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这里]五年蓄能

 电子书斋电子书 2018-01-08

  编者按:2018年的大门已经开启,新的一年,新的时代。中国之声从2013年开始,连续十年,用话筒聚焦10个中国地点,10个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领域,从细节处展现微观中国的生动图景,记录时代、社会、国家、个人10年的变化与进步。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这一记录的第五年。翻阅过去五年记录的民生样本,邯郸武安重现蓝天,环境治理初见成效;北京寸草春晖养老院已经建立了居家养老设施和运营的标准化体系;广西田东县布兵小学的留守儿童比例下降了一成多,学校建起了网络视频亲情屋,拉近了孩子们和父母的距离……过去五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这些变化在观察记录的样本里都有生动的体现。

  2013年,报道策划启动时,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18年,党的十九大引领我们进入新时代。人们憧憬下一个五年,新时代的愿景如何逐一实现?1月1日起,再次翻开《十年,这里》的民生样本,一起分享时代的变迁,一起倾听你我的故事。

  央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记者周益帆)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按照北方习俗,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上午十点,位于北京朝阳北苑路的寸草春晖学知园内,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包着饺子,唱着歌。

  在和平家园小区内的第一家寸草春晖开业五年之后,四公里外的学知园分院,于2017年夏天开业。不到半年的时间,这里的入住率已经达到90%。一位入住老人称:“我老伴卧床不起,大面积脑梗,脑出血好几次,要不然我76岁还用不着住养老院,他一个人也孤单,闺女工作也忙,我就是每天去看看他,其他工作都是护工干的……”

  学知园所在的四层小楼,是首开集团的既有物业,去年还是一片工地,如今十分雅致。回想和平家园寸草春晖的改造,董事长王小龙感触良多,“那是七年前将近八年前改造的,是我亲自去指挥改造的,没有经验、没有部品,我都不知道从哪去找好的部品。当然那个时候实力也有限,确实是走了很多弯路。”

  建一家养老院容易,但是,养老院建成什么样才舒适?包括这个产业内的很多人,都没能想明白。王小龙的探索和坚持,打动了资本市场,也打动了养老建筑领域的顶级专家刘东卫。

  刘东卫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留学日本的经历,让他格外关注中国的养老设施建设: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2000万以上。

  刘东卫说:“本来咱们国家养老设施就少,叫‘9073’。90是90%的人在家里养老,‘9073’或‘9064’,是指7%或6%的人在社区养老,3%或4%的人才能够住到养老院。实际咱们这一代人是失职的,没有把这一批人照顾好。”

  在刘东卫眼中,王小龙自己设计改造的和平家园寸草春晖养老院,舒适、温暖、护理专业,但硬件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学知园的设计,刘东卫帮王小龙搭建起国际化的平台,“这个方案有清华、有日本最专业的事务所。前期光方案就研究了半年时间。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光把一个设计做好,是没有用的,要靠材料、靠部品。如果国内没有,就把国外这些最先进的都引进来。日本那些大牌,松下、骊住把日本那些部品的清单,比如在日本养老机构究竟在用些什么,全都给我拿来了。”

  王小龙说,大到设施布局,小到部品品牌,甚至哪里需要多安装一个扶手,都有讲究,“这都是标准化的东西,比如这个是日本八乐梦的床,这个呼叫系统是罗格朗的,老人和护理员都会有一个接收器和发射器,‘啪’一按就能过来了……”

 

  学知园一个十几平米的单间,独立安装在墙壁上的扶手就有七个。王小龙介绍:“卫生间门口有一个拉杆,别看这小小一个拉杆,它很可能就挽救了老人的命。因为老人晚上起床的时候很可能形成体位性低血压。从洗手间到床的这个过渡当中,我们一定要保证其每一个节点的支撑性,能提升60%的安全度。否则一旦滑倒或者腿软,就麻烦了。”

 

  这些摸索,在一般人眼中过于细碎,但在刘东卫看来,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给全社会的老年人来建这种设施,已经到了一个不能不干的状态。中国做养老设施的关键是什么?不是给那些特殊人群,也不是给那些健康老人,当务之急是做这种护理型的养老设施。所以实际王小龙这次做,我们也希望他能把这些硬件标准化以后去复制,别再这个设计师做水平高点,那个设计师做水平低一点,咱不靠运气了,是吧。”

  刘东卫的理念,与国家的顶层设计步调一致,也是寸草春晖过去五年的目标。按照《“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企业,鼓励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

  王小龙说:“过去五年实际上对寸草的成长来说是蓄能,对于寸草在专业方面的发展是标准化。养老机构本身就是利润微薄的,如果不走连锁化和产业化的道路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手册,包括改造流程手册,而且这些是基于市场化的运营,不可能不考虑成本,在考虑市场能够良性运营的基础上怎么样能够做一个标准的、符合老人需求又符合未来发展需要的,能够良性运营的机构。”

  快速复制的能力,在北京市场已经显现。除已经开业的两家,寸草春晖另外还有五家分院正在建设当中,其中垡头分院农历春节之后也将开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养老产业一片通途。王小龙表示:“政府确实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对养老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中央政府其实想做一些能够把中国养老问题的矛盾解决掉的事。但是我们发现很多政策实际解决了我们20%、10%的问题,政府有它的难处,由于体制的问题,或是历史的问题,还有一些桎梏。”

  人才和房租,被称为是养老产业的两大难题。李青从学校毕业后,就到寸草春晖实习,从护理员做起,如今她很多同学早就转行了,“对于养老护理员,说实话,不光是年轻人不愿意干,好多年长一点的,40岁、50岁的人,也干着干着就不愿意干了。这个行业本身就工资低,身份特别低,到现在社会上认可的程度也不是特别高,我们特别希望把这一块提升上去。”

  相比于人员流动,对于民营养老院来说,租金更是大问题。即使是王小龙,对于自己第一家养老院的未来,也并不乐观,“比如和平里,再过五年就要倒闭,因为我根本支付不起房租。政府可以拿出一些房子,就是公建民营,但是在整个的比例当中很小。大部分运营商更多是靠市场化来租的,比如我们和平街的这个点,是从国企手里租的,每年都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上涨4%,如果三年一签,按它算的话,那可能就是将近20%了。”

  王小龙表示,如同《“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所说——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寸草春晖也必须要寻找更多的资本和资源,依赖标准化及专业化的运营,才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当中,离不开资本更有力的扶持,更需要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推动。

  他和刘东卫的脑海中,有着特别美好的图景,未来几年,寸草春晖这样的小型养老院平台,像一颗颗星星,镶嵌在城市当中,既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更辐射周边的各个社区,承载更多功能。“比如像国外那种day service,在白天能把一些居家老人接过来,在这个地方吃饭。欢迎社会上的人也到前院来活动,这多好,越mix越好。在国外也有这样的,上面是青年公寓,青年人还能跟老年人有一种很自然的交流。实际中国未来就应该是这样,它就应该是在城市当中一些最普通的建筑,不是一些特殊的……”刘东卫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