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7-2-16:[转]盛京何处觅曹宅(续篇)

 百城主人 2018-01-07
[转]盛京何处觅曹宅(续篇)
——从《辽东曹氏宗谱》看“沈阳曹”的居住地

  董志新

  《辽东曹氏宗谱》记曹雪芹的远祖、族祖、直系先祖和同代人,多达334人(明确知道是窜入谱中者不计)。其中标明具体居住地者并不多,但是解读这些记载,对寻觅盛京城里的曹宅,考证曹雪芹的祖籍,很有启示,很有帮助。
  《宗谱》记辽东长房曹升一支"八世"曹伯珍没有功名,"住辽东沈阳城东鱼桥寨"。曹伯珍的儿子曹崇政(九世)也没有功名,应该继续住在"鱼桥寨"。孙子曹邦辅(十世)有了功名,任"巡抚左都御史,提督五军。晋封光禄大夫"。《宗谱》没记其居住地,但肯定是到外地当官去了--因为清代实行本地人不在本地当官的回避制度。
  据文献记载,"鱼桥寨"这个村寨名,早在明朝就有,并且沿用至今。明朝嘉庆十年(1531)五月,沈阳中卫儒学生员杨美文和奉集堡指挥白镇在其共同撰写的《重修朝阳寺碑》碑文中记载:"朝阳寺,乃辽东都司渔樵寨之古刹也。"(《东陵区志》,沈阳出版社1991年9月版,第2页)明沈阳中卫有儒学,奉集堡是驻军的土城,在沈阳中卫城东南45里,朝阳寺即是地处渔樵寨的古刹。《辽东曹氏宗谱》纂修者以"鱼桥"代"渔樵",音同字异,辨音而未辨字,实际地点则是一个。清宣统二年(1910)修成的《承德县志》(沈阳于康熙六年[1667]设承德县,为奉天府之附郭,宣统三年[1911]废承德县)记载,承德县划分东西南北四路三十一分驻所,在东路第三分驻所,有"前榆桥寨",离城45里;有"后榆桥寨",离城42里。渔樵寨分出前后村落矣,"榆"与"渔、鱼",亦是音同字异。在《承德县志》所附《承德县所属舆图》上,同一地点标的地名却成了"后玉条沟",《志》和《图》不一致,后者把"榆桥"错成了"玉条",音近字异。但"榆桥"与"玉条"周围的村庄名完全一致。这是修志者工作不细,造成了一个村名的两种写法。
  民国五年(1916)七月修成的《沈阳县志》,其所附《沈阳县全图》,此地只标有"后榆桥寨"。不知什么原因,绘图者忽略了"前榆桥寨"。1985开始编修、1991年出版的沈阳市《东陵区志》,在《乡镇区划一览表》里,于深井子镇内记有行政村"渔樵寨村"。2001年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沈阳地图册》,在此处标写的村名是"渔樵",与500年前的村名一致了。
  这些文献资料表明,曹伯珍、曹崇政、曹邦辅祖孙三人的居住地是具体明确的,即现在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寨村。这个村寨名,沿用了500年。曹雪芹辽东三房族祖就曾经住在这个村里。
  《宗谱》记曹升一支第九世有名"曹蛟"者,他的长子曹怀仁(十世),"字容宇,贡生,配郭氏,生子孔昭。住韩官屯。"曹蛟三子曹闰子(十世),孙子曹凤彩(十一世)"后失考",《宗谱》于此处特记:"(曹)闰子一支,住韩官屯。"看来,曹蛟的后人长子和三子两支,至少有三代人是住在"韩官屯"的。今沈阳市郊区村庄名大韩屯、小韩屯、大韩台、小韩台者不少,独未查到韩官屯。是这个小地名失载,还是在历史变迁中改名了,不得而知。但是,至今沈阳郊区"文官屯"、"宁官屯"、"李官屯"、"杨官屯"、"富官屯"、"甘官屯"、"罗官屯"的村名,为数不少,从中可以窥测到"韩官屯"村名的来历,似可作"韩官屯"存在于沈阳市郊区的一个旁证。
  《宗谱》记辽东三房曹礼一支第九世曹国忠"前失考,生子必登",而曹必登(十世)"官千总,生四子,名俱失考",但《宗谱》作者在小字注中写道:"原住城西塔湾。顺治二年,迁耀州虎獐屯。"这里说的"城"即指沈阳城。塔湾,舍利塔一座,碧水一湾,因此得名。塔始建于辽代,清崇德六年(1641)重修。塔在沈阳城西北的土崖上,高达数丈,古色苍然,风韵甚佳。乾隆四十九年(1789)修成的《盛京通志》,卷九十七《祠祀》载:"舍利寺......在城西塔湾,崇德六年敕工部重建。"晚清缪东霖《陪京杂述》记事截止光绪三年(1877),内中之陪京"八景"条载:"塔湾夕照,在城西十二里。"1926年出版的沈阳人陶明浚《沈南诗文初集》中有《塔湾》一诗,头两句是"孤塔陵霄高入云,一湾秋水静生纹。"现在,在沈阳几乎尽人皆知:塔湾在沈阳市皇姑区西部。曹国忠、曹必登父子"原住"在这里。耀州在辽南,早在努尔哈赤天命年间就有兵驻防。顺治二年(1645)正是大清国君臣军民入关定鼎北京的第二年,整个辽东只抽调八旗少量官兵留守后方。因曹必登是带兵的"千总",大概驻防辽南耀州城,所以带全家离开沈阳城西的塔湾,迁居虎獐屯。这条小注文字不多,却把曹必登与父亲原来住在沈阳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搬到何处,交待得清清楚楚。塔湾这个有特色的小地名,自《宗谱》上使用以来,至现在出版的《沈阳地图册》上,三百多年一直没有变更。
  考查《辽东曹氏宗谱》中关于"沈阳曹"居住地的记载,我们可以悟出:
  (一)曹氏居住地具体准确,沿用久远。渔樵寨、韩官屯、塔湾,这些使用了三五百年的村庄地名,有些至今还在沿用;这些曹雪芹族祖住过的地方,至今还清清楚楚,实存现在。它说明了什么?说明《宗谱》记载辽东长房、辽东三房的曹伯珍、曹崇政、曹邦辅、曹蛟、曹怀仁、曹孔昭、曹闰子、曹凤彩、曹国忠、曹必登住处真实准确。仅凭这几个村落名的沿革史,我们完全可以说《宗谱》是可靠的,其记载绝大部分是真实准确的。
  (二)沈阳城区是"沈阳曹"居住中心。辽东长房和三房以内这三个分支四代十人,都是住在沈阳城外的乡村,渔樵寨在城东四十二里,塔湾在城西十二里,韩官屯也在城外。《宗谱》编纂者--即谱牒叙述主体在记录这些地名时,是以沈阳城为地理方位中心的。这无疑在告诉人们,"沈阳曹"大部分是住在城里的,所以那些住在城外的"散户"和迁到外地的族人,才特意标明居住的村庄、迁走的时间和迁出的地点(如辽南耀州)。
  (三)表明的"时间段"很有价值。我们已经知道,曹雪芹直系祖先曹锡远(远祖)、曹振彦(高祖)、曹玺(曾祖)生在沈阳,住在沈阳,生活在沈阳,是曹氏入辽始祖曹俊第九世、十世、十一世后人。《宗谱》明确记载了城外居住的曹氏四代十人,也恰恰是曹俊的第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后人,他们与曹锡远祖孙的生活年代是相仿的。曹锡远因为明朝官宦、曹振彦因为后金"章京",家住沈阳城里;曹伯珍、曹怀仁、曹闰子因为没有功名,家住乡村务农;曹邦辅、曹必登因任大清的巡抚左都御史和千总,搬到外地去了。"沈阳曹"到了曹锡远、曹伯珍、曹蛟等人的生活时代,已历250年左右,"子孙蕃盛,在沈阳者千有余人"(《叙言》语),有住城里的,有住乡村的,有迁外地的,沈阳,是他们的"老巢",是他们的"根据地"。也就是说,他们的籍贯确确实实是沈阳。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曹雪芹祖籍沈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