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

 liangdatushu 2018-01-07

    手镜一词不知起于何处,也不知其确切的定义,但经常听到大家提到,逛古玩市场时也经常遇到说有手镜你看看吗。也常能在与古代铜镜有关书集上看到,我买了不少小镜,或者说我是当手镜买的。还有怀镜、袖镜,也一样能在相关书里看到,从字意和习惯上看,手镜像是日本人的叫法,而怀镜、袖镜应当是符合我们中国人风俗的叫法。但我不能理解到底什么样的镜子叫手镜,什么样的镜子叫怀镜、袖镜。我号称是收藏铜镜的,但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手镜、怀镜和袖镜之间的关系。真希望有老师告诉我,也希望有同好知道的赐教,小弟在此谢谢了。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

    从我的理解来讲(把看到的、听到的综合起来),如果把能直接握在手上用的铜镜叫手镜,那么首先带柄镜都叫手镜,因为柄就是用来握的,目前日本人也有这么叫的。如果是圆或其他形制镜,大概直径或宽在10厘米左右(充分考虑的女子的手掌大小),可能还要小点。可是如果包括在镜钮上按好绳,拿在手上用,那么镜子还可以大点,当然超过12厘米的汉唐镜可能一公斤以上,那就实在太重了。十公分的汉唐镜已可达一斤。其实超过200克,袖里、怀中都不太适合了。我国小铜镜通常3 8 厘米,一般都小巧轻薄,用绳系于腰间,或放入袖中随身携带,(古代中国人的衣袖很宽大、里面有口袋,常放一些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或将一些物品挂在腰间,即可随身携带使用又能把它当配饰)所以又叫怀镜袖镜。因此、我认为大概直径(或宽)8厘米以下、重不超过150克的镜子叫袖镜或怀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    镜比较合适。另外,宋以后还有些长方镜,尤其是日本和镜中的长方镜,一般宽不超过10公分,更适合拿在手里。日本把这些长方镜都叫手镜,带柄的多叫柄镜相对多点。日本和镜到江户时代是一红铜或黄铜为主,当然也有白铜镜,已经可以做得很薄了(1—2毫米),类似铜牌,小的重量也不到50克,比较实用、好玩。我手中最小的长方镜长7厘米、宽5厘米、重38克、菊花纹,铭为:津田萨摩守(有图),图中拿在手上那个就是。也有大点的一看纹饰就知道是男用的,主纹饰为松竹配有汉字“虎”作标记或者是族徽加简单的底纹和铭。在我国铜镜直径通常超过20厘米和小于5厘米的比较珍贵和少见,但实际上过小的铜镜照容功能不佳。日本的长方镜相对面积较大,功能实用。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惯和喜好,我们先人喜欢圆镜也是有自身的偏好,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日本和镜中的小柄镜、小的长方形镜叫手镜,而把我国古代3到8厘米的小镜统一直接叫怀镜和袖镜更好,这样既符合我们民族的习俗,又区分了两类小镜,没必要学叫“手镜”这样不伦不类的名字。

    以上的图是清到汉的几个小手镜。本文第一个是明代五子登柯镜,直径4.4厘米、厚0.2厘米、重16.6克。铭文是刻(凿)出来的,要注意这个柯字,不同于科(科举的科),有人把这个“柯”字解释为棺材柯,寓意是有官升,有财发,但这种说法我无法考证.而且从镜钮上似乎能看见黄铜里好像加有其他东西,出现小的闪亮点,似乎和某些宣德炉的铜质相似(宣德铜),显得非常古朴。

    西汉四乳八禽镜、水银古,直径6.9厘米  厚约0.25厘米,重66克。

    唐代弦纹素镜,直径5.2厘米、厚约0.7厘米,重63克。

    元代小铜镜为银锭钮、主纹为杂宝图案,直径5.3厘米厚约0.55厘米。

    八思巴文小手镜(梵文)直径5.6厘米厚约0.3厘米,重39.38克。

    纹饰为十二个小圆组成的十二生肖镜,约为金元时期的,有宋元镜形样。圆钮、细窄缘。直径4.8厘米、重33.36克,比较少见。

    其他清代的十二生肖镜,直径5-5,2厘米厚约0.2-0.4厘米,重12.5-21.6克,比较多见。

    最后四个是日本和镜。中国长方形镜比较少见,但日本多见,当然也比圆镜少。和中国的小圆镜比它的照容功能比较实用,有它一定的优点。通常他们是放在像钱包一样的手袋里用的。以后专门描述。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
关于手镜(袖镜、怀镜)--图12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