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方要的层次感是什么?今天可能帮你解惑(视频教程)

 滿世界的謊言 2018-01-07



2018年K先生版式训练营已招生,详情请看副推文章。



以下是图文版:

透叠手法在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通过改变元素的不透明度或混合模式,可以为元素赋予晶莹剔透质感,达到让设计效果更丰富的目的,更能营造出虚实分明的层次感。本期我们将设计中的透叠手法加以总结,得出了四种常用透叠技巧,以及六种变化形式,希望本期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和掌握透叠手法的应用。那么透叠手法究竟有哪些好玩的设计技巧呢?这其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吧,期待你的进步!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上课有没有见过这种很老式的投影仪(也叫投影器)老师会在透明胶片上写好练习题,然后将另一张透明胶片覆盖在之前写好习题的胶片上,然后填写答案。这样一来,同学们做好习题后,在将两张胶片透叠到一起,就可以非常方便的对答案了。





它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底部是一个照明设备,将光线通过透镜照射到上方,在这个过程中,层叠的透明胶片中的图像或文字就会随之一起被反射到顶部的透镜位置,通过顶部镜面反射到墙面。由于这种设备非常便于即时书写及投影,所以在课堂教学或学术会议会经常看到。现在已经被更先进的投影仪淘汰了。





软件当中的图层与上面例子中的透明胶片类似,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图层之间的透明度(或图层混合模式),来达到多个不透明层之间相互透叠的效果。按照图层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这里大致分成四个种类,以下会为大家逐一讲解它们的应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第一张图片案例中的图片的背景明度反差过大,无论是将文字反白还是填黑都没有办法改善这个版面中文字的识别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在文字层与背景图片之间添加一个带有色彩的半透明层,这样不仅减弱了背景图片的反差程度,同时也解决了文字的识别问题。





随着透明度的强度不同,版面所呈现出的效果也会随之不同,具体应该设置多少透明度,这取决于文字的识别度是否处于舒适的状态。对于以图片为主的版面,在图片之上叠加30%的中性灰,并结合适当的图层混合模式一般能够解决大部分的反白文字无法识别的问题;而对于以文字为主的版面,在文字与图片之间加入低反差的透明层,能够在丰富版面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版面的简洁与文字的高识别度。





第一张图是以图片为主的版面,因为背景中高亮的黄色与白色文字过于接近,所以通过在背景层与文字层之间添加半透明层来解决文字识别度的例子,那么除了降低透明度之外,我们还可以对中间层添加哪些变化呢?将其处理成弥散的毛玻璃效果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实现这种毛玻璃的效果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在文字层与背景层之间建立模糊层,采用软件中的高斯模糊命令就可以轻松实现它。不过因为图片经过高度的模糊后,通常画面会微微泛白,所以我们还需要在模糊层之上进行色彩与明度的微调。不同的模糊程度也会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在摄影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种局部模糊的照片,它是相机的景深效果。这种模拟人眼对焦后所看到的景象,会将聚焦的位置保持清晰,而其余的背景则变得模糊,并产生一种非常自然的空间感。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视觉效果来创建带有景深的版面,在背景层之上添加模糊与色彩调整层,并在这一基础之上添加画面的焦点元素。它可以是图形/图像,也可以是文字或两者的组合。其最终目的都是在模糊层之上添加一层清晰的主体元素,视线会自然而然的停留在版面中的清晰元素之上。





局部透明的手法也可以单独运用,我们调整中间透明层的属性,将其修改为从完全不透明到完全透明的渐变样式,这样一来,图片中重要的部分会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而不会因为加入透明层而变得不明显。不重要的部分则会被色块完全覆盖,更方便文字的添加与编排。





这种渐隐式的透明层,对于特殊尺寸的延展也非常有效。需要呈现的部分完全透明,而需要被遮挡的部分完全不透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产生了渐变式的过渡效果。





我们也可以根据主形象的外观轮廓来调整渐变的形状,产生类似图文绕排的印象,使透明层与下方背景层之间产生呼应关系。





百叶窗虽然不像玻璃那样透明,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窗外的景象,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在每个叶片之间的缝隙中。通过调整叶片的开合来决定缝隙的大小。窗外的景象会从开合的缝隙中进入视线,形成一种类似“半透明”的效果。





在版面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原本不透明的元素通过负空间的缝隙产生一定的透明效果,不管这个纹理是自然的还是由几何图形构成,只要其中带有缝隙,就能够将底层的背景显现出来。





上图的三个设计案例中,就是运用了“纹理透叠”的手法实现元素的透明效果的。这种非透明的“透明”效果相对于直接降低元素的透明度来说,要更具有细节,视觉效果也会更丰富一些。







知道了透明层的一些常用透叠手法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透明图层之间的变化方式。它们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六种情况,除了单独出现外,各种技巧之间也会相互组合来形成新的视觉效果。





将透叠的面积缩小,形成标签式的版面,只遮挡少部分的背景图片,被遮挡区域也会微微映衬出背景以丰富版面的细节。





镂空蒙板,这依然是局部完全透明的一种表现形式,将图案或文字的剪影与透明层结合,产生一种带有趣味的视觉。





色彩分离效果,是模仿早期印刷制版套色不准的一种视觉印象,常用于海报或杂志等领域。个性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在图片上添加文字,并采用透叠的效果呈现,这种手法会给人图文一体的印象,在设计时,需要同时注意两者的识别度。





图片与图片的透叠,一般会选择具有关联性的图片,比如在形象气质上的暗喻,或同一个人的不同状态等。




对于文字之间的透叠来说,识别性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需要在保证双方文字都具有良好阅读效果的情况下采用。















根据文案信息选择好图片后,接下来就是对图片的刻画处理,左侧的人物图片腾空而起,给人动感十足对印象,在处理方式上采用图片退底,得到了不规则的轮廓,这也与动态的感觉相符合。而右侧的人物照片较为安静,采用规则的几何形式进行裁切处理,呈现出特写的印象,拉近了人物与画面的距离。





在背景层之上置入透明层,使其产生后退的感觉从而创建空间感。透明层的不透明度如果设置的过小,透明层与背景结合后的反差依然会很大,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如果设置的过大,反差过小会给人背景过于昏暗的印象。需要反复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感受。





将动态人物图片置入版面中,人物的头部与底层背景人物的脸部低端对齐。动态人物与特写照片形成大小/动静/虚实等对比,添加文字信息,并放置于版面底部与人物产生叠压效果,增强版面的空间感。负空间同样重要,两个文字的高度刚好是一个人身的高度;人物的大体轮廓加上文字与负空间,刚好等于整个页面高度的一半。





为了让文字信息更具有细节,这里修改文字信息的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滤色”模式。让文字底层的画面映衬在文字中,产生透叠效果。在人物脚的位置添加足球并给予一定的阴影,让人物的动作合理化。之后在版面右上方的空白位置添加文案信息,与足球对齐,在色彩上也与版面下方的文字产生呼应关系。人物的视线也将我们自然的引导向了文字信息组。





接下来添加其余文字信息。并与主体产生呼应关系。文字高度位置设置在整个版面高度的√3的分割位置。√3比例(1:1.732)轴心旋转后能够建立六边形,这是雪花晶体和自然界中蜂窝等形状的结构。与黄金比例一样√3也是无理矩形的一种。





运用网格系统微调一下元素的位置以及在版面中的比例关系后,这个版面也就完成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最终效果。















文案的主题是“融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相互结合的过程,为了表达这个概念,我们通过两个交叠的圆形来代表这个交集部分,并分别选择相互对立的红蓝对比色作为进一步区分。将图形绘制好后置入到版面中,大致确定好位置大小之后运用比例网格进行规范。采用黄金比例的版面多少会具有一种和谐的美感,但也不意味着只要使用黄金比例就一定会好看,符合时下主流审美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将主标题文字置入版面中与图形叠压处理,并重复使用黄金比例作为依据来规范文字的大小。添加英文在图形之上,进一步丰富这个版面的层次感,英文的大小与中文宽度对齐,至此版面中的视觉焦点元素基本就设置好了。





接下来我们可以刻画一下主形象,简单的降低不透明度,多少会给人单调与平面的印象,将其修改为渐隐形式的透叠效果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圆心与交叠处边缘的位置画线,以圆形轮廓逐渐向边缘交叠位置减少透明度,形成具有立体印象的同和图形。围绕着图形边缘,我们再添加一层圆形轮廓与之呼应。






为了进一步添加细节,让主体元素更具质感,将光滑的色块修改为纹理的样式,这样既保证了透明度不变,同时也为元素添加了细节,通过球面化命令,我们可以将扁平的纹理元素快速的修改成立体的球体样式,相比平面的图形,立体后的图形体积感更强,视觉重量上会更高一些。





将处理好的图形替换进版面中对应的位置,并保留底层呼应部分的半透明图形,形成粗糙与平滑的对比。降低外圈图形的整体透明度,以保证前方肌理图形的主导地位。到这里,主形象就刻画完成了,版面中元素与边界的距离左右与上下均相等,因此我们以这个边缘作为版心编排其余文字信息。





根据版面的平衡原则,依次添加其余文字信息,注意信息之间的层级对比。所有文字元素都编排在版心中,呈现出对角线式的构图形式。从阅读逻辑来说,重要的信息放置到版面中的左上角的阅读入口,而出口处在版面的右下角,这个位置同样可以放置重要性高的信息。





相对于左上角与右下角来说,左下角与右上角的视觉优先级别相对较低。我们可以将其余重要性没有那么高的文案信息安排到这两个位置,主要重心在版面的居中位置,其余文字安排到了版面的四个角落中,版面给人平衡与稳定的的印象。





最后,根据版面的信息结构,我们划分好网格来规范其位置与比例关系。底部信息的高度与英文字母E近乎对齐,处于版面中√2的分割位置。√2与上方√3一样,同属无理矩形的一种,我们日常使用的A4纸张就是采用这个比例,它可以无限划分成更小的相同比例,非常近似于黄金分割并与其具有相互转换的比例关系。












本期我们学习了透叠手法的分层概念以及四种透叠表现形式,知道了“透明”“模糊”“渐隐”“纹理”等透叠手法的运用与注意事项,我们也知道了在此基础上所衍生出的几种变化形式,设计方法始终是灵活多变的,更多变化形式也有待大家在今后继续总结与思考,并找到其中的变化规律,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感谢大家一如继往的支持。


—— 我们下期见!








错过上方精彩视频教程,点我一样可以观看哦~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1.下图中透明度调整的最适合文字阅读的版面是哪个?




2.下图中采用了渐隐透叠手法的案例是哪个?




3.下列选项中,哪个海报采用了渐变透叠的构图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