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 白居易除了《长恨歌》,还写了镜子诗

 昵称7563359 2018-01-08



上期节目中,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霍宏伟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古代特种工艺镜以及铜镜的使用方式,本期节目霍老师将继续带领我们从铜镜这一器物入手,一窥古人的生活场景。


我的书:霍老师给我们讲讲古人是怎么制作镜子的?


@国博霍宏伟:铜镜和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不用铜镜了,用的是玻璃镜。那么,古代是怎么铸造镜子的,现代学者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仿制中国古代铜镜流程图及铸镜场景


现代学者研究发现,铸镜的第一步,是要制模、翻范,就是做出一个镜子的模范来。然后进行化铜,把铜变成铜水,也就是冶炼。把已经冶炼好的铜水浇铸在范里面,等它冷却凝固之后,这面铜镜就铸造好了。再进行打磨加工,最后形成一面铜镜的成品。

 

 阚家寨铸镜作坊遗址发掘现场


铸镜遗址以前很少发现,2013年于山东临淄齐故城发现了一处铸镜遗址,这个铸镜遗址有铸镜坑、水井、灰坑及房基等,另外还有一些和铸镜相关的遗物,如铸镜的陶范、鼓风炉残块等。


我的书:镜子铸造好了,就该说说用镜子的人了,您书中也讲到了“佳人览镜”。


@国博霍宏伟:对,我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也阅读了一些其他学者写的书,其中一位学者是这样说的:“以镜子作为艺术题材,在西方有大量的绘画作品。而在中国似乎看不到成系统的绘画、雕塑,或者其它的艺术作品”,我读到这儿的时候,已经搜集了这方面的一些资料,我觉得中国这一类作品虽然数量不是特别庞大,但还是能够自成体系的。

 

由此我想,可以写一个“佳人览镜”专题,把不同载体如绘画、画像石、雕塑、还有石椁线刻画等有关古人照镜的作品呈现出来,例如这幅《梁高行割鼻图》。


嘉祥东汉武梁祠《梁高行览镜割鼻图》拓本


据《列女传》记载,梁高行是一位梁国的寡妇,长得貌若天仙,梁王听说以后希望梁高行嫁给他,就派使者携带重金来求婚。在山东武梁祠东汉画像石上就雕刻出这样的画面。在画面右侧,有梁高行的形象,她一手持刀,一手照着镜子准备割鼻。她的左侧站着一位奉金者。你会看到在梁高行的头顶上有帷幔,这象征着室内空间,而使者和车马都在门外面,反映出梁高行即将割鼻的惨烈场景。悲剧发生前的那一瞬间,古人用画像石的形式反映出来了。

 

在唐代的石椁和壁画上面也有这种佳人览镜的场景。


 陕西唐敬陵贞顺皇后石椁线刻《览镜图》摹本局部


比如唐敬陵贞顺皇后石椁内壁上,雕刻有两幅览镜图,分别为两个仕女,一人持镜,一人在进行整妆。唐代的壁画中也有这样的场景,一个女人拿着镜子,旁边还有一个侍女。唐代三彩俑中也有此类题材的运用,如西安王家坟90号唐墓中出土的一件三彩坐俑。


 西安王家坟90号唐墓览镜三彩女俑 


她用左手持镜,很多人认为她手里的镜子已经失去了。实际上,当时的雕塑家采用了一种写意的方法,把这面镜子贴在了女俑的拳头上,镜子很小,不容易被发现。另一手好像是在点妆,表现得很生动。

 

我的书:从这些作品来看,好像使用镜子的都是女性,有没有男性使用镜子?

 

@国博霍宏伟:对,收集了这么多资料,截止目前,没有发现一幅图像和男性有关,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值得做进一步探讨。

 

我的书:您书中提到古人的一种职业叫“磨镜客”,这个磨镜客又是怎么回事呢?


@国博霍宏伟:磨镜客的出现,一方面和古人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和铜镜本身的缺陷也有一定关系。咱们现在的玻璃镜它不会氧化,你买来什么样,五年、十年以后它还是那个样子。


故宫藏明代《磨镜图》 


而铜镜刚做好时非常光亮,照人影也很清楚,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氧化了,这面镜子就照不清人影了,人像模糊,古代称此类铜镜为“昏镜”,这个时候需要有人对它重新进行磨拭、养护。

 

故宫藏明代张宏绘《磨镜图》 


这个“磨镜客”,大家听起来有点像“纽约客”的感觉,很陌生,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比较清楚了。“磨镜客”就像咱们小时候看到走街串巷那些磨剪子的人,“磨剪子嘞,戗菜刀”,他们扛着一条板凳,板凳前、后都带着一些工具,你如果需要磨刀、磨剪子,他们把板凳放下来,直接开始操作。


 故宫藏清代《磨镜图》


古代的时候,“磨镜客”和“磨刀客”差不多,磨镜客是拿了一个工具,叫“连铁”,也就是将一串长条形的铁片穿连在一起,走在街上“晃啷、晃啷”地摇晃。住在深宅大院的女人们听到以后,把自己不能用的镜子拿出来磨拭,称之为“惊闺”。

 

明代人想象中的负局先生像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磨镜客,叫“负局先生”,他的传奇故事记载于传西汉刘向编的《列仙传》里面。书中说负局先生可能是个神仙。他背着一个棋盘一样的平板,称为“局”,“负局”就是背负的意思,到集市上去给人磨镜,磨一面镜子收一枚钱,同时他会和磨镜子的人唠家常,问对方有没有头疼脑热,需不需要抓药,如果有人需要抓药,他会给一些药,药到病除。后来,这个负局先生神秘消失了,大家认为他是个神仙,所以称为“负局仙”。


我的书:除了寻常百姓,听说文人墨客与镜子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诗人白居易


@国博霍宏伟:比如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和镜子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他写的2800多首诗当中,有70多首和镜子相关,有13首就是以镜子为题的诗。

 

我的书:您还为白居易专门写了一个相关的专题。

 

@国博霍宏伟:是的,专题的题目是“白居易的镜子”。我是地地道道的洛阳人,在洛阳生活了三十多年。说起白居易,洛阳人都不陌生,白居易在洛阳连续生活了17年,他的墓位于龙门东山琵琶峰,现在有一个地方叫“白园”,实际上就是白居易的墓园。

 

 白居易履道坊遗址发掘现场鸟瞰 


写这个专题之前,我认真读了《隋唐洛阳城发掘报告》,其中有一处写道:镜两件,中心有一圆形钮,背面有瑞兽葡萄纹,直径8.9厘米。除了短短的两行文字记述之外,没有任何的图像资料,但是我看了这些文字以后,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的一位学者联系,在他的帮助下得到了其中一面镜子正面与背面图片,这面镜子出土于白居易生前居住的一个地方,叫“履道坊”的遗址当中。1992至1993年,考古工作者对这个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两面镜子。我得到的两幅图片,是其中一面铜镜的图像资料。


履道坊遗址瑞兽镜正面 


履道坊遗址瑞兽镜背面 


这面镜子出土于白居易宅园的南面,是否是白居易使用过的,我们无法证实,但是这面镜子和白居易可以说是出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或许它见证过白居易生前的生活。由此我想,白居易和镜子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在这种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将六本《白居易诗集校注》翻阅了很多遍,将与镜子有关的诗歌摘录出来,对它们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做了分类。这些诗,有的是讽谕,是和政治有关的;有的是对镜,和诗人的日常生活相关。

 

 西安市文物保护研究院藏唐双盘龙镜


例如,白乐天有一句镜诗“背有双盘龙”,背有双盘龙是个什么形象呢?我在很多唐镜中寻找,这种镜子的类型非常少见,最终找到一面背有双盘龙的镜子。


偃师杏园唐开元十七年袁氏墓八出菱花镜


还有一句“恰似菱花镜上行”,写得多有诗意,菱花镜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制呢?我找来唐墓里出土的菱花镜,它是指一种镜的形状,镜子背面会有内容较为丰富的纹饰。

 

我的书:据说晚唐诗人皮日休还写过以白居易为镜的赞美诗?

 

@国博霍宏伟:是的。白居易除了创作镜诗之外,也写了大量反映他在洛阳生活的诗歌。去世之前,他留有遗嘱,让家人把他葬在龙门石窟的东山,他可以眺望对面的西山。

 

晚唐诗人皮日休


后来,晚唐人皮日休曾经写有一首以白居易为镜鉴的赞美诗,题目是《七爱诗·白太傅》,提出白氏可以成为做官者的一面镜子。在这首诗的前面有这么两句:“吾爱白乐天,逸才生自然。”末尾两句是:“仕若不得志,可为龟镜焉。”大概的意思就是说,白居易做人做官非常好,他可以作为当官者的一面镜子,大家从白居易所做的这一切可以知道,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官。所以,白居易生前可能也没有想到,他自己也变成一面镜子,“为官者的镜子”,这有着意味深长的含意。


我的书:最后回到这本书的书名,为什么叫《鉴若长河》?

 

 

@国博霍宏伟:古人有这样一种说法,叫“鉴若止水”,是说镜子像一片平静的水面,这是就单面铜镜而言的。我在镜书引言的最后说到,历史是一面镜子,而镜子是一段凝固的历史。这面镜子不仅能够映照每个人的容貌,而且还能够反映出国家的盛衰。

 

 曹操高陵铁镜正面


 曹操高陵铁镜背面


我举一个小例子。河南安阳东汉末曹操的高陵曾经出土了一面铁镜。大家可以想一下,曹操已经是魏武王了,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的墓里面随葬的还是一面铁镜,不是铜镜。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在东汉末、三国的时候,战争频发,铜矿资源极其匮乏,在这种情况下铁镜就成了替代品。像曹操这样地位显赫的魏武王墓里面放的都是铁镜,更何况一般老百姓墓里面,恐怕连这样的铁镜都没有。所以说,镜子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落。

 


我在想,如果将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连在一起的话,无疑是一条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这就是《鉴若长河》一书书名的由来。

      


————————

内容节选自采访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