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龙马业】千年神话 汗血宝马(二)

 RK588 2018-01-08

*小编说明:

即日起,马术微学院将连载燕龙马业“千年神话 汗血宝马”系列文章,作者为燕龙马业集团董事长张秭涵。




张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


张骞发现汗血马

张骞,字子文,陕西汉中成固人,他自幼好学,探求新知。当时,西域各国都是封闭的,外人前去,很可能误为敌探而受到杀害,汉武帝欲派人前往,许多使者畏惧而不敢前去。遂出示招贤榜,张骞自荐欲完此任,获汉武帝批准,率百余人出国西行。途中张骞被匈奴抓获,监禁多年,后又逃出。为完成使命,张骞再度西行到大宛国(位于今日土库曼斯坦)。他的出使是带有政治任务,即联合中亚国家共同与当时强大的匈奴对抗。但大宛国是一个气候温和、生活富裕的小国,热爱和平,不愿参战。张骞在大宛发现了大宛马,在返回祖国的归途中,不料又为匈奴所捉,又过监禁生活。张骞前后共在国外度过13年,并已成家室,生子女,但他抱有强烈的爱国之心,迫切回到祖国。13年的国外考察,使他熟悉西域的政治、经济、风俗、民情。他的出国报告,使汉武帝大喜,封为博物侯。在陕西汉中成固——他的家乡,建立张骞纪念堂,该纪念堂今日尤在,颇受国内、外尊重。他提出的引入大宛马计划,也受到汉武帝的采纳。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不仅引入了名马,还引入了苜蓿、葡萄,优化和丰富了品种资源,促进了中国古代的文明。


大宛马的战争

世界上战争的目的有许多种,为了得到良马的战争还很少为人所知,唯一的这次战争,就发生在两千年前汉朝与大宛国之战。一次和平使者,两次战争,始得大宛名马,可见汉代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马文化的发达,是汉代强大的原因,富国强兵、兵强马壮,是立国之本。马强则国强,马匹衰落则国力下降,历史上已多见。当今的世界强国仍然是养马业发达的国家,马匹质量、赛马规模、马术水平都是国力强盛的标志。
话说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大宛良马之后,武帝命特使率百余人的使团,去大宛国求马。带去一具用黄金作的马模型,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经过四千公里陆地行军,到达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下。贰师城位于今日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阿斯哈巴特城”中译为“贰师城”。哈巴特为城市之意,译名准确,有据可查。

汉代,是礼仪之邦,以金马易大宛马是一种合情合理的事,但大宛王爱马之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马易汉代金马。不换亦可,汉使带金马而回,归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大宛国是一个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无理行为使汉武帝大怒,“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遂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此后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将军率兵数万人,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城,并未攻下,只好退兵。回来人马只剩十分之一二。汉武帝大怒,将将士拒于玉门关城外不准入境,认为此次战败有失国体。这批远征军,可能长期行军疲劳,兵力不济。不准入境是一种严厉的处罚,激起将士们再战必胜的决心,只有前进,取回大宛马,否则是没有出路的。


公元前101年,即第一次战争的3年后,李广利将军再次率兵兵临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下,此次出征带兵6万人,马3万匹,牛10万头,还带两名养马专家,作马匹鉴定、挑选良马。虽如此强兵,大宛国王仍拒绝交换大宛马。汉武帝爱马心切,但大宛王护马心更强。但如此强大的汉代远征军是无法抵御的。正好此时大宛王室内部发生政变,斩下大宛王首级,同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选良马数十匹,献出中等质量的公、母马3000匹。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引马,经四千公里路程,到达嘉峪关时仅余1000余匹。

经过一次协商、两次战争,始得大宛马。


《史记》中记载如下语句:

天马来兮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 涉流沙兮四夷服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大宛马来华,经过如此曲折,不仅丰富了国产马种资源、引入了中亚马种名血。这一举动改善了马匹品质,使马占优势的匈奴族在马匹质量上出现劣势。汉王朝势力更为扩大,雄韬大略的汉武帝终使汉高祖白帝城被围的前耻得雪。汉代出现一个政治上稳定、对外开放的发展时期。到唐朝中期,中国仍保持强大昌盛的国力,这些都与引马有关。(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