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政文论|中国人的思维课:我们的历史,都在这八个字里!

 阿飞哥i1kp43va 2018-01-07
中国人的思维课

我们的历史,都在这八个字里!

上文谈到了,先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并提了—道,德,物,形,象,符,文,化—八个字,笔者曾断言,大家多数都是汉字党,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字的现代含义。而古人,真是用这些美妙的文字,完成了系统的认识论。这就是道生,德蓄,物生,形成,现象,符定,具象,文化。这是决定华夏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区别的根源。笔者称之为文化正源,源即源头的意思,我们的文明就是由此生发扩散,最终成型的。可以说,八字诀成为了华夏文明最核心的隐蔽密码。


1

道,本意就是道路,引申为宇宙终极道理,万物生成之理,天地运行规律。这里,是我们与其他文明区别的核心。


我们探究的是天地运行,世道循环等客观真理,这与南亚文明的永恒说,地中海文明的救赎说,是根本不同的。具体原因下文细讲。


2

德,从字源上开,由四个组成部分,即彳,直,一,心,指人行于大道之上,顺着道走,一直向前,心无旁骛,借指掌握了天道规律,按规律来行动。

这样做的结果,其一是你不会脱轨,凡是皆有法度,对自己和别人都是安全的,比如你按照农时耕作,按时作息等;其二,心理有谱,行事有底气,不会怪力乱神;其三,自然是不偏不倚,定分有据,持中平和。


看到这里,一个我们常用的词就出来了,中庸,对了,就是这个词,这是儒家理论里除仁以外,最核心的观念。不过,现实论,情怀说,早已将这个词打入冷宫了。


其实是我们理解错了,所谓德,中庸,并非是德行,与世无争,也不是劝戒向善不思进取,而是指你掌握了天道规律,人世道理,据此思考和行动的意思。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可以称之为有德,中和平庸!另外可知,德是中庸的高阶概念。


3

人掌握了这些规律,按着规律来行动,就会产生积极结果,这个结果就是物。比如按照天时农历,耕读劳作,自然的结果,就是学有所得,劳有所成。也即是会产生德行,美好,善良,和谐等结果。


总之,情怀,理想不过是道,德等本体论的自然结果。西方为什么普世多,圣母病泛滥,恰恰是无道缺德的表现,我们且不可上当。


4

但是,物生了,人仍然很难掌握和描述他。能感知但不可说,说不明。这个时候就需要形,及出现可以观察的目标。也是动静之道,在某一时点上出现了静的状态。


比如风调雨顺,收成很好,就需要去观察亩产多少,颗粒是否饱满。比如你学问很高,读书有成,就需要看你考的怎么样,别人是否认同。

有个故事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佛家不厌其烦的让你信佛,说佛如何如何好;而道家跟你讲了一遍,看你支支吾吾,直接会给你来一句:“爱学学,不学滚,别耽误老子修道。”


因此,真正的道家,大学问家,并不太在意什么形不形的,结果如何等而下之了。但是我们平民百姓,恰恰最关注这个。这是层级的区别,没办法。


西方世界,直到量子力学的出现,认知能力才算达到了先民所用的形的地步。不过他们的符比我们强,这或许就是思辨的成果吧。


量子力学是怎么解释“物—形”关系原理的呢。

形象的说,就是薛定谔的猫,再被观察之前,猫既可能是死的,也可能是活的,就有不同的可能性。这其实是西人的胡说八道,按照道生德蓄的原理,实际上猫的状态已经确定了,不是生就是死,只能有一个结果,这就是物。但是观察者并不知道这个结果,只有经过观察,才能知道这个结果。这便是形,即可观测可描述的结果。

严格意义上来说,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原理,广义相对论的能量与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与华夏文明的动静之道在规律性和解释上是具有相通性的。


只是在取向上、应用上,一个形而上,一个形而下了,所谓“形而上学谓之道,形而下学谓之器”,这是中西文明的重要分野。这也是为什么量子力学发端于西方世界,集大成却是中国正在实现的,这一怪异现象的根本原因,思维是决定一切的。笔者不藏私,这里不但教会你形,还顺便把形而上,形而下教给你了,此处应该有掌声,呵呵。当然,更精彩的阐释是毛主席的矛盾论、辩证法及对立统一规律,也容易看懂。


5

认识到这里是不是就完了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描述与传播。比如这只猫,确定是死了,那么死这个词怎么定义,怎么能够让观察者之外的人能够知道,死以及猫死了呢?这就需要去掌握猫死了这个事件的特征,比如,猫一动不动,猫眼睛闭上了,猫没有呼吸了,猫没有体温了。


这就是形定以后的现象,意为出现了象,即出现可以定义和描述的特征。比如亩产多少,颗粒如何,考的好坏等。


6

然后,观察者可以把这个象描述下来,描述的过程就是符成,符就是符号,工具,方法,方式等。比如猫死了为一条直线,猫活着为一个圈。再比如,亩产200斤,考中第一名等。这是观察者做的工作,如果仅限于此,认识过程也就结束了。下图中的线,圈,实空都是符合,呵呵。

但是为什么观察,谁安排他去观察,观察出结果是否需要汇报及应用,这就是接下来的工作。实际上,画直线或者画圆圈,甚至结绳纪事,并不容易被人所理解。我们与上古文明在理解上的不兼容,基本就出在这里。比如五行的金,到底是什么?是金子吗?愚蠢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呵呵。


上文提到的刚出水坑又进火坑的燧人氏大叔,为了等待儿子伏羲的降生,在绳子上打了12个结,如果不告诉你他是在纪年,你根本不会知道这位大叔经历的那些坑爹的事,生个孩子12年啊,呵呵。


7
具象

因此,古人为了便于更多的人理解和解释这个符,还有个具象的过程,即把符号再还原或者等同于人们常见的事物,这就涉及一个家族,氏族或者部落共同体了,他们的生活实践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具象的内容。如何形成共同体,是否需要共同体,能不能形成共同体,这三个问题就成了所有文明种类的分野根源。


举例来说,猫死了,观察者画了一条直线,在观察者所在的共同体里,一条直线的名字叫旺财。那么,观察者就把一条直线具象为旺财。旺财可不是隔壁家里的狗,旺财其实就是邻居家的狗嘛,呵呵。


结果于是就出来了,人们听到观察者说旺财这个事情,就知道猫死了。旺财——猫死之间,就建立了映射关系,这是现象和理解之间的关联,是人的智力与客观实在之间的关联。五行拉到这里,你知道什么意思了吗?


简单来说,这就是具象的过程。具象的方法不同,决定性的影响了中外文明的路径和结果。我们下文详说。

8

好了,到这里,一个事件,一个观察者,一个结果,以及其他人知道并理解这个结果,就构成了完整的认识论过程。类似的事情多了,或者说所有的这个群体内的事情都按这个模式处理,大家把这套认识论总结出来,形成文。

9

更多的人有了文,再以文去影响更大范围的人,教化百姓,就有了化。文而化之,天下大同,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化,其实是文的传播过程,每种文明在化的这个阶段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去影响更多的人,但成就却截然不同,很值得去关注。中华文明的化是教化,是同化,西方的是化骨绵掌,或者吸星大法。

秦始皇为什么伟大,统一国家是一回事,他做的另外三件事同样彪炳史册,那就是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上图即为秦驰道。这都是化的工作,还差的一个人同伦,始皇就没有精力去完成了,不过这本来就是儒家的活,呵呵。这里,先提醒大家记住一个狠词——华夷之辨。


八字诀,你学会了吗?没学会也不要紧,多看几遍就行了,除非你慧根不够,呵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