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嘉译:人到中年不油腻,大叔也有万人迷

 龙叔文馆 2018-01-07


男神背后的故事

我来讲给你们听


“任何困苦的东西,总有云开雾散那天。

——张嘉译




01



身为演员,其实是一个很刺激的职业。


比如有些人,一直籍籍无名,兢兢业业的耕耘。


他们可能拍了很多作品,也演了诸多角色,可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


一直困在那个怪圈,怎么使劲都“出不来”。



但往往也有些幸运儿,可能并没有专业基础,亦不是科班出身,但因为自身的灵气或者机缘巧合,仅凭出道拍的第一部戏,甚至是演的第一个角色,突然之间就火了。


但更多的人,则属于二者兼有。


先兢兢业业的演着,耐心等待那个让自己能“出来”的角色。


张嘉译便是如此。


成名的时候已经四十岁。


靠着一个男小三的角色,才真正彻底的火了一把。


这个男小三,便是《蜗居》中的宋思明。



当时的媒体,纷纷以 张嘉译“大器晚成,一夜爆红”等词争相报道。


事实上,在等到这一角色之前,张嘉译,已经当了20年演员,他拍了上千集电视剧,演了近二十部电影。


一夜爆红,从来就不曾发生在张嘉译身上。

 


02

 


考进北京电影学院时,张嘉译还是个青涩的少年。


据他说,当时自己完全是按喜剧演员招进来的,直接给分到了长相最差的一个班。


那时候的张嘉译,五官还没张开,眼睛是单眼皮,人也特别瘦。


招生考试时,他一上场表演节目,就有人忍不住开始笑。


这一特质,其实对喜剧演员来说,是很好的。



但对张嘉译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认为当喜剧演员太难了。


他说,像黄渤徐峥这些演喜剧的演员能出来,真的太不容易了。


张嘉译是有资格说这话的。


因为在此之前,他几乎把所有能演的角色给演遍了。



张嘉译一直记得,从北影毕业时,老师找他谈过一次话。


老师说,张嘉译,你如果想在这个行业待下去,那就得坚持演,尤其你这个长相的话,可能得演很长时间的配角,你得想好了。


这番话给张嘉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正因如此,他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做好了付出的心理准备。


成名后的某次访谈节目中,他笑着说:反正就熬着呗,熬到六十岁,别人也不好意思不给我一个表演艺术家的称号吧?



03

 


从北影毕业后,张嘉译处于无戏可拍的状态。


想在北京要生存下去,他就必须得找到一份工作。


张嘉译清楚,留在北京,从事表演的机会会更多。


他的父亲也明白这一点,因此,父亲千方百计开始为张嘉译在北京找工作,希望能让儿子留下来。


找工作的过程并不顺利,尤其张嘉译看着素来清高的父亲,为了他竟要低三下四的送礼求人,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即便这样,好不容易得来的工作机会仍然被人顶替了。


张嘉译不想父亲再为自己奔波,于是主动对父亲说:我愿意服从学校安排,去西安电影制作厂工作。


在西影,张嘉译一待就是近十年。



从二十出头的青涩少年,长成三十而立的大男人。


在这十年中,张嘉译一直没有放弃做演员的梦想。


他一边干着琐碎的杂务,一边想办法找一些电影厂里的导演朋友,看看有没有能给他的角色。


收入多少不要紧,只要有角色演就行。


角色大小更加不重要,一句话,只要有得演就好。


下了班,他还额外给自己安排了任务,每天晚上回家看三部片子。



当时,他家附近有三条街。


那些年里,张嘉译几乎把这三条街能租到的录像带全看完了。


很多个夜晚,张嘉译都能感受到,真是越看越想当演员。


越想当演员的话,他越要沉下心来演好给到他的每一个小角色。


十年磨剑,说的就是张嘉译。



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待了近十年后,张嘉译三十岁了。


不知是年龄给他带来的危机感,还是太过渴望回到梦想开始的北京。


他说:三十岁了,再不做点什么事情,就晚了。

 


04

 


在这一年,张嘉译下定决心,将铁饭碗工作辞掉,孤身一人来到北京打拼。


三十岁的年纪,却拼着二十岁的孤勇。



那些跟他同期毕业,留在北京发展的朋友,很多都已经小有成就。


张嘉译却选择在三十岁这个略显尴尬的年龄,来到这座又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打拼。


朋友大多已买了房子,张嘉译却只能租房,像个初来乍到的少年一样,成为北京一名最普通的北漂。


回忆起初来北京的那段日子,张嘉译并不觉得有什么委屈。


虽然住地下室、没饭吃、没戏演、身上没有钱这些事,他全都经历过。


但依旧不算什么。


对他来说。


睡地下室,有个地方睡就不错;


没饭吃,那就少吃点呗;


没钱花,那就省着点啦;



张嘉译说,年轻时候吃点苦没什么的,一切都可以经历。


唯独,没戏拍,才最让他感觉痛苦。


好在这一时期,西影厂的导演朋友们帮衬了张嘉译不少。


当时,张嘉译除了一些导演朋友认可外,没有任何名气,别人不认识他,自然不会给他机会。


张嘉译一直很感激朋友们的帮助,他说,如果不是当时他们的鼓励和帮忙,自己是走不到今天的。


在北京打拼的时间过得飞快,一晃又是近十年过去了。


张嘉译依然没有很大的名气,最多就是在电视剧中混了个脸熟。

 


05

 


作为劳模,他的作品自然不会少。


这一期间的《国家使命》《沉默》《半路夫妻》等剧都让张嘉译开始崭露头角,让观众开始注意到这个中年帅气大叔。


(电视剧《国家使命》左二为张嘉译)

(张嘉译《沉默》剧照)

(张嘉译《半路夫妻》剧照)


尴尬的是人红戏不红,拍戏多了,露脸的机会也多,观众可能记住了这张脸,却没能记住张嘉译这个名字。


有时张嘉译上街,别人看到这张特熟悉的脸,便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诶,你是那个?那个谁来着?


一开始,张嘉译还会主动回答,你好,我叫张嘉译。


后来次数多了,张嘉译也累了,再遇到这种情况,他便开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好,我是胡军。


改变发生在2009年,《蜗居》一剧大火。



火的不仅是文章、李念这两位年轻演员,还有中年男小三张嘉译。


剧中,张嘉译饰演政府官员宋思明。


据说正是因张嘉译那张正气凛然的脸,很符合政府公务员的形象,才定下的他。


其实,宋思明的人设并不好,他贪污,好色。


还引诱包养有男友的海藻。


如果表现力不够,其实很容易为观众所反感。


但这一角色落在张嘉译头上,竟让他圈粉无数。


很多观众都说,我也知道宋思明很渣,但就是对他讨厌不起来。


总之,张嘉译火了,从北影毕业毕业近二十年后,他终于火了。


这一年,他三十九岁。



正是这样一个充满争议性的角色,让张嘉译的演艺之路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自此,我们所看到的张嘉译,风光无限,获奖无数。


火了之后的那几年,他一人便独揽飞天奖、白玉兰奖、华鼎奖、金鹰奖四大电视剧男演员奖。


所出演的《借枪》《心术》《一仆二主》等剧,几乎部部都是热播剧。

 

(张嘉译《半路夫妻》剧照)

(张嘉译《心术》剧照)

(张嘉译《一仆二主》剧照)



06

 


其实,在这些背后,张嘉译所付出的还真不少一星半点。


前段时间,张嘉译曾因驼背上过热搜。



引来许多观众的不解,身为公众人物,为何这样不注意仪态?


事实上,驼背并非仪态问题。


而是因为他年轻时拍戏太狠,所有的动作戏都是自己亲自上,不小心损伤了脊柱,才二十多岁,便得了素有“不死癌症”之称的强制性脊柱炎。


这病不会有生命危险,却能在发病时,让患者感到万分痛苦,极度煎熬。


为此,张嘉译每隔半个月就需要打针,每天都要忍受折磨。


因为这个病,看似高产的张嘉译,他的拍戏过程其实相当煎熬。


在剧组,他永远要比别的演员早起,用热水冲脊柱,好让拍戏时状态能好一些,同时还需要每天按时喝中药。



好在,在这些心酸背后,他有妻子女儿的牵挂与鼓励。

 


07

 


2004年,拍摄《国家任务》时,张嘉译结识同组演员王海燕。


相恋三年后,他们在2007年举行婚礼。



2010年更是生下心爱的女儿。


有了女儿后的张嘉译,越发有女万事足的模样,提起女儿永远笑容满面。

他说,哪怕为了女儿,他也更有努力打拼的动力。


甚至曾说 “下半辈子为女儿而活”。


2017年,依然是张嘉译的霸屏年。


《白鹿原》、《急诊科医生》、《我的体育老师》等热播剧一部又一部的播出。



张嘉译演并非全是男一号。


但他已经很满足。


对他而言,自己喜欢这一职业,更享受这一职业,那就够了。


长相俊美的小鲜肉很多,而认真的演员才更有魅力。


在不曾冒出头的很多个夜晚,张嘉译一直认为,只要认真去做,总有能迎来自己希望的明天。


正如张嘉译在《悬崖》中的那句台词所说。


能留下的,才是最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