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粽”趣横生--糯米黏粽挑儿--刘辉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08
京味儿散文
”趣横生
       ——糯米黏粽挑儿——
 【原创】京味儿散文:鈥滛这澣ず嵘斺斉疵尊仗舳 【原创】京味儿散文:鈥滛这澣ず嵘斺斉疵尊仗舳 【原创】京味儿散文:鈥滛这澣ず嵘斺斉疵尊仗舳

少时粽趣郊野行,归来回味蛙鹊声。
依稀记得端午泪,忍却珍爱悼楚灵。

    老北京街上有卖粽子的,见过吗?我见过。初夏,挑子或“一轮明月”沿街吆喝“江米的粽子喂!”长长短短的声音,招呼着树荫下纳鞋底儿的、下象棋的老人们;诱惑着屋里院外正淘着气儿的孩子们。

    五月初五端午节,打懂事就知其所以然了。好一个堂堂正正的古代君子:忧国忧民茶饭不思,为了自己国家兴衰,悲愤到了投江自尽的份儿上。一简《离骚》传世数千年那,屈原可是不简单,那是爱国者的先驱啊!要不每逢这会儿,都要做粽子纪念他老人家呢。

    我还是爱端详买卖用的物件儿,就说说常见的粽子推车吧!车的前脸儿插着货品的小样儿:尖尖的、糯糯的、白白的;似有似无露着红枣儿或者细腻的红豆沙馅;若隐若现青的、绿的、点缀着白棕芯子的妩媚;靠边的样品,丝丝肉香勾引着幼童的馋虫。车架的前方放着用柳木块箍就的圆笼,里面全是随买随卖的凉粽子。白糖罐、筷子笼、小瓷碗,备齐了,随买随吃图个便利。车架的后身儿预备着保温的圆木桶,热乎且棕香十足的成品,一准儿叫你走不动道儿。

    听老人说,每逢这个节气,城外的老乡总要自家做些粽子到城里来卖。芦苇叶长成了,马莲草能用上了,粽子的“衣服”、“腰带”就有了。用头年的糯米浸泡,上好的小枣洗净,捆绑齐整就是常吃不腻的枣粽子。其他口味的,大都是迎合城里其他南来北往的驿客。

    小孩儿天性喜欢猎奇,无论什么味道都要尝尝。我趁着端午节气,没少尝各种口味。小枣的香甜适中;枣泥的腻香宜人;豆沙的口味醇美;什锦的甘甜留唇。熟肉腊肉做的可是正宗的南方风味:油香融入糯米的柔滑,肉的酥烂和着欲滴的脂润,吃到嘴里出奇的过瘾。

    那年五月,听姥姥念叨:赶明儿咱家自个儿包点粽子,图个鲜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等到燥热了,没课了,正是满眼花红柳绿的时节。几个小伙伴相约成行,出城门直奔几里外的大窑坑。

    废弃的窑坑儿,集雨成湖,芦苇拥着四边沿儿密密麻麻。蛙鸣伴着鸟舞,弄得整个芦苇叶儿摇摇晃晃平添了灵气;蝈仔虬着蝗虫,显着大自然的更迭反复;各色蜻蜓追逐着美色蝴蝶,点缀着窑坑散发出一种琢磨不定的浪漫气息。简直是无人打扰的“世外桃园”。

    我们的行动开始:收获芦苇叶。见宽着点儿的就摘,窄着点儿的不要。不大工夫,装满了姥姥用蓝布头儿缝制的书兜。不敢迷恋那些招咱心里痒痒的小玩虫,径直踏在回城的乡间小路。眼瞅着马莲草:白根绿茎,韧性极好,用它捆绑粽子那是绝配!捎带脚儿地,又拔了马莲,把本已满满的书兜,撑的鼓鼓囊囊。

    “小祖宗,可回来啦!”姥姥望着一身土、一脚泥的我,怜爱中捎带着的怨气明显地挂在脸上。“这是粽叶、马莲,可以做粽子啦!”花脸儿的我,不忘沾沾自喜地显摆郊外的“功绩”。帮着把劳动所得洗了泡了,准备来日包粽子练手。

    看着容易,包起来难。老人家从从容容:两三个芦叶兜起个四角状;底下放一玫枣再填入糯米;另外三角各放一枚枣;将芦叶把米盖严;一手攥着、一手麻利儿着用马连草齐腰捆绑紧巴。四角匀称,米枣不露,显着芦叶丰满中的翠绿。学着姥姥装枣填米,就是弄不好四角的平衡,马莲自然也不听话。包几个三角粽子,马莲捆成五花大绑状,看着别扭、心里喜兴。

    端午,晌午。“揣”着姥姥的托付,抱着还热呼呼的粽子,我出了院门。护城河:垂柳俯身、绿波淙淙;野鸭悠闲觅食、水鸟成群嬉戏。间或,顺着流势漂来几“艘”纸船,隐约见着船身系着纸条儿,估摸着写上几句问候大官人的话儿。我那,默想着屈大官人投江时,无奈中的悲壮,虔诚地小声儿念着学堂上读的英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的诗句,将一个小粽子轻轻地掷投在河中。涟漪的水面,立马一个水涡,带走一个孩童对千古英灵的崇拜。依次,一直把我包的三角粽子全都“送”出去了。摸了摸兜儿,还有两个姥姥特别精心包制的“甜肉粽子”:出奇的大个儿,许是用最宽的那几片叶子包的,中间儿用黑色丝线缠绕。绿色配黑色,显着庄重,虽然紧裹着,肉香还是溢了出来。“狠狠”地闻了几鼻子,我恋恋不舍,终于下“狠心”投下一枚。瞬间水涡消逝,但见一群鱼儿聚在一起,又掀起水的波纹。另外一枚,实在不舍。肚里的馋虫叫喊着,品味着、咀嚼着,吞噬了兜里的最后一枚。

    回到家只好遮遮掩掩,向姥姥叙说护城河就像汨罗江的情景。看着我嘴角,姥姥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长大了,不再是贪吃的娃了!”姥姥露出的眼神,分明是赞许。

    端午,当晚。姥姥执意要去一趟护城河,带上亲手包的“腊肉粽子”,一壶雄黄酒,我抢着背在身上。深一脚浅一脚,有我搀着引路。河边:夏风许许,柳梢拂面,少了几分燥热。黑幽的护城河,此时波光粼粼。时隐时现,无数纸船插着蜡烛顺着水流,缓缓地“驶”向远处。星星点点,恍如一块流动的天幕。艾叶菖蒲燃着,河边两旁弥漫着苦味的轻雾。姥姥郑重其事一脸肃穆。慢慢取出包包里的粽子投向水里,打开酒葫芦让我往河里倒酒。听着姥姥念念有词,好像是叫屈大官人收到了回个话儿。

    姥姥在身旁,我不敢造次。“省”着驿动的心没边没沿儿,可着劲儿欣赏河中美景。无数只带亮儿的纸船“星星”,缭绕的轻轻“苦雾”,足以让老北京的“端午”留下遐想的痕迹。我想:好人是有好报,几千年了,屈原大夫还有那么多百姓惦记着。

注:1·此文是头几年的作品。
    2·此次发表为纪念屈原同志爱国。
    3·祝愿看到此文章的网友以及所有朋友端午节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