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儿童患肾脏病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吃盐太多导致体内钠含量增加。 宝妈们肯定都知道,宝宝不能吃太多盐的,吃盐吃多了会健康的,所以每天都会很主动控制自己家小宝宝盐的摄入。 但是!宝妈们知道吗?除了我们给宝宝做饭的时候放得盐之外,还有很多盐隐藏在其它食物中,一不小心宝宝就会中招(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啊) 今天干妈就来跟大家说说这些防不胜防的“隐形盐”吧。 根据2016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不同年龄宝宝每日钠的适宜摄入量如下: 注:1g钠=2.5g食盐。要想把钠折算成对应的盐,只须在钠含量后面乘以2.5。 不同年龄的宝宝都需要摄入钠元素,但是补钠可不等于吃盐哦。因为除了食盐,还有很多天然食物都能提供充足的钠。 根据2016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指导,1岁以内婴儿不建议使用任何调味品,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家庭成员配合支持,在3岁以前都可以不添加食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NaCl)。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起到调节机体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我们通常概念上的需要补充盐,其实更多的就是为了补充钠,而钠盐在很多天然食材中都有。 而1岁以前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加盐的原因也在此,不是他们不需要钠,而是因为天然食材补充的NA就够了。 0-6个月的宝宝的正常饮食来源是母乳或者配方奶,这段时间的钠是很充分的,满足婴儿每日需求。 6-12个月,每日摄取量在350毫克,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而我们的日常辅食中肉类,鱼虾,水果蔬菜都含有充分的钠,详情见下图。所以额外再补的话肯定超标。
干妈提示 母乳妈妈尽量吃清淡一些 母乳妈妈的饮食将直接影响乳汁质量,吃得太咸,乳汁里可能也会有很多的盐分,宝宝吃了这样的母乳,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母乳妈妈尽量饮食清淡,每天摄入的食盐不要超过成人正常标准,即5克。 宝宝一岁后需要加盐吗? “宝宝终于满1岁了,可以吃盐吗?”不是绝对不行,但在加盐之前,妈妈们得先搞清楚这几个问题! 理论上,1-3岁的宝宝每天可摄入1.8克盐。但对大多数妈妈来说,这个数字太抽象了。1克盐究竟有多少呢?一定比你想象的要少的多的多。 按体积的话,大概只有1粒黄豆(泡过的)或者2粒豌豆那么点儿。如果用宝宝吃饭的小勺子来量,也就只有浅浅的小半勺。比较接近一元硬币的厚度与直径。 如果家里有厨房秤,妈妈们也可以一次量出一周或一个月的盐量,放在宝宝专用的调味罐里。每次做饭都从这个罐子里取盐,也能比较好地控制盐的摄入量。不过量取的时候一定要打个折哦,因为很多常见食物都已包含了大量的“隐形盐”。 宝宝到底吃下了多少“隐形盐” 为什么一直建议,3岁以下幼儿都要尽量少吃甚至可以不吃盐呢?那是因为很多食物都私藏了大量盐分,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就把钠给超额补足了。 下面给大家列了一张高钠食物表,来源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干妈看了以后都惊呆了。 宝妈们赶紧来看看,平日里宝宝(还有咱自己)都吃下了多少“隐形盐”。 基本上含钠量高得吓人的都是调味品和腌渍类食品,但像梅肉这种能把人吓尿的,也是没sei了(合着这些年我们吃的不是零食,而是盐啊)。 所以宝妈们一定要远离生活中的“隐形盐”啊! 宝宝饮食完全不加盐,会不会缺碘呢? “既然盐吃多了不好,那完全不吃盐行不行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是,宝宝1岁前,可以通过母乳获取足够的碘。当然,奶牛妈妈自己首先要摄取充足的碘,宝宝半岁后也可以从辅食中补充碘。1岁以后,宝宝开始尝试家庭食物,也会摄入少量的含碘盐来补充碘。 所以宝宝1岁后,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吃含碘食物(海带、紫菜、贻贝),少量摄入碘盐,并且严格控制“隐形盐”的摄入,这样就限盐补碘两不误啦。 宝宝不好好吃淡口味食物怎么办? 老人家总觉得宝宝的辅食中不加点盐、酱油啥的,吃起来会没味道。 其实老人多虑了,宝宝的味蕾要比成人的敏感很多,食物中即使未加任何调味料,宝宝也能够识别出美味。建议大家不要以成人的口味来判断,天然的原味食物才是给宝宝最好的美味,常吃淡口味的食物还可以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 如果宝宝实在是对淡口味的食物没兴趣,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3-24月龄宝宝“少盐少糖少刺激性”的标准,你也可以少量加些盐,注意,要少量!!! 另外,如果宝宝实在是不好好吃淡口味食物的话,宝妈可以试着这样做: 1、变着花样做 宝妈可以多变换一下辅食的花样,宝宝对新奇的事物是很感兴趣的,换换花样,可能宝宝就比较爱吃了哦~ 2、等宝宝饿了再喂 宝宝不吃辅食时,不要强迫宝宝,可能是他还不饿,等到他饿了,自然会找吃的,这时候再给他喂,他会吃的,如果强迫宝宝吃的话反而会增加他的反抗欲。 宝妈们平时生活中有注意到这些隐形盐吗? 宝宝不吃口味淡的食物的时候宝妈们又是怎么让宝宝接受的呢? 欢迎宝妈们在文末留言区交流讨论哦~ 喜欢就点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