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7-3-9:[转]曹雪芹对沈阳的意义

 百城主人 2018-01-07
    最近有学界朋友询问两年前那场“曹雪芹祖籍在沈阳”的讨论情况,追问我为什么要开展这次讨论?我一时也难以说清,所以只好将当时讨论结束的一篇文提上来,算是回答了。  
 
    前几天,一位江南的朋友给我写纸条说,你的博客也不见新文章,天天上来看,天天失望。说得对,我这一段都是贴别人的,主要是贴有关曹雪芹祖籍的讨论稿。因为这些稿都是我组织的,我修改的。我不想让这些稿子过后找起来费事,所以我都将它们贴到了这里。
    从去年12月14日《沈阳日报》刊发《周汝昌说:曹雪芹是沈阳人》一文开始,我即与报社总编和分管编委沟通,做一个”关于曹雪芹祖祖籍”的讨论。很快,这个讨论在报纸上展开了,两个月的时间,共刊发了19篇文章,讨论的结果是渐渐明晰,曹雪芹祖籍“沈阳说”最有说服力,大量资料和证据显示:沈阳说已是不可置疑的。
    在这次讨论中,白山出版社总辑董志新先生和辽宁大学教授董文成先生功不可没,写出了多篇颇具份量的文章。董志新从多个新的角度论证了“沈阳说”。二董的学术贡献在沈阳的学术历史上会留下重重的一笔。另还有一位青年才俊赵春阳。他是大连理工大学05年的本科毕业生,学应用计算机的。但他对《红楼梦》颇有兴趣和研究,还写了一本有关曹雪芹的专著(未刊稿)。他此次写的《从狭义祖籍论曹雪芹是沈阳人》一文,角度新颖,论据充分。
    3月7日,作为这次讨论暂告一段落的最后一篇文章,王向峰教授写的《曹雪芹对于沈阳的意义》一文在“万泉”版上刊发。此次讨论算是初步划上了一名句号。我在此文前写的编者按说:
 
    去年12月14日,本报刊发了《周汝昌说:曹雪芹是沈阳人》一文。文章刊发后,引起国内红学界  和辽沈学术界的很大反响。有媒体将此事与刘心武在央视讲“秦学”和“红楼梦秀”并称为2006年红学三大事件。此后,本报又开展了关于“曹雪芹祖籍”的讨论,讨论其间,共刊发了19篇文章,其中多数文章以翔实的史料论证了曹雪芹祖籍沈阳的事实,诸如《曹雪芹沈阳祖籍毋庸置疑》、《曹雪芹远祖“世居沈阳”二百余年》、《70年前金毓黻考定曹雪芹祖籍在沈阳》、《乾隆钦定曹雪芹沈阳原籍》等文章,对“曹雪芹祖籍沈阳说”颇具说服力。此次讨论现暂告一段落,但这一学术问题的探讨是很有价值和长期的,希望读者对此继续关注。
          
下一步,我正在与有关部间协商,准备召开一个学术研讨会,出一本书。但这都是计划当中,相信能够实现。
    当然也有人对这次讨论不以为然,认为没有什么意义或是意思,甚至还有领导说搞这个讨论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吗?让我无言以答。每个人对每项事物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我也不认为“沈阳说”有什么国计民生的价值或是文化上什么大事。我是想在这个城市有自己的文化话题说话。让这个城市的学者们或是文化人多一点敏感,借机多读一点书,多考虑一些问题。当然这也是媒体要推动的事。只此而已。
    这个问题还应讨论下去,有这种学术可讨论,是不是也是这个城市的一种文化动感呢?
    在此前刊发的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是董志新兄的《70年前金毓黻考定曹雪芹祖籍在沈阳》,金毓黻先生是辽阳人,但他却没有将曹氏祖先定在辽阳。
   今再将此文转述于下:
 
    70年前金毓黻考定曹雪芹祖籍在沈阳
  董志新
 
  曹雪芹祖籍沈阳,辽沈文史学者早在七十年到八十年(1937-1928)前就有这方面的认识,并将其郑重记入辽海地方丛书和志书。那个时候,曹雪芹祖籍"丰润说"刚在孕育(1936年),而"辽阳说"和"铁岭说"的蜂起,则是四十余年后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事了。
  七十年前记载曹雪芹祖籍沈阳之事的人即著名史学家金毓黻,记载此事之书即《辽海丛书》和《奉天通志》(1936年出版)。金毓黻(1887-1962),辽阳人。1913-1916年在北京大学国文系攻读史学,毕业后至1936年主要是从教、理政和史学研究。他是全国知名的学者,他的史学成就是巨大的。他倾全力编纂的《辽海丛书》和《奉天通志》(任总纂),是两部地方文献巨著。

                                            一

  《辽海丛书》和《奉天通志》记载了"曹氏"一门六人,即曹振彦、曹玺、曹寅、曹宣、曹颀、曹霑(曹雪芹)的生平、史事和艺能。曹振彦、曹玺是曹雪芹的高祖与曾祖,他们与沈阳的紧密联系,我在不久前发表的文章中已予介绍。本文重点是探讨两书对曹寅以下四人的记载及评价。曹寅、曹宣是曹玺的长子与次子。曹颀是曹宣的三子。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是曹宣的四子。康熙五十四年,曹寅的亲子曹颙病故后,经康熙帝下旨,曹頫过继(东北俗话称为"过门槛")给曹寅,承家袭职。这样,曹寅是雪芹的过继祖父,曹宣是雪芹的血亲祖父,曹颀是雪芹的血亲三伯父。明确了这层血缘关系,就能更好理解两书记载曹寅、曹宣、曹颀的史事对我们了解曹雪芹的价值,尤其对确定曹雪芹祖籍的价值。
  通观《辽海丛书》和《奉天通志》对曹寅(1658-1712)的记载,可使我们知道金毓黻考知了他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曹寅是沈阳人。金毓黻搜求"辽东先正"的著作编辑《辽海丛书》时,十分重视作者籍贯的考证。他在《辽海丛书刊印缘起》中说:"往者辽阳金氏撰《辽东先正著述考》,凡得百五十余种;近顷沈阳关君文瑛撰《辽海艺文志》,更增至数百种。然其中有录无书者居十之六七,以其搜集之难,弥惕散失之易,况有清一代,作者多为旗籍,如《熙朝雅颂集》、《八旗文经》、《天咫偶闻》,著录诸家,皆只著明某旗,不详本贯。欲知其是否为辽东先正,必参稽他籍及询诸故老而后定。今日如此,来日可知。搜而得真,是为要务。"所谓"本贯",即籍贯,当然也包括"世居"的祖籍。因为清代著作者多署"旗籍",不详写"本贯",结果弄不清"是否为辽东先正"。所以"得真"的要务是"祥本贯",即仔细考证作者的籍贯。《辽海丛书》第八集收入了曹寅的著作《楝亭书目》,曹寅自署"千山曹寅撰集"。金毓黻认真考证了曹寅的"本贯",他把结论写入《辽海丛书总目提要》:"《楝亭书目》四卷,清曹寅撰,传钞本。寅,字幼清,一字子清,号楝亭。沈阳人,自署则曰:'千山曹寅。'又籍于辽阳矣。"
  金毓黻的考证结果:曹寅"本贯"沈阳,又籍辽阳。金毓黻不愧为务求"得真"的史学家,他是辽阳人,并不偏私乡谊而马虎作者"本贯"。我们曾经说曹雪芹祖籍"沈阳说"与"辽阳说"相融而不相等,也是前者为"本贯",后者为"又籍"之意,与金说不谋而合,遥相互应。金毓黻如此结论当然有大量例证,他最后"总纂"统稿的《奉天通志》一书,多处记曹寅"本贯"是沈阳:
  曹寅,字楝亭,汉军正白旗人,世居沈阳。(小字双行原注:《清史·文苑》、《八旗通谱》作满洲旗分内包衣)(《人物三十九·文学上》)
  《八旗文经·作者考》: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世居沈阳地方。(《艺文三·书征》)
  《楝亭十二种》......刘承幹叙:......先生名寅,奉天人。(《艺文六·书征六·杂志》)
  《清诗别载集》:曹寅,奉天人。(《艺文三·书征》)
  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号荔轩、雪樵,沈阳县人。(《艺文十三·文征七》引《白山词介》)
  《清诗的》:曹寅,字子清,千山人。(《艺文三·书征》)
  《奉天通志》这六处记载,五处记曹寅的"本贯"是沈阳、奉天、沈阳县,一处记他是千山人,与《辽海丛书》"沈阳人...又籍辽阳"的记载完全吻合。这六处记载,并非无稽之谈。《奉天通志》为了考知曹寅"本贯",引证了《楝亭十二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诗别载集》、《清诗的》、《白山词介》、《八旗文经》、《清史·文苑》等七种史料文献。尤其前三种文献,出现时间早,更为可信。《楝亭十二种》为曹寅生前亲自刊印,刘承幹所作的叙言曹寅肯定看过,叙言中说他是"奉天人",如果搞错了祖籍,曹寅当时会纠正过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诗别载集》是乾隆年间的"国史(乾隆帝语)"和诗集,离曹寅死时只间隔三四十年,记载可信度较高。
  《奉天通志》把曹振彦、曹玺归入《人物志》"乡宦"门。乡宦,即本地人在外地做官。《乡宦表三》记顺治朝奉天籍"乡宦":"曹振彦,辽阳人,十二年任浙江盐法道,《浙江通志》。""曹玺,辽东汉军人,任江南江宁织造。"记载十分简略,且有不准之处,如曹玺旗籍不是"汉军",是满洲正白旗;任江宁织造是在康熙朝,不是在顺治朝。通志纂修者把曹振彦、曹玺父子视为在外地做官的本地人,即辽东人或奉天人,这是正确的。我说过曹振彦顺治年间在山西和浙江做过官,《浙江通志》、《山西通志》记载,他报的籍贯大都是"辽阳人"。通志中曹振彦的资料来源恰恰是《浙江通志》。曹氏一门,曹振彦年轻时在辽阳住过四五年,在那里有过艰难崛起的经历,他有资格说自己是辽阳人。这是"沈阳说"与"辽阳说"相融的一个连结点。他这个情况是个特例,史料中记曹家别的人的籍贯,很少有这种情况。金毓黻考证曹寅籍地,比较沈阳与"千山",最终则定位是"沈阳人"。
  (二)曹寅是刻书家。
  (三)曹寅是文学家和著作家。
  限于篇幅,以上两方面不展开论述。

                                                     二

  《奉天通志》在《人物志》"艺术"一门,记载了父子画家曹宣、曹颀:"曹宜(当为'宣'之误),字子猷,号筠石,汉军正白旗人,寅弟。善画。阎潜邱有诗赠之,亦见其兄寅所著《楝亭集》及翁方纲《复初斋集》,子颀,亦善画(小字双行原注:《八旗画录》)。"《奉天通志》还把曹宣父子与曹雪芹归于一类,划为一卷:"曹霑......宜(宣)从孙,工诗画。"(《人物四十二·艺术》)文后小字双行原注表明,这条材料引自《八旗画录》,"从"为衍字,是"宣孙",不是"宣从孙"。曹雪芹与曹宣不仅是血缘祖孙,而且在绘画上也有遗传。雪芹父亲曹頫亦懂画理,他为陶柳村绘《海棠图》题字,流传至今。曹雪芹善画尽人皆知,他的朋友张宜泉记其"工诗善画",唱和的诗句中有其"卖画"的描述(敦敏),可见雪芹深通绘画之道。《奉天通志》和《八旗画录》把曹宣、曹颀、曹雪芹列入"艺术人物"一门,事出有因。
  难能可贵的是《奉天通志》把曹雪芹本人定位为"奉省专精艺术之人"列入志书。通志《人物志》"艺术"门小序批评了"以艺术为末节"的谬说,理直气壮的声言:"是艺术者,大者所以经纬三才,裁成庶务;小之亦可以一艺成名,万民利用,曷可少哉!奉省专精艺术之人,成不数覯。"志书记载曹雪芹这位小说大家也有三个方面:
  --曹雪芹与《红楼梦》列有专条。《人物志》"艺术"门记曹雪芹小传:"曹霑,号雪芹,宜从孙,工诗画,著有《红楼梦》说部,称古今平誌第一。......宗室敦敏赠诗云:'寻诗人去留僧壁,灵画钱来付酒家。'差可想见其高致云。"《艺文志》"书征·遗著"门列《红楼梦》专条:"《红楼梦》八十回,清曹霑撰,通行本......曹霑......为荔轩通政文孙。所著《红楼梦》小说,称古今评话第一。......按:霑,为曹寅之孙。所著《红楼梦》八十回,为末成之作。"这里记录了曹雪芹对《红楼梦》前八十回无可争议的著作权,同时指出其为"末成之作";评价了它在小说史上"古今第一"的地位;考索和叙述了曹雪芹与两位祖父的关系;描述了曹雪芹的才艺特征和精神风貌。
  --选录了有关曹雪芹生平的诗篇。《艺文志》从《熙朝雅颂集》中摘编了两首敦敏写曹雪芹的诗:《赠曹雪芹》和《访曹雪芹不值》。
  --《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

                                            三

  解读《辽海丛书》和《奉天通志》的相关记载,有三点印象特别深刻:
  其一,曹雪芹祖籍沈阳早有成说。七八十年前,当曹家五代六人的名字,与辽海、辽东、奉省、奉天、盛京、沈阳这些区域地理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频频出现在地方志书丛书中的时候,说明曹寅、曹雪芹等人早已被地方史志学家纳入了视野,后四人还被视为沈辽文化精英了。两书实录曹家曹寅以下这三代四人,都不是生在沈阳,也没在沈阳长期生活过,但是两书不约而同地认定曹寅"世居沈阳",是"奉天人",是"沈阳县人"。更为可贵的是金毓黻早就解决了曹家是"沈阳人"还是"辽阳人"这个棘手的问题,得出了曹寅是"沈阳人,又籍辽阳"的正确、辩证因而科学的结论。
  其二,曹氏一门多为"辽东先正"。曹寅、曹宣、曹颀、曹雪芹以及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敦敏、高鹗,都被定位为"辽东先正",被肯定为"奉省专精艺术之人",被列入志书"文学人物"、"艺术人物"之林,与其著作同时被多处记载,以垂永久。曹家这三代四人是沈阳籍的文艺家。曹振彦与曹玺是"乡宦",是从沈阳走出去做官的政治人才。
  其三,以史家的科学态度对待"曹学"和"红学"。金毓黻极重搜求文献,考证、记录和介绍了曹家人《楝亭集》、《红楼梦》、《楝亭书目》、《声画集》等多种著作。金毓黻还注意在史料丰瞻的基础上详加考证。他为查明曹寅"本贯",引证从康熙晚年到民国初年十来种文献,足可证明此点。他务求"得真"记录的曹寅、曹雪芹等人祖籍是"世居沈阳",这个记载具有史学家的"实录"品格,令人信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