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出自《中国通史》,文字由我作了少量改动,但未改变真实历史: 【NO.1】话说曹操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历经三世,可惜子孙不济,终于被司马懿和司马昭父子夺得,后由司马昭灭蜀国。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位封晋武帝,后灭吴国。自此,历经90多年的战乱,三国归于统一,司马家建立了西晋。但下一场战乱却很快又要开始了…… 【NO.2】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太子司马衷继位,他就是晋惠帝,也就是司马家的第四代。晋惠帝智能低下,几乎是一白痴,根本不知如何治理朝政。于是皇亲国戚之间互相争权夺利,开始了一幕幕宫廷内讧的大剧,朝政一片混乱。这到底混乱到什么程度呢?几乎是你能想象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 【NO.3】晋惠帝的皇后(老婆)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的女儿,年龄比晋惠帝大2岁,长得又矮又黑,但凶横狡诈,晋惠帝对她是又宠又怕。由于晋惠帝治理朝政无能,大权都落入不是晋惠帝生母的杨太后的父亲杨骏之手,因此,贾皇后与杨太后的矛盾越来越深。贾皇后有干预政事的野心,但大权都在杨骏之手,于是她拉拢了一些对杨骏独揽大权不满的宗室亲王和朝臣,阴谋废太后和杨骏。 【NO.4】公元291年三月的一天,贾皇后指使人请晋惠帝连夜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全城戒严。同时她又和禁军将领楚王司马玮合谋,领军守住皇宫,并围攻杨骏府邸。杨太后派人把请求救援的帛书用箭射到城外,但已来不及了。禁军的弓弩手在高处逼住了府内的士兵,结果杨骏逃到马厩里被杀了,后来又诛灭了杨骏的三族,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贾皇后以晋惠帝的名义下诏书,废除杨太后的皇太后尊号,贬为平民,囚禁在京城洛阳的郊外。第二年,这位被废的杨太后绝食8天而死。 【NO.5】诛灭杨骏之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掌。楚王司马玮被委以掌管京城禁军的重任,贾皇后的一些亲戚也担任了要职,参与朝政。但是,他们之间互相勾心斗角,矛盾重重。贾皇后觉得自己还不能专断朝政,为所欲为,于是又搞起了新的阴谋。一场更大的内乱正在她的煽动下开始酝酿…… 【NO.6】早在西晋初期,晋武帝就分封了大批同姓宗室弟子到各地方为王,管理各郡。诸王不但可以收取封国租税,还可以拥有一支军队,这就为内乱种下了祸根。 【NO.7】291年三月,贾皇后和楚王司马玮等合谋诛灭杨骏之后,执掌朝政大权的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大臣卫瓘对握有禁军大权的司马玮颇为忌惮,想剥夺他的军权,遣回原来的封国。司马玮因此对司马亮和卫瓘极为愤恨。司马玮的部属劝司马玮多和贾皇后亲近。贾皇后与卫瓘有旧怨,又恨司马亮和卫瓘共掌朝政,妨碍了她擅权,正想笼络司马玮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于是加封司马玮为太子少傅,继续在京城留任。 【NO.8】然后贾皇后指使晋惠帝下手诏给楚王司马玮,令他宣布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图谋不轨,免去其二人官职。司马玮得到诏书后,正中下怀,率领禁军带着诏书包围了司马亮和卫瓘的府邸,两人都被杀死。当时朝廷内外乱成一团。贾皇后觉得司马玮权力太大对自己也不利,于是又谋划了一个阴谋,由晋惠帝派殿中将军当众宣布,楚王司马玮伪造诏书,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司马玮的部下听了都散去,司马玮束手就擒,不久即被处死。自此,西晋的朝政大权全部落入皇后贾南风之手,她的亲戚和党羽都被委以重任。在辅政的元老大臣张华和裵颇的维护下,数年之中的政局还算稳定。 【NO.9】晋惠帝所立太子司马通不是皇后贾南风所生,贾皇后想设计陷害太子,派人用酒把太子灌得大醉,然后把预先写好的逼惠帝退位的字样要太子照抄,有一半未完成,贾皇后又亲自描画补写,再呈送给晋惠帝。晋惠帝看到太子的手书,气得要处死太子。贾皇后指使人请惠帝马上下令执行,大臣张华等人坚决劝阻,一直议论到傍晚仍未决定。贾皇后恐怕拖延下去会引起事变,于是就请惠帝下诏废去司马通的太子之位,囚禁于洛阳郊外的金墉城。不久,被贾皇后派人杀死于城中。 【NO.10】向来有野心的赵王司马伦当时掌管皇宫禁军,他见贾皇后扰乱朝政,有机可乘,于是发兵收捕了贾皇后及其亲信党羽,并全部杀死。张华和裵颇等大臣也遭杀害,司马伦自封为相国,总揽朝政。使尽阴谋的贾皇后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死得这么快这么干脆。司马伦掌权后,只知道作威作福,他重用的一批亲信党羽也是互相妒忌,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公元301年,司马伦自立为皇帝,晋惠帝被废后软禁于金墉城。 【NO.11】在许昌的齐王司马阙看到司马伦自立为皇,便联合镇守在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和镇守在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颐,起兵讨伐司马伦。战斗打了60多天,战死者有近10万人。司马伦兵败被杀,齐王司马阙率领大军进入京城洛阳,迎接惠帝复位,自己任大司马掌管朝政。司马阙掌权后,沉迷于女色,政事荒废。城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颐虽然加官进爵,但都拥兵自重,待机而动。 【NO.12】一年后,河间王司马颐待不住了,上表陈述掌权的司马阙的罪状,并派军队向洛阳进发,同时联合镇守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义为内应,围攻司马阙的大司马府。一时间,洛阳城里箭如雨飞,火光冲天,两军连战了三天,最后司马阙兵败被杀。 【NO.13】司马颐本以为杀了司马阙之后,自己可以入朝掌握大权,结果政权却落入了叫来帮忙的司马义的手中。于是,司马颐又联合司马颖,派军队进攻司马义。两军在洛阳城外又接连血战了几个月,二王联军屡次败给司马义。此时,在朝廷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带着勾结而来的部分禁军,在夜里偷偷溜到司马义府中,抓住了司马义,后又交给司马颐的部将张方,司马义被张方用火活活烤死了。 【NO.14】司马义死后,掌权的不是司马颐,却是司马颖。司马颖入朝做了丞相兼皇太弟,但他仍回到他的封国邺城,遥控朝政。公元304年,当初做内应抓住司马义的东海王司马越簇拥晋惠帝,召集10万大军讨饭司马颖,结果大败,晋惠帝做了俘虏,司马越逃往自己的东海封国(今山东)。河间王司马颐乘机命令部将张方占领了洛阳,朝政大权终于落到司马颐之手。此时,原来的好兄弟司马颖也到了洛阳,投靠司马颐。 【NO.15】第二年秋天,东海王司马越在山东召集兵马,进攻关中,司马颐战败,司马越迎接惠帝回到洛阳,不久,城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颐相继被杀,朝政大权最后落入了司马越的手中。公元306年,司马越毒死晋惠帝,拥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皇,他就是晋怀帝。 【NO.16】“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至此才告结束。这场大混战使得西晋国力大为削弱,西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此后,由于战乱造成百姓颠沛流离,民不聊生,北方的人大批大批向南方迁移,这些迁移的百姓不久后又爆发了暴动和起义,北方少数民族也开始了南下掠夺……整片大地在这场司马家兄弟的争权夺利中已经破败不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