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天“打更“活动总结

 冬天惠铃 2018-01-08
图片发自简书App

21天前,我报名参加了写作群的“21天日更写稿”活动。当时是想用一个组织形式来治治我的推延症。结果一路走来,有意外的惊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情绪起起伏伏地走到今天,总算没有中途退场,坚持到达了终点。所以,在这最后一天就写一下对这段“日更”活动的简单总结。

一、成绩

21天共写了17篇稿子,先后被《谈写作》、《简书电影》、《武侠江湖》、《连载小说》、《行业故事》、《武侠江湖之欲上青天揽明月》、《科幻世界文学》、《想法》、《影评》、《科幻人工智能A1小说》、《玫瑰园》、《有故事的照片》、《人文社科》、《牵着文字在月光下放牧》、《码字成文》、《健康养生》、《我们爱写总结》等专题收录。

二、.收获

1.养成了一种动笔的习惯。

以前看完一部电影、一本书,或听完一节课,完了就过去了,并不会去思考从中获得什么启迪,与自己生活有什么联系,对自己有些什么实际的帮助。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事情,也没有及时地记录下来,而让它轻易地随时间就淡忘了。通过这次活动,我习惯了把每一次的感动、把美好的瞬间用笔留住,反复品味生活带给自己的丰富营养。

2.感知到行动的力量

以前一直就有计划写东西,可是很多年过去了,计划还是停留在脑海中。有时候写了几段,觉得不够好,索性就此搁笔,不再继续。希望等到有灵感,构思彻底成熟时再动笔。可事实是,还没等到构思成熟的那一天,自己就在这件事情上已转移了注意力,也没有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

联想到一个情景:一个小孩从开始会爬到后面会走路,总是要摔过无数次的跟斗才能够渐渐地走稳。可见没有谁是不经过爬行、摔倒、再爬行、再摔倒……多次反复的过程,直接就可以走路的。成年人在事业上能够一出手就旗开得胜的人毕竟是少数。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这次写作活动,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些道理。

虽然我每天都觉得再也写不出东西来了,但又迫于已经参加了这个活动,不好意思中途退场宣告失败,更不想连累同组的人,就硬逼着自己每天在规定时间前去完成作文。虽然对自己写的很不满意,但回头一看,还是比不去行动的强。如果这21天不去行动,时间还是会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但现在回头一看,自己毕竟还是写了三万多字,也认识了不少的朋友。

所以,少做也胜过只说不做。

3.学到了新的知识

这次活动组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比我小很多的90后,他们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接收速度比我快很多。我借这个机会向他们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比如,用思维导图做整理,用滴答清单监督任务完成情况,用讯飞语音写文章;还有简书、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等新媒体各自的特点,如何排出更优美的版面……。让我认识到——

想在某种爱好上快速增长技能的办法,就是进入那个群体去和他们共同走一段路。

4.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平时有些问题“想不清楚”,可能是逻辑思维能力出现了问题。心理学上,精神分析大师拉康的心理治疗方法,就主张用“语言治疗”。他认为,一个人精神上出了问题,他的语言就表现出缺乏一定的逻辑性。那么,如果让一个人的语言具有逻辑性了,这个人的精神就有恢复正常的可能。

我在写作中发现,通过列提纲,可以对一篇文章有个整体的设计,有个全局的把控。通过对文章的反复修改,可以发现其中哪些词用得不够恰当,哪些段落间的顺序需要调整,哪些内容和标题不相吻合等等情况。通过对文章的修改,不仅让文章建构得越来越有逻辑性、越来越完美,而且思维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清晰,看问题就越来越智慧起来。

原先想不明白的事情,如同一篇文章被卡在了某个点上。文章写通顺了,思维也调整好了。

5.近朱者赤

由于坚持日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也没有随意写作那么的随心所欲,所以其实每天都想放弃。记得每次我在群里试图打退堂鼓时,就会有人跑出来对我说“别放弃啊!”、“你真棒!”、“我看好你!”、“我今天还没有开始,咱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这些激励的话。

从他们的文章中知道了他们也很不容易,他们有的白天上班,晚上赶稿;有的一边哄着幼儿,一边进行语音输入;有的不止是参加21天日更,而是在坚持365天的日更;有的目标是一年写下50万字……。当我因为被拒稿而失去信心时,有人告诉我,她曾经被拒稿的次数远远大于我,但是,她绝不会放弃。

一个人或许走不远,一群人却可以走得很远。这就是群体的影响力。这次活动让我体验到了“近朱者赤”的感觉。

三、差距

坦白地说,在这21天的更文中,只有两三篇是我真正有感而发的,其它的都是为完成任务而硬憋出来的。所以自己觉得文章写得生硬乏味。虽然被一些专题收录,但没有一篇上过首页。还有四天因实在写不出来,就用了活动允许的“抄写金句”补偿办法。

而我的“战友”们,每天都是捷报频传。不是上了首页,就是粉丝一夜陡增……。而我每次点评他们的文章时,除了对他们的文才无比赞叹,就找不出什么问题来了。

他们写作的速度都很快,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可以边娱乐边写,也可以边做事情边用语音录入。而我却无法用口语叙述想写的东西,好像这两种方式在我大脑中的通道不是互相关联着似的,我用文字能够表达的,一开口就会乱了。而且我必须放下其他所有事情,正襟危坐地花上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一篇文章。

这让我深深地感到了和别人的差距。

四、计划

古言道:“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发现自己在写作上还欠火候的原因是“输入”不够。

这几年快餐文化泛滥,我很少静下来仔细读一些好的书籍,对以前脑海中的华章金句也遗忘殆尽。每天从微信上接收大量的碎片信息,其实扰乱了人有序的逻辑思维。我的感觉是,看到太多的新鲜事,但是一个都记不住,而且对所有的事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就好像一个人吃得太饱,对再好吃的食物也就没有了胃口。从生活中很难再找到多年前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了。

写出来的文章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怎么可能去打动别人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接下来我打算要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把一本书读懂读透,并写出发自内心的的感受。这样边“输入”边“输出”的东西,或许就会渐渐地活了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