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莉莉玛莲

 寂听夜竹 2018-01-07

 

  12月27日,世界各地各个版本的Google首页,都换上了这么一张照片,这是一位身穿礼服,头戴礼帽,手握话筒的女士的形象,她后面的幕布显示出Google字样。那么这是谁呢?为什么Google会用她的形象来标注当天的首页呢?

  这就是二战时期著名的德裔女歌手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而如果你对这个已经逝去的名字感到陌生,那么看过很多二战影片的你一定不会忘记她的嗓音那首永远的经典——《莉莉玛莲》!

  而今年的12月27日是玛琳·黛德丽诞辰116周年,为了表示对她的敬意,Google才将其设定为当日首页。

  让我们在脑海中再回荡起这悠扬的曲调吧!

  在军营之前

  在大门之前

  有着一盏灯

  至今依然点着

  我们要在那里再见一面

  就站在那座灯下

  正如从前,莉莉玛莲

  正如从前,莉莉玛莲

  《莉莉玛莲》的歌词早在1915年,这是一首当年的诗,以“Das Lied eines jungen Soldaten auf der Wacht”(《一个年轻的士兵值班之歌》)的名字出版,后来于1938年配上曲,成为了一首绵情的歌曲。

  1941年,德国占领的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一家德国电台首次将这首歌曲向所有德军士兵广播,很快唤起了士兵们的思乡情和厌战情绪,这首歌也以《莉莉·玛莲》的名称开始在德军部队中流传。

  同时,这首德语歌曲居然冲破了同盟国和轴心国的界限,开始通过电波在整个二战战场上传播。战场上的士兵们每到晚上9点55分,都要拨到贝尔格莱德电台,收听这首晚间曲子。

  不久,盖世太保以扰乱军心和谍嫌疑为由取缔了这个电台,把女歌手和电台人员也被赶进了集中营。但是这首发端于德国的《莉莉·玛莲》反而越唱越响,一直唱到纳粹德国走向灭亡。

  而玛琳·黛德丽是演唱《莉莉·玛莲》这首歌曲最著名的歌星。她在战前已经是德国著名的影星和歌星。穿中性裤装、抽香烟,低沉而性感的嗓音,使其在演唱《莉莉·玛莲》时分外动听和传神。

  纳粹上台后,坚决反战的玛琳·黛德丽积极帮助犹太人逃离德国,最终自己也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美国。1937年,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亲自去电请求其回国,并开出优厚条件,但被玛琳·黛德丽拒绝。

  二战爆发后,她作为一位拥有美国和德国双重国籍的著名影星和歌手吗,积极地投入到反对纳粹德国的事业上,通过自己的嗓音安抚士兵们思乡的情绪,鼓舞战士们赢得战争。

  而大家最喜欢的还是她演唱的《莉莉·玛莲》,也正是她让这首歌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但是,对于德国来说,玛琳·黛德丽的行为无异于背叛,所以直到1992年她在巴黎逝世,她再也没有踏上过德国的国土。

  不过,最终玛琳·黛德丽的尸骨重回柏林,柏林还有一个广场以她的名字命名。

  玛琳·黛德丽的名字始终于《莉莉·玛莲》相连,数十年过去了,这首曲子久久传唱,成为了和平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