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求真︱几点说明:其他

 愚公移山之志 2018-01-07

(一)

还有四个笔者杜撰的词汇,需要在这里说明一下。

如本书《自序》中所说,古书是长时段、动态、发展、逐渐成书的,《伤寒论》也是如此。张仲景不是《伤寒论》的“原始作者”,而是使《伤寒论》呈现出目前通行本面貌的“后期作者(或曰后期编者,下同)”之一,另一位重要的“后期作者”则是后于张仲景的王叔和,“后期作者”一定还有其他人。但“原始作者”及绝大多数“后期作者”的具体姓名及生平已不可考。

一般医者的心目中,《伤寒论》就是张仲景撰写的,包括一些医学史著作、《伤寒论》研究专著也是这么认为的。

王叔和与张仲景弟子卫汛交厚,即便叔和与仲景不为师弟之谊,亦必相知。参见《伤寒论文献通考》52、57页。

“原始作者”与“后期作者”这两个词汇为笔者所杜撰,本不精确,我也并无意创造名词术语,只是想用以大致表达《伤寒论》成书过程中早期、后期撰述者的意思。早期、后期都是模糊的概念,请读者不必深究,但能理解我的用意即可。

与“原始作者”与“后期作者”相应,还有“原始文本”与“后期文本”两个词汇。这同样也是模糊的概念,“后期文本”中较多“附益”,越后期则越多“附益”,而越接近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通行本的面貌。

(二)

在本书《自序》中我曾说:“很多研究《伤寒论》的论著从此不需要再看了!”这里补充一句:一些日本学者的著作不在此列。

我不懂日文,对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也不够了解。是娄绍昆先生的《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引导我阅读了陆渊雷先生的《伤寒论今释》。陆先生是讲求“求取真文”的,而他一再引用山田正珍先生《伤寒论集成》的看法,使我顺藤摸瓜又阅读了山田氏的大作。后者又一再引述刘栋《伤寒论刘氏传》、中西惟忠《伤寒论辨正》《伤寒名数解》的观点,使我了解到刘氏、中西氏、山田氏均是以“求取真文”为首务的。后来我读到大塚敬节先生的《伤寒论解说》,他指出:

“日本的《伤寒论》的研究主流,否定《素问》《灵枢》的世界观与经络思想的导入,倾向于《伤寒论》自有《伤寒论》的世界观……然而《伤寒论》的经文(亦称正文或原文)姑且不论,在后人的追文或注文之中,有明显的站在《黄帝内经》的世界观者,而与《伤寒论》的世界观对立。因此,以《黄帝内经》的立场解说《伤寒论》的人们全面地肯定《伤寒论》,相反地以《伤寒论》的世界观解说《伤寒论》的人们却将矛盾的条文或字句,认为是后人所掺入而采取把它删去的态度。”

应该承认,某些日本学者功力深厚、见解过人,令人无法不钦佩!刘氏、中西氏、山田氏,乃至与他们一脉相承的我国陆渊雷先生,对一些后人追论的辨析,验之康平本,多有中的者,而他们当时并未读过康平本。

所以,《伤寒论今释》与《伤寒论集成》是本书所倚重的两本重要参考书。但话虽如此,本书也时有对陆渊雷先生的批评,因我一切以求真为原则。

(三)

这里再对本书的主体——“三阴三阳”(以及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条文探解——中出现引文的标注做一点说明。

若某书经常被本书引用,且引文出现在该书相应条文中的,不再出注,因为过于繁琐,且读者很容易就能找到原文。譬如宋本第7 条(康平本相应条文为第10 条)之下笔者的探解引用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的文字,完全可以不必出注,因为很显然,读者若要核查引文,一定能在《伤寒论集成》宋本第7条山田氏的注解中找到。余则类推。

但是,如果某书较少为本书引用,或所引之文并不在相应条文之中,读者不容易找到出处,则出注以便利读者核查引文。

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慈勇,了解更多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