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说“传统的东西过去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不愧大师

 工业设计abc 2018-01-08

他说“传统的东西过去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不愧大师

吴冠中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风格魅力、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创新是吴冠中艺术创作的核心,他的创作为中国现代绘画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他说“传统的东西过去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不愧大师

在中国绘画史上,吴冠中的特殊意义是他开辟了一条跨越传统程式、融汇中西艺术的道路,将中国绘画的精神与风貌推向了世界。

他说“传统的东西过去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不愧大师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香港举办了一个现代中国画展,媒体突出宣传两个重点主题:黄宾虹代表传统,吴冠中代表创新。

他说“传统的东西过去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不愧大师

吴冠中出国前,是跟着潘天寿学的中国画,潘天寿是完全传统的,画得很好。后来吴冠中到巴黎学了3年,看遍了欧洲的艺术馆后,对他影响很大,使得他知道了西方艺术好在哪里。

他回国后结合国情,加以表现。他说到:“我明白,传统的东西过去了,强调也没有用,鲁迅早就点出来了。回到传统是不可能的,抱着传统死路一条”。

他说“传统的东西过去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不愧大师

吴老认为艺术到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东方与西方,好比爬山,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在山顶相遇了。毕加索能欣赏齐白石,反过来就不行。

又比如,西方音乐家能听懂二胡,能在钢琴上弹出二胡的声音;我们的二胡演奏家却听不懂钢琴,也搞不出钢琴的声音,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视野窄。中国画近亲结婚,代代相因,越来越退化,甚至变得越来越猥琐。

他说“传统的东西过去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不愧大师

吴老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感情有真假,有素质高低的不同,有人有感情,但表达不出思想。他重视思想,把技术看得更轻,技术好不算什么,传不下什么。思想领先,题材、内容、境界才能全新。

他说“传统的东西过去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不愧大师

学艺之始,人人都盲目的崇拜古今中外的名家与名作,岁月久了,识见广了,渐渐的就会有自己的识别力:名家不等于杰出者,名画未必是杰出之作。作品中情的传递才是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失落同步于感情的失落。但人的感情永远不会消失。

他说“传统的东西过去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不愧大师

吴老曾经写过一篇“笔墨等于零”的文章。文中主要谈创作规律,笔墨的发展无限,永远随思想感情之异而呈新形态。笔墨属技巧,技巧乃思想感情之奴仆,被奴役之技有时却成为创新之旗。

他说“传统的东西过去了,抱着传统死路一条”,不愧大师

石涛谓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明确反对以古人笔墨程式束缚了自家艺术,其实他早先提出了笔墨等于零的理念。知识分子的天职是推翻成见,而成见之被推翻当缘于新实践、新成果的显现,历史上已多明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