘者矣。君必去之勿近,近必乱国!”管仲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人性角度出发,得出了与齐桓公完全相反的结论。人生而自私,这三人连自己都不爱,连亲人都不爱,却只爱齐桓公,违背天理人伦。要不是心理变态,要不就是有更大的阴谋。



    齐桓公乍一听管仲的话,还是有点郁闷,我堂堂齐国老天王,有几个脑残粉怎么了,他们怎么就成了别有用心呢,就不能是单纯迷恋我帝王的气质?可毕竟是仲父的遗言,还是要听的,齐桓公不情愿地将易牙等人赶出了宫。但这一回管仲过于自信了,他万万没想到齐桓公听了自己一辈子的话,偏偏这回没有。在管仲死后,齐桓公百无聊赖,又将此三人召了回来,为其悲惨结局揭开了序幕。

    齐桓公晚年病重之时,三子开始作乱,干预王位继承,引发了齐国五公子内战。而易牙和竖刁为了能假传君命,将齐桓公关在了宫内,并在宫外筑高墙,堵塞宫门,使任何人不能接近齐桓公。齐桓公生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是一个钻洞进宫的宫女,齐桓公找她要点水喝却也没有,问其何故,才知道三子作乱的事实。齐桓公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悲叹道:“我有何面目去见仲父于地下!”言罢拂袖掩面气绝身亡。

    这还不是最惨的,因为宫外忙着争权夺位,齐桓公死后尸体整整放了六十七日,都已腐烂了,才被人收尸下葬。一代霸主齐桓公,竟落得如此结局,令人唏嘘不已。唉,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身边的忠与奸,一定要分得清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