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部影像] 弥漫性浸润性肺疾病的肺浸润“六大”征象~~~

 昵称42715024 2018-01-07

弥漫性浸润性肺疾病的肺浸润征象
  某些HRCT征象可提示磨玻璃样变的存在,这些征象通常分为六大类。


1. 界面异常

  界面异常是磨玻璃样变的一个常见征象。界面异常出现于血管、支气管、脏胸膜与周围肺实质之间,可沿支气管血管结构分布,或者分布于胸膜下区。胸膜下区是指紧邻胸壁、叶间裂和纵隔脏胸膜的肺实质。界面异常包括界面均匀增厚和结节样或线样不规则。该CT征象提示小叶中心和周围间质受累。


2. 磨玻璃样变

  磨玻璃样密度区被定义为具有以下表现的区域:①模糊而不规则的肺密度增高;②不伴发纹理和支气管壁的模糊:③应用薄层HRCT才能显示病灶;④在深吸气时出现;⑤应用宽窗位图像显示。病灶可以弥漫分布或者仅累及局部,密度可高可低,从而给CT的判读带来困难。根据上述定义,根据磨玻璃样密度内部的血管和支气管可以清楚显示的征象,可与肺实变相鉴别。


3. 线样改变

  线样密度可以分为间隔线和非间隔线两种类型。间隔增厚常见于胸膜下和横膈上等间隔解剖发育较好的区域,而小叶间隔增厚表现为细线样结构,当多个二级肺小叶受累时,可表现为多个多边线样结构。这些线样或多边形结构与小叶中心肺动脉关系密切,血管与相应肺小叶边缘的距离为3~5mm。癌性淋巴管炎的小叶间隔可呈结节样或串珠样改变,间质浸润也可导致规则的间隔增厚。

  非间隔线和大量线样密度可见于很多磨玻璃样变病例,其宽度、长度和分布均有所不同。最常见者是“胸膜下弧线影”,即位于胸膜下1cm以内区,与胸壁平行的弧线影。最初在石棉沉着病发现此征象,也可见于特发性肺纤维化和一些纤维化性磨玻璃样变。

4. 结节样改变

  基于这些圆形阴影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微小结节(≤3mm)、结节(3~20mm)和肿块(≥20mm)。常规CT和HRCT识别结节和肿块的能力相当,而微小结节只有HRCT才能发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螺旋CT可能有助于解决较低密度、边界不清的微小结节的判读困难。一项被称为“连续观察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liding thin slice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1on,STS-MIP)”新技术适用于显示该征象。

  微小结节的最好发区域是横断位CT图像的胸膜下区,发现该征象通常提示肺尘埃沉着病(硅沉着病和煤矿工人肺尘埃沉着病)、肉瘤病和肺的癌性淋巴管炎等3种疾病。因为可见于14%的正常年轻人,该征象单发于上肺野时没有诊断意义。需要强调的是征象常见于吸烟者,由小叶间隔基底部的炭末沉积所致。


5. 蜂窝样改变

  蜂窝样改变在HRCT图像上表现为大量薄壁或厚壁、大小各异的囊样气腔。这些病变与各种原因纤维化所致肺实质破坏有关。囊样病变周围可以是正常肺实质,如淋巴管平滑肌肉瘤病(Iymphangioleiomyomatosis),或者是异常肺浸润病变(如特发性肺纤维化)。

  有时蜂窝病变的囊非常小,即使是薄层CT也不能发现。这时只能依靠间接征象,如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和(或)细支气管扩张(bronchiolectases)而疑诊肺实质纤维化。


6. 小气道病变的HRCT特点

  细支气管炎症,又称细支气管炎,在HRCT上有两种主要异常改变:由炎症和纤维化引起细支气管壁增厚所致的改变,以及由细支气管腔阻塞引起的改变。细支气管壁增厚在HRCT上表现为沿细支气管长轴的小叶中心线样或分支样影,或者沿其短轴显示小叶中心结节影。细支气管腔阻塞可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密度减低和空气潴留。向未受累肺组织的血流重分布可导致“马赛克”样密度和马赛克样灌注。具体患者的HRCT表现取决于支气管壁增厚和支气管腔狭窄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相关异常改变。

  准确评价细支气管病变需要应用HRCT技术。使用窄窗宽(窗宽1000HU,窗位一800 HU)有利于发现局灶性空气潴留。如果吸气相CT扫描无法提供足够的形态学信息,则应加扫呼气相,呼气相扫描可每30mm扫描一层。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应用连续观察薄层最大密度投影,能可靠评价HRCT疑诊的轻度肺密度不均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