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学8舌诊/舌苔

 思明居士 2018-01-08
35.



舌苔主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是苔质,一个是苔色。

苔质

苔质,舌苔的质,什么质呢?有厚薄、润燥等等这些方面。

1 厚薄

看舌苔很厚还是很薄?苔,上面长的这些苔厚还是薄?看这个问题。厚和薄怎么样区别?什么样的舌苔厚?用个尺子去量一下?多少毫米就是厚苔,多少个毫米就是薄苔?过去没有这个方法。现在实际上有了。有一种光学断层扫描。湖北,他们现在就正在做这个研究。就像CT一样的,根据光给它分成很多层,看看舌苔有多厚?多少毫米。我们平常看这个舌苔厚,舌苔薄,用那个光学断层扫描,恐怕每个病人都来做一次扫描,可能也做不起,也没有必要。往往就是用肉眼去看,看的时候,凭什么?凭它见底还是不见底?什么叫见底呢?透过舌苔那个隐隐地见到舌质。就是舌质上面铺了一层苔,还能不能看到下面的舌质?(图:这个上面有舌苔,有一个白色的苔,但是下面还是可以看到里面的红色的舌质。)这就比如什么呢?地上面结霜,北方也有吧,地上面打霜。地上面散在,有了一层,拜拜的这种结晶。但是一看,里面地还是可以看得到。或者下雪,很薄的一层雪,并没有完全把这个地面盖掉,因此这样就可以见底。这个底就是讲的可以见到舌质的症状情况。我们把这种舌苔看成为薄苔,也叫做见底苔。见底苔,这是一种医学上叫它见底苔,实际上我们写病历的时候,就是薄苔。不写见底苔,不这样写。

厚苔和它不同的地方,就是看不到舌体了。很厚的一层雪了,结冰了,下面就看不到。(图:你看,这些地方还是可以看得到,是不是?这些地方,中间像这些地方,这一大片的地方,就看不到。像这个地方还是薄,中间这一片那是非常厚了,这些地方就是很厚的苔。看不到舌体了。)就像下雪了以后,地面已经看不到了。这叫做厚苔。也就是不见底苔。

厚苔和薄苔的表现是这样的。厚苔和薄苔主要反映什么问题呢?邪正盛衰和邪气的深浅。邪正盛衰就是说反映正气怎么样?邪气怎么样?正气亏虚其舌苔是由什么生成的?舌苔,为什么会生出舌苔来?是有胃气蒸发着胃浊上潮说形成的。如果是胃气虚了,它也可以舌苔生得少,也可以薄。所以舌苔可以是正常的,淡红色,薄白苔,见于正常人。也可以见于表证,病邪不重,刚开始病情比较轻,病邪不重,病位不深,病比较轻,卫气没有明显的受到损伤。所以是薄白苔。厚苔,舌苔很厚很厚,厚是什么问题呢?可能是由于里热,热它能够加速循环,加速物质的代谢。我们讲舌苔是由什么?乳头构成的?主要是什么乳头?丝状乳头,这个丝状乳头老化,老化得很快。按照现在说,就是凋亡加速。细胞凋亡,坏死。这个丝状乳头也是一种细胞。它就加速了这种情况。里热证,或者是有宿食、痰湿,胃里面有很多的食物停止那里面,所以这个胃气蒸发着这些食物的浊气,往上熏,熏得舌质上面就很厚很厚。有痰湿等等。这都可以出现于厚苔。(图:这是一个厚苔吧,这些地方,并且还有一块块的脱落。)这一个舌苔,舌象既有舌苔厚,又有舌苔的脱落,舌质这个地方,这片显青紫。病情复杂了。既有气滞血瘀,可能又有气阴亏虚。又有邪气内伏,病情可能复杂。如果舌苔由薄而变厚,说明邪气渐深了,表证入里了。病情发展了。如果由厚苔慢慢变薄了,正常人应该是薄白苔,它由厚苔慢慢变成,像正常的舌苔差不多了,并且薄苔并不是厚苔一下子就整个脱掉了。它下面长了新苔。一种新的薄薄的苔,这说明邪去正复。正气慢慢恢复,邪气已经去掉了。这个厚的舌苔说明是一种邪气。厚的舌苔脱落了,慢慢长了新苔,当然是邪去正复的一种表现。

如果突然脱落,舌苔很厚,一下脱掉了,下面一点新生的苔都没有了,那是正不胜邪。虽然舌苔脱落了,下面没有新苔,是胃气将绝。

由薄苔突然变厚苔,那当然是邪气很快就发展入里了。和上面这个是一样,突然变厚。只是进展很快。

2 润燥

第二个望舌苔的质。除了望厚薄以外,要看它润滑还是干燥。润滑和干燥实际上不仅仅是讲舌苔。舌质也要看润滑和干燥。舌质和舌苔都有润滑和干燥的问题。我们在讲舌质的时候,没有讲舌苔,舌质燥,舌体干燥,舌体润滑。实际上也有舌体,舌质的润滑和干燥问题。那和舌苔一路讲。

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正常的。我们讲舌苔薄白均匀。干湿润燥适中。应该是还有一个润燥的问题。舌质淡红,舌体运动灵活,大小适中,舌苔薄白均匀,舌干湿润燥适中,润泽,这就是润苔。适中,没有很多的津液,也更见不到干燥。适中。什么样适中,你自己去理解。

如果水分多了,水分比较多,一看上去,如果说你不知道这个舌润是什么样子?你喝一口水吧,再来看舌质,舌质上面肯定要润一些。扪之湿润,这扪上去好像显得水分多一些。那就是润滑苔。正常的事润苔,水分太多了,又变成滑苔了。我们有时候也合起来讲,舌苔润滑,舌体润滑。润滑说明起码津液没有受到损伤。如果滑得很明显,那可能还有水湿内停。

舌体如果干燥,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至有裂纹。那叫做燥苔。干燥,有裂纹,看上去就没有津液。舌质又是暗红色,舌质又红,色暗。肯定这是一个热证。甚至比这个燥苔还厉害,比这个干燥的燥还厉害,变成糙粗,就是很粗糙,像砂子一样的堆积在上面。那就是这一个糙,粗糙的糙,比干燥还要厉害。干燥只是看它没有津液,粗糙是舌体有一些高低不平。摸上去碍手的。这一个就更厉害了。裂纹,舌体,舌质紫黑色,舌苔很干燥。像公路上面堆积了一些砂石一样。虽然是平坦的,但是像有些细小的高低不平。这是糙苔。糙苔比干燥的燥更厉害。

润、滑和燥、糙,很明显这个润燥湿看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和水分有关系。水分多,津液没有受到损伤,就是像滑苔或者接近正常的是润苔。水分少了,津液干燥,没有水了,就显燥苔,甚至是糙苔。

主要是辨别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机制很容易理解。就不讲了。如果由燥苔变成这个糙苔,病情发展,这都比较容易掌握,我不一一讲了。由舌润而变成舌燥,那是津液在收到损伤。如果由舌质燥慢慢变得润泽,说明津液已经气化正常了。

3 腐腻

这两个舌苔是我们舌苔里面的重点。薄厚。应该说,我们看得几次舌象,应该就可以分得出来了。润和燥,看几次也就可以分得出来了。但是腐苔和腻苔,极常见,也要把它分清楚,讲清楚,比较难一点。实际上也不难。我们看看腐苔、腻苔。

腻苔的表现,我们看这张舌象图,腻苔的特点是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腻,有什么东西是腻?肥肉是腻的吧?吃肥肉有一种腻,再看我们现在用洗涤剂以后可能也没什么抹布,擦碗,灶上面的抹布,如果没用洗涤剂,没用那个去,用起那个抹布是什么感觉?一种腻,为什么?里面有很多的油在里面,肥肉也是里面有很多的油。它的特点表现为:颗粒很细,并不像那个一颗颗,你就,一片片的,很密。融合成片了。中厚边薄,中间厚一些,边上薄一些。紧紧贴在舌面上,如涂有油腻。好像上面涂了油,涂了一种膏。揩之不去,你用棉签揩一下,不但是揩不掉,棉签的棉花可能都黏在上面了。那个棉花丝都黏在舌苔上面了。它里面的油把它黏住了。不但是舌苔没有擦掉,舌上面还可能黏上棉花。所以它是揩之不去,刮之不容易脱落。这说明什么?湿浊痰饮内聚。反正有水分,有油腻,这种油腻在我们中医看来,就是痰湿。痰和湿,而不是一般的水。相当于有痰湿内蕴。这种痰湿内蕴,密密麻麻的盖着一层,说明阳气是被包围了,气化不通畅。它不能够把它蒸发出来,蒸散掉。阳气被遏,湿浊痰饮,这是腻苔。这种苔看到以后,很常见,当然不一定是白色的,也可能黄色的,甚至是带黑色的。反正它是密密的,厚厚的一层。像涂上去的一层,看不到底。薄的也可能看得到底。但是涂上去的这么一层表现。这就是腻,有一种油腻的感觉。

腐苔,腐,像豆腐渣一样的。我们看看腐苔是什么样子。(图:这是一个腐苔。)腐苔和腻苔相比较,腐苔它就显得颗粒粗大,疏松,松一些。不像这密密麻麻黏在一起,成片。腐苔,像豆腐渣一样的堆积在上面,一层,很厚一层,但是它比较疏松。你看,中间它就没有堆满,还可以看到舌质。这个看不到。整个盖满了一片,盖了一片。这一个对上去了,豆腐渣一样的。揩之可以去,一揩,它可以揩得掉。甚至成片的脱落,舌底光滑。腻苔揩也揩不掉,你就是擦掉了一点,它下面还有很多。它是上面剥掉了一点,擦掉了一点,它底下还有。腐苔,一揩它很松,疏松。所以揩它可能这一片都把它揩掉了。

腐苔说明什么?阳热内盛,胃浊,蒸发胃浊上潮,里面有食积、痰浊。这个也是痰湿,也有痰浊,它有相同的地方,都有邪气。不同的地方在哪?腻苔,阳气不能够把邪气推开,所以阳气是被包围的。痰湿包围着阳气。腐苔呢。阳气盛可以蒸发开了的,所以它就显得疏松。中间还有些孔,有些漏洞。阳气并没有完全被包围着,没有被遏制。但是也有的书上提到,腐苔是胃气衰败,湿浊上泛。湿浊也可能的,是不是?湿浊水可能的。胃气衰败,这个提法。胃气衰败可不可以,如果松的很厉害,松动,一刮了以后,它松动容易刮掉,它可以成片的脱落。一脱了以后,后面不长新苔了,没有新苔了,完全显出一个光光的肉的舌体,一点新生的舌苔都没有。那说明胃没有再生长的能力了。胃气,没有再生长舌苔的能力。从这一个角度来理解,它可能说它有胃气衰败。但是临床上一般这种胃气衰败的人,那恐怕不是单纯凭一个有腐苔这种表现。暗严格说,腐苔它还是胃气能够蒸发津液上潮的,并不是胃气衰败。胃气衰败局部就是这种舌苔,腐苔脱落以后,腐苔没有根,无根。我们以后要讲无根,它没有新生的舌苔生长。那可能说它胃气已经虚了,没有继续生长舌苔的能力。从那个角度来理解可以。

还有一种,脓腐苔,就是舌苔上面,好像黏厚的一层脓一样的,实际上也可能就是脓排出来的时候,在舌质上面还黏了有一些。像喝牛奶的时候,那种奶瓣,黏在舌子上面。没有吞下去,没有漱口。没有洗掉。那就是一种像脓一样的,叫做脓腐苔。(图:这个病人,苔黑,这边上有些黄,白色,黄色的这样一些像黏液一样的,这个要注意,我刚才讲到喝牛奶什么东西,它也可以形成这种奶瓣。你不能说“哎呀,你有脓腐苔!有内痈。”不一定。脓腐苔,说明多半是有脓,痈,里面反正就是有腐败。气血有腐败的现象。它才能够形成脓。有脓的这种表现。舌上面有脓一样的,这就是脓腐苔。多半是内痈,也不能绝对。你不能说,不是肺痈就是肝痈,不是肝痈就是肠痈,不是肠痈就是胰痈,那也不一定。但是这个上面它说明是有气血腐败,像有脓一样的。

腐苔和腻苔,通过腐苔和腻苔测试阳气与湿浊的消长。可以测到。腐苔和腻苔都是有邪气,这个邪气是什么邪气?一个是痰浊,一个是有食积。痰湿和食积。腐苔和腻苔的表现上,它又有一点不相同的地方。不相同的,腻苔阳气往往是被包围着的。多见于脾虚湿困,食积。阳气没有伸张,这是腻苔的特点。腻苔里面又分好多种:

  1. 白腻苔:刚才前面见到的就是白腻苔。白腻而滑,前面是一种白腻而滑的苔。这个没有那么厚。但是还是显得腻,润滑,并不干燥。舌质不红,舌苔润滑而腻,又不很厚。薄腻,不太很厚,也不显薄了。反正不是很厚。什么问题?痰湿,寒湿内阻。阳气被包围着。
  2. 苔黏腻而厚,口里面有甜味。口甜我们讲过,可能是湿热。你看,这是腻,这个地方密密的,这一块,主要是显了这一片,腻。其他地方不明显。特别是中间这一片黏腻。好像贴在上面的。紧紧的,密密的,这种舌苔。黏腻而厚。舌苔还变了一点黄白相兼。看得见吗?除了这些地方白以外,中间这些地方黄。黄白相兼的舌苔,如果又加有口甜,是脾胃湿热。湿和热,结合在一起。上熏出现这种舌苔。
  3. 黄腻:我们前面看的那个是典型的白腻。白腻厚滑苔。如果黄厚,黄腻而厚。很厚吧?黄,腻,很致密。这个舌苔很致密,不是一颗颗的。还加上舌尖有一些红星点,舌红点,红点色,黄腻苔。黄、厚、腻的这样一种舌象。舌边有尖点,什么是有湿热,痰和热。一方面腻,说明有湿有痰。现在又黄,又厚,厚倒不一定,舌质又红,甚至有红点。那说明还有热。因此是一个属于痰,一个属于热,一个属于湿,一个属于热。,一个属于暑,暑也是热吧,是不是?就是湿和热,痰热两方面存在的黄腻苔。
  4. 如果舌苔有腐苔逐渐消失,慢慢长出新的薄白苔,腐苔、腻苔消失了,特别是腐苔消失了,后面长出了新的薄白苔,那说明邪气已经去掉了。正气在恢复,邪去正复。
  5. 如果是舌苔脱落,不能够续生新苔,那是胃气衰败,属于无根苔。刚才我们前面那个地方我打个问号,就是一般来说,腐苔应该是讲的胃气并不很虚弱,它能够蒸发着痰浊,湿浊上潮,就产生一个厚的苔,厚苔,腐苔。如果这种腐苔脱落以后,它没有新生的舌苔,那说明无根了。胃气已经没有再生的能力了。这属于无根苔。

4 剥苔

一片片的剥掉了。剥落苔。这个剥落苔,前面这一片剥了,很容易看到。剥落苔有不同的情况。有全部剥落的,有一部分剥落的。全部剥落,整个都剥了,你看,只剩下这么一点点,没有苔了,几乎全剥掉了。也可是某一个部分剥落。某一部分剥落又分出了好几种,

  • 前剥苔,前面这一块剥掉了,叫做前剥苔;
  • 中间这一块剥了,那就是中剥苔;(图:中间这地方剥了,前面本来是舌苔就比较少,因此舌边还有苔,舌根有苔,中部,主要是中部剥了,就是中剥苔。);
  • 根剥苔,只有根部脱落了。
  • 花剥苔,乱七八糟的剥,不是哪一个部位剥。(图:点点的,到处都脱了一点。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了。)像花一样的,花瓣一样的。
  • 鸡心苔,舌苔剥落以后,像鸡的心一样的。中间这么剥一点,后面剥一点,舌中,舌根剥一点,也可能就是舌中间剥一点。实际上是舌中,中剥苔。但是形象有的像鸡心。这是根据剥落的部位不同,一部分剥落,就是这样的也可能是全部的剥落。这是名称上有这样一些区分。
  • 镜面舌,全部剥落以后,像镜子一样,一点舌苔都没有。反光,镜子就是折射能力,反光,上面非常光滑,一点苔都没有。这就是镜面舌。(图:舌质还红,红色镜面舌。当然我们镜子只有无舌,不会有什么红色,但是这个舌质它本身是光滑如镜。)
  • 地图舌,剥落以后,不规则的脱落,像那个花剥苔一样的,没有规则。但是他有个特点:边缘拱起,界限非常清楚。像是画地图一样的。这个地图,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之间,一个省之间,它中间都有明显的标志吧,这个省界,国界。它界限很清楚的。这种我们叫做地图舌。(图:从这些地方看,好像是花剥苔,但是这些地方界限很明显,很清楚。所以把这在舌苔叫做地图苔。)有的地方有苔,有的地方没有苔。

这些舌都属于剥落苔。舌苔有剥落的表现。

还有一种是类剥苔,好像是剥,但是这不是真正的舌苔剥落了。是什么问题呢?剥落处舌面不光滑,仍然有新生。就是有一部分舌苔脱了,下面仍然长得有新苔。(图:这些地方是剥了吧,剥掉了以后,下面看出来又在长新的薄薄的,很细小的白苔。)并不是剥苔以后,下面就看到是舌质,没有苔。类剥苔是剥落了以后,下面有新生的。下面长出来,把上面的退掉了。慢慢把它融掉了。这就是类剥苔。剥苔有好多种,好多种。真正的剥苔,是讲的前面这些种,类剥苔不是真正的剥苔。是舌苔脱落以后它长得又新苔。那个剥苔丝舌苔剥了的地方,没有长新苔。这就是剥落苔。

为什么会出现舌苔剥落?剥落以后不长出新苔来,没有长新苔。那肯定是舌苔的生成,靠胃气蒸发着胃浊上潮,胃的生气不足了,胃的阴液干枯了。气血不足,全身虚弱。它不能生长,脱了就脱了。它不长了。什么问题?虚了。直接的是胃气虚了。也可能是全身的气血、阴津亏虚了。虚证,剥落苔丝虚证。那为什么刚才讲,类剥苔它不是真正的剥苔呢?它叫做类似于剥苔呢?因为它下面剥了以后,它下面有舌苔生长。说明这个剥是正气把邪气排出去,正气仍然存在。所以它属于类剥苔。真正的剥苔,它是下面没有舌苔生长。所以它是胃的气阴不足。全身的气血亏虚这样的一种表现。

还有一种先天性的剥苔。生下来就有剥苔。当然这个生下来就有剥苔,我们平常新生儿接生的时候,产科病房,那并没有说,新生儿,看看有没有先天性的剥苔?没有那么看。没有没有生病的时候,也没有每个人都做过健康登记,从几岁开始,生出来以后有没有类剥苔?也没有做这个登记。一看的时候,“哎呀,他与剥苔”,有的人,甚至是好好的,没病,比如说我们同学互相在一起,大家看看舌苔,可能有的别的同学,他舌苔就显得剥,他身体也健康,没有病。他没有到肾气亏虚、胃阴枯竭。气血不足。没有那种表现。那他可能是一种先天性的剥苔。只是在检查的时候,或者生病望舌的时候才发现,那么你怎么知道是先天性还是真正的有病呢?这一种剥苔,部位常常是生在人字沟的前面,呈菱形,多半是因为先天发育不良。它也还是一种表现。这个地方发育,舌苔的这个地方,胎形成的时候,这个地方发育得不好,呈现一种表现,这是先天性的剥苔,呈菱形。在这个地方有个人字沟,假设这是一个舌子的话,这个地方有个人字沟,舌根这个地方有个人字沟,现在这个地方就变成了一个菱形,这块地方不长舌苔,先天就有的,这叫做先天性剥苔。剥苔为什么会出现?剥苔的机理应该很容易掌握了。气血不足,胃气不能够蒸发,胃阴不足,就出现各种各样的剥苔。它的范围的大小和病情的轻重,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5 偏和全舌

看舌苔的偏和全。是一边有苔,一边没有苔。还是整个两边都有苔?全,就是舌苔遍布到舌面。前后,舌的根部,和舌的体部,舌边部,都有些舌苔,当然全也不是绝对的全。舌边、舌尖本身就应该要薄一点。甚至没有苔。(图:这个舌几乎所有的舌质上都有舌苔。)有一个什么苔?苔质什么样?苔质密,苔色应该是黄白相兼,白在慢慢转黄。黄、白、厚、腻苔。舌尖这么样?是红一些。现在这些地方看不到舌体、舌底。很厚,但是舌边还可以看到舌质。是显得红一些。遍布的就是全苔,偏在某一个部位,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那就是偏苔,偏在一边。(你看,这个斜着偏过来的。这一边脱落了,实际上这也是剥苔,剥苔的一种。)就显得偏在一边了。

全苔是邪气散漫,湿痰阻滞,整个都有舌苔,到处都有邪气。什么邪气?又厚,很薄了以后就不会显得全部都有舌苔。它一般来说都是厚。因此是痰湿。前面讲到的湿浊可不可以,食积也可以,多半是腐腻苔,这种情况说明邪气散漫。

偏态多半是所分候的脏腑有邪气停聚,看它哪个地方有苔,就是哪个地方有邪气。这个不是很重要。偏苔,苔偏于舌尖,胃气先伤,偏于舌根,这些不很重要。我们知道一下这个意思就行了。就是和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偏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鉴别一下,偏苔。这是舌苔分布上的一种病理表现。剥苔是原来整个都有,剥掉了,偏苔丝那一部分没有长舌苔。或者是因为那一部分不会动,舌子不会运动,那个地方舌体歪斜。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的病人,舌子那一边也不知道动,不知道动的那一边,当然舌苔就厚一些。能动的那一边,它摩擦,舌苔就会少一些。

剥苔它可以前中左右,都可以出现剥,剥,它说明是胃气的问题。偏苔是某一部分有病变。分布上某一部分病变。就是说它运动多的那一部分舌苔就少,舌子少运动的那一部分舌苔就厚一些。这是偏态和全苔。

另外,比如说牙齿,有摩擦的那一边有牙齿,一边没有牙齿,缺牙了,整个那一边都没有牙齿了。它当然摩擦少,那一边的舌苔厚一些,这就是偏苔。由于运动、舌体的运动,摩擦少而舌苔厚。运动,摩擦多的那一边舌苔薄,甚至没有舌苔,因而构成了偏苔。

6 真假

望舌苔里面的第六个情况,就是真苔和假苔。真假,看舌苔的真假。真假是很重要的。也就是看它有根、无根的舌苔,有根苔,无根苔。有根的叫做真苔,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也刮不掉,这个舌苔看上去有根,不像是涂上去的。舌苔是从这个舌质里面长出来的。就显得有根。这个一看就知道有根没根,我们这一看就知道它是有根的。像草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不是吧草已经割掉了,撒在地面上。那是无根。这个草是从地面上长出来的。所以它是有根的。无根苔,刚才讲就像是撒在上面的。这个舌苔虽然厚,有很多什么的,它下面没有根,所以它是假苔。当然假苔也不是人造的。不是人为造的。是说明他胃气已经衰败,胃气不足的表现,不是紧贴在舌面上。(图:你看,这个上面有舌苔,但是看上去它不是和舌质相连,当然前面这个地方1也还是和舌质连着,舌根还是好像那个的,像这些地方,腐苔就好像没有根。这些地方看上去就好像没有根一样的,好像堆在上面的。这就是没有根的苔。好像涂在上面,容易刮脱。刮了以后,上面没有再生舌苔。没有新的舌苔生长。刮了以后,下面一点都没有了。所以完全显得是堆上去的。

这一个真假苔,能够识别病情的轻重、预后。一般来说,正常的,或者病轻的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哎呀,这个舌苔有没有根?我们写病历的时候,也没有写它舌苔厚,有根。但是如果当发现这个舌苔是没有根的时候,那是很重要的。舌苔有根,说明胃气还没有完全亏竭。正气仍然存在。还算比较好。如果是无根了,那是胃气已经衰竭了。那要引起重视。这个舌苔看上去好像是堆在上面的。稍微刮一下,我们讲过刮苔,揩苔,一刮,整个舌苔就刮掉了。刮掉了以后,下面一点舌苔都没有。刮掉的这种腐苔,刮掉了。所以这种是无根的苔,无根苔说明胃气衰败。

而真苔,正常的情况下,他胃气还没有衰败。那不太引起重视。新病如果出现假苔,说明邪浊渐聚,病情较轻,久病假苔,胃气衰败。那不管假苔,新病,久病,反正都应该说出现了无苔,无根的苔。都不是好现象。这是个总的原则。

腐苔和腻苔,确实是临床上很常见的舌苔,也比较特殊一点的舌苔。其他的,只是颜色的改变,作为质地的改变,腐苔和腻苔是比较特殊的。而腐苔和腻苔这两种舌苔,它的表现当然有不同,一个是致密,一个是疏松。一个是粒小,一个颗粒大。一个是紧贴舌面,一个是容易刮脱。有这个区别。实际上,腐苔和腻苔在临床观察的时候,有时候那份额舌苔又像腐,又像腻。也有这种情况的。不是截然分开。那就是说苔腐腻。又像腐,又像腻。有时候很难截然分开。这是腻苔,绝对不是腐苔,有这种情况,从这种舌苔,或结合有腐腻。从正气的情况来看,相对来说,腻苔胃气,阳气一般是被包围着。但是湿热,已经发热的时候,那你说它还阳气包围着,那也不能这样说。苔黄腻的时候,比如腻苔和腐苔,仅仅从这两个苔质来说,应该腐苔的阳气旺盛一点。这是相对来说,一般来说,旺盛一点,从腻苔和腐苔它的有根无根来看,腻苔一般很难见到说,突然之间一下剥苔,整个腻苔全部剥掉了。一点根都于没有了。这种情况好像没有怎么见到过,因此腻苔,虽然是寒湿,湿浊,痰湿,没有说它一下胃气衰亡。这种情况恐怕没有书上描述,临床好像也没有怎么见到。腐苔,好像是胃气相对旺盛一点,阳气旺盛一点,但是腐苔有个问题,它比较疏松,它可以一下脱落,脱落以后,整个无苔,因此就显得是一种无根的苔。不再生长舌苔。就是无根苔,一般来说,它只见于腐苔的基础上,应该说不是腻苔。由腻苔发展成无根苔,这种情况。好像没有这个描述。所以这个无根苔,多半是在腐苔的基础上。至于腐苔无根是初、中期、后期,这个书上都有描述。我们一般不作详细地讲解。也不要求学生去掌握。至于说有没有这种情况,临床上也还是有。



2 苔色

舌苔的颜色主要分白、黄、黑这么几种。

1 白苔
  1. 白色,舌苔薄白,正常人可以见到。这是正常现象。(图:舌苔薄白,可以见到底。你看,这些地方都可以见到。隐隐的可以见到舌质。这些地方看到舌质是这个颜色。这个地方也看到舌质是这个颜色。)因此是一种薄白苔。薄白苔当然是一种好的现象。
  2. 有白厚苔,见不到底,舌苔又厚,那就是白厚苔。(图:这个苔就厚了,这些地方一点底都看不见。边上还看得到一点。这个长舌苔的这一大片地方,看不到舌体。)色白而厚。它的意义,白苔是舌苔的一个基本苔色。正常的人,正常的舌苔就应该是白色。其他的颜色,是在白苔的基础上,演变成的。所以白苔是苔的一种常色。苔的本色。其他的黄苔、黑苔,都是在白苔的基础上变成的。见白苔的时候,一般来说是见于表证、寒证、湿证。也可以见于热证。少量的情况下,也可以见到热证。为什么可以见呢?那原因比较多了。苔白润滑,是表寒证。阳气不足等等。还有水湿内停。白厚而腻,这就是厚腻苔。白腻苔已经讲过了。食积、痰湿、痰饮、湿浊,这个就是刚才前面看到的那个舌苔。白厚而腻的舌苔。
  3. 白厚而干,白厚干燥,那就可能是热证了。这个地方可以见于热证。虽然颜色白,但是它干燥,显然这个舌苔,你不能说这个是寒湿吧?不是寒湿,它中间有裂纹了。上面显得干燥。舌质又稍微偏红一些。中间有这么多裂纹。那你还说是寒湿、痰湿?虽然舌苔白,也可能就是这个病情发展了,发展得快,很快,舌苔的颜色还没有变过来,但是其他的部分已经显示出来了。属于热了。有痰浊、湿热。有热了,有热的表现。
  4. 积粉苔,像一堆粉质积在上面,扪之不燥,是瘟疫或者内痈。积粉,很细的粉子铺在舌面上一样的。(图:这是积粉苔,很厚很厚,这些地方很厚。这个地方是变黄,灰,中间在变黄、变灰。这些地方是白,很厚,像积粉一样的。所以就是白色的积粉苔。)这种舌苔可以见于瘟疫、内痈、痰湿、湿浊和热毒相聚结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个白苔,刚才讲有白的,它也可见于热证。所以白苔不一定是见于寒证。常见的是寒证、湿证。阳气不足,表证。但是热证、瘟疫这些,病情很严重的都可以见到白苔。
  5. 白糙苔,虽然舌苔白,干燥和砂石一样的。我们讲了就如砂石一样的。堆积在舌面上。干燥,那是燥热伤津。这个就是起先讲的那个人。这舌苔,这些地方看上去还是白。但是这些地方是灰、黄的颜色。如果是白色,不管什么颜色,糙裂如砂石的,那都是燥热伤津,瘟毒,阴液不足的表现。因此,白苔可以见于热证。但是常规的、常见到的,不兼有其他的特殊改变的,那还是表证、寒证、湿证。还是寒湿为多,这是主要的。你不能说白苔又可以主热证,又可以主寒证。那我就说它是热证吧!你不能随便说它是热证就是热证,它要兼有其他的特殊表现。常规还是寒证、湿证。但是可以见于热证。不等于一定是寒证、湿证。
2 黄苔

黄苔,舌苔变黄。(图:这个舌苔变黄了,也比较厚。这些地方比较薄,但是整个来说还是舌苔厚。黄厚的苔,这个舌苔是黄腐还是黄腻?我看就很难截然区分,你说是黄腐,也像黄腐吧,你说黄腻也好像腻。所以这个舌苔很难说是黄腐还是黄腻。只是说黄和厚,这是肯定的。它不是腐就是腻,总是腐和腻。)这个情况之下,厚了的苔都是腐和腻苔。就是颜色是黄色就是黄苔,有厚薄、润燥和腐腻等变化。根据它的情况,结合舌质来辨证。一般来说,黄色,热证,里证。黄苔一般来说,不见于寒证。个别的也不能截然的,绝对的说,一般来说不见于寒证。湿证是可以的。但是一般来说,湿的话一定有湿热。单纯的湿,寒湿应该说是不现黄苔。由于热邪熏灼,舌苔白色、青色的草,经过太阳一晒,当然就晒黄了。阳热盛的一种表现。阳热盛了,舌苔由白色老化就变成黄苔。

程度它有几个。黄苔怎么辨别病情?一般说,热证、里证。是热证,热证这一点是比较可以肯定的。见于寒证的情况一般不提。但是白苔我们说可以见于热证。它是可以见,常规就不见。这个热证,黄苔见热证。就没有说可以见于寒证。它就是见于热证。这个热并且有几个关系,

  • 程度相关。什么程度相关呢?颜色越黄,热邪就越重。淡黄比较轻,老黄、深黄热就重了。淡黄、微黄、薄黄,热邪比较轻。(图:这个黄了,但是颜色还是不很深。算是淡黄,稍微有一点黄。这个热,还可能是刚刚发热。热邪还不太严重,程度比较轻。如果是深黄色,也就是正黄色。比那个黄,黄得厉害一些,这个黄色厉害了一些吧?舌苔又很厚了。黄得厉害一些了。那就是热邪比前面那个,要深一些,重一些。如果再进一步发展,黄得更厉害了,焦黄、老黄,烧焦了一样的。熏焦,熏得焦了。中间还有一些裂纹了。焦了以后,很干燥了,就裂纹了。那说明热邪更严重了。如烧焦的锅巴,已经是热极了。正黄,黄色里面还夹杂有一点灰黑色了。黄得已经变黑了,变灰了。说明热邪更严重。因此黄色的程度和病情的程度成正比。什么程度?热的程度成正比。越黄,颜色越深,黄得越厉害,热就越厉害。

     

  • 部位相关。哪一个部位的黄,说明哪一个部位的热盛。我们讲过舌子,舌尖是候上焦、候心肺。舌中是候脾胃,舌根是下焦肾。舌尖是肝胆。实际上这个临床上应该少些。那个舌苔就只是舌尖发黄。舌根倒是不黄,这种情况就比较少见。一般是舌子中间发黄了,舌边上还在白,还没有变过来。中间很厚了,黄了。那是常见的。但是也不一定就是胃肠的积热。心肺肝也可能出现。但是这个之所以和它相关,就是中医在舌体分候脏腑的时候,舌体它有个部位划分。一般是这样分。但是临床上不严格区分。大家不要机械的对待。现在舌边黄,它肝胆有热,舌尖黄,实际上这种临床也很少见,那就是心肺有热。舌尖没有黄,那心肺没有热。绝对不能这样说。不能这样说。

     

  • 苔质相关。除了它本身的颜色以外,一定要结合舌苔的质怎么样?这个很重要,不要单纯只看颜色。还要看它的苔质。舌苔是黄白相兼,或者是由白转黄。有的地方是白,有的地方又好像现了黄。白里透黄,黄里透白。寒或者是原来昨天看好像是舌苔白,今天好像相黄了,由白转黄。这个问题表明是表邪入里化热。不一定是表邪,它没有表证,就说明这个病人或者原来是寒湿,现在寒湿慢慢正在向湿热方面转化。可不可以?原来是白苔,白腻苔,现在白腻慢慢好像有点黄了。黄白相兼,那不是寒湿,可能正在向湿热的方面转化。黄白相兼。(图:这个舌苔这些地方黄的颜色明显一些,这些地方好像还是纯粹的白。中间偏黄。这些地方在偏黄。这个厚的地方在黄。所以这个地方,这舌正中裂,正中沟里面也是现黄。所以这是又有白又有黄,黄柏相兼的苔。)这种情况恐怕还是又有湿,又有热,又有痰,又有热。处于这么一个状态。不是纯粹的热证。有它寒湿这一方面,又有热这方面的情况。因此这个结果,并不一定就是表邪化热入里,不完全是。我说寒湿在向湿热,痰浊在向痰热转化可不可以,都是可以的。苔质,这里面有几种苔:
    • 黄滑苔,苔虽然黄,但是毕竟润滑,润滑就是水分还比较多。黄滑苔。(图:这个有点反光,说明水分比较多。黄的颜色不很深,淡黄。这个地方深一点。像这些地方颜色都不很深,这种黄滑苔)。黄滑苔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色虽然淡黄,但是润滑多津,阳虚寒湿,痰饮化热。慢慢正在化热。本身它是一个寒湿,痰饮,那属于寒,属于阳虚这方面。但是这方面反映它在变黄,说明慢慢在化热。或者是气血虚,复感湿热之邪,本来正气就不太足,又感了湿热之邪,津液还没有受到损伤,这都是举的例子。这些,破折号后面的,都不要绝对的看,我们知道黄是说明有热,正在向热的方面转化。有热。滑,津液没有受到损伤。或者还有湿,痰这些情况。才出现这种表现。

       

    • 黄腻苔。显然是湿和热。我们讲重舌的时候已经讲了。舌子下面,你看这个地方肿胀。舌体肿胀,舌下面肿胀。黄腻,这个舌苔很厚,很腻,中间这些地方在黄,黄腻。这是一种湿热内蕴的表现。舌质也偏红吧,舌质红,舌苔黄腻。显然典型的湿热,痰热。食积化热。就是有热的方面,又有湿、痰。有水分这方面。

       

    • 黄燥苔。又黄又干燥。那是燥热伤津了。你看很干燥,开裂了。黄的舌苔已经开裂了,很干燥,很厚,开裂。这是热盛伤津的典型表现。热盛津液亏虚,邪热伤津,燥结腑实。大便几天解不出来。肚子痛,发热,等等这些情况。舌苔黄燥和砂粒一样的堆积。当然有的不一定像这么糙,舌苔黄而干燥,这都属于热盛。津液已经受到损害。

       

    • 黄瓣苔。舌苔黄。像一瓣一瓣花瓣一样的这种表现。(图:黄瓣苔,你看这个地方,像花瓣一样的。一瓣一瓣。也是干燥。实际上也还是黄,焦黄。没有津液,这个病人看上去,舌子上面没一点津液吧,很干燥。


    黄燥苔,黄瓣苔和黄的粗糙苔,都是热伤了津液的表现。燥热伤津,腑实内结是这样一种表现。所以这个黄苔它本来就主热证。如果说要和它的苔质比较,还有滑的话,那肯定还有痰,有湿的邪气在里面,很干燥了,没有津液了,黄瓣苔,黄糙苔,或者黄干燥的那个燥苔,那都是热盛。津液受了损伤了,这很容易理解。我们同学看到这种舌苔,应该认识的到这是一种热盛伤津。黄滑除了热以外,还有湿、痰的一个方面。黄白相兼,那就是说有白的方面,说明还有一些寒,有一些湿。因此不单纯是热证。

黄苔是主热证,要和这些结合起来。三个相关。程度相关,部位相关,苔质相关。对这一个部位相关,我觉得可以不要求同学掌握。这个黄的程度和润燥,和热证的关系要加以认识。

3 灰黑苔

舌苔现灰黑色,舌苔可以是浅黑的,那就是灰。黑得不严重,就是灰。黑得严重,很黑了,深灰色。灰色和黑色两个颜色,在这里是作为深浅的区分。灰得很深就是黑,黑得比较浅就是灰。(图:这个舌苔干燥,没有津液。但是舌苔的颜色灰。颜色黑还黑得不很厉害。)这个也肯定是个热证,热盛伤津了。但是舌苔色颜色并不是很黑。不是深黑色。(图:这个颜色就黑一些了。这个颜色也是干燥,舌体干燥。也有裂纹,中间有裂纹。)舌苔有斑剥,黑斑苔。所以这个颜色黑得深一些。这两个舌苔,灰、黑苔。它的性质相同,只是病情的轻重不同。有时候灰黑也笼统的称,或者有的地方还在灰,有的地方已经变黑了。或者有的时候,这个舌苔到底属于黑还是属于灰。本身就是个程度的问题。那我们就笼统的成为灰黑,灰黑苔。

灰黑苔什么问题?两极,哪两极?要嘛是寒甚,要嘛是热甚。要嘛是寒甚,阴寒内甚,要嘛是里热内甚,两极,都是进到了严重的程度了。不是一般的寒,一般的热。比较严重。当然我们说还有一般的,一般来讲,它主要是举这两种情况,可见于热性病,也可见于寒湿病。说明病情比较重。相对说,舌苔都变黑了,变灰了。说明比较重。颜色越深,病就更重一些。还灰一些的时候,和黑色的相比较,灰色的病轻,黑色的病重。

苔灰黑而病轻,或者无明显的表现的,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热极或者是寒极,但是也有不明显的。一看舌子是黑色的,他没有很多病,他还蛮好。有说有笑,谈笑风生,看不出有明显的病,那什么问题?比如说吸烟过多,这是其中一种情况,吸烟过多的人,可能老是烟在里面熏着。他舌苔可能就变灰,变黑。那你说他严重,不是寒极就是热极,那也不一定。就是可以见于这种情况。

到底怎么辨是寒极还是热极?怎么区别?主要是从润和燥来进行辨别。这是主要的。除了主要的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它原来是什么色,也可以结合。如果原来是一个白苔,现在变成了灰黑苔了。白的可以变灰黑,一张白纸什么色都可以涂上去的。舌苔正常的是白色,现在变成灰黑苔了。并且有一个条件是湿润多津,一个舌苔的变化过程,由白苔变成灰黑,或者是原来你不知道,他第一次来看病,你原来是什么颜色呀?病人不知道。你现在看是灰黑苔。但是它湿润多津。说明这是寒湿,寒极了。属于阴寒内盛,为什么寒湿的人,舌苔可以变黑?那我们说阴暗角落里面,是不是容易发霉?阴暗的角落里面,老晒不到阳光。那个地方又有点潮湿。一潮湿就发霉,发霉什么颜色?就可以说灰黑色。所以那一个你说它是寒极还是热极?是寒湿还是热甚?应该说是寒湿。这样来解释这个问题。

如果是由黄苔变成灰黑苔,也就是说由白苔变成黄苔,由黄苔再变成灰黑苔。白苔一般说表证,寒证,湿证。现在表现黄苔,变成热证了。由热证进一步发展变成灰黑了。必然干燥无津,当然是热性病。热甚的一种表现,干燥无津。苔灰黑,干燥无津,我们看到的很多这种情况,这个也是干燥无津,变灰黑了。这是热甚。它的前提,干燥。最主要的前提,同时考察他原来的舌苔,它是多半由黄苔变成的。经过了一个黄苔阶段。不是由白苔直接变成灰黑。白苔因热证变成灰黑,往往中间都有一个黄的过程。白苔变黄,又黄变灰黑,而不是黄苔直接变灰黑。所以它这个寒和热、湿,是可以鉴别得开来的。是热极还是寒极?热甚还是寒甚?是可以区别得开来的。临床上要注意加以区别。

如果是舌边尖苔白腻,中部苔灰黑湿润,白腻,寒湿吧!中部变了灰黑,那也还是白苔变黑苔吧。阳虚寒湿内盛,痰饮内停。和这个是一样的,还是寒湿痰饮。不管你哪个部位,都还是这样。前面是白腻,中间有点灰了,变灰了,这个和前面那个意思是一样的。

舌边尖苔黄腻,舌中苔灰黑,湿热内蕴。和这个是一样。舌边、舌尖,不管哪一个,由白苔变成黄苔、黄腻苔,由黄腻苔变成了灰黑苔,并且是腻苔,因此是有湿的,没问题。湿热证,肯定是湿热证。也可能是痰热证。反正是一方面有水,一方面又有热。湿热,痰热这样的表现。

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自然是属于热极津枯。这个舌苔黑,中间黑瓣苔,一瓣一瓣的,干燥得太厉害了。一点津液都没有。整个就像大的鹅卵石一样的。一片一片的,这是热甚到了极点了。嘴唇也很干燥,开裂,干燥到了极点,这是热极了。

所以辨别这个灰黑苔,辨它的寒和热,主要是从它有没有津液看。再结合原来舌苔是什么颜色。结合起来看。

还有一种霉酱苔,像发霉,像我们有的做菜的那个豆瓣酱。像霉,所以叫霉酱苔。这个病人你看这一块像霉酱苔。一些酱堆在上面了,这种霉酱苔。(图:这个可能不是,这个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沾在上面,这一片是霉酱苔。)霉酱苔主什么问题?胃肠湿浊,宿食化热,熏蒸上潮,就是食积这些东西,胃里面乱七八糟的有很多的秽浊的东西,宿食停留在胃里面,胃蒸发秽浊上潮,一般认为是这样导致的。

舌质和色苔我们就讲这样一些内容。主要内容讲完了。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意义

舌象怎么样分析?一个舌子,怎么样看?它有什么意义。舌象分析的要领。

  1. 察舌的胃气和神气。 

    我们讲察舌神,舌质要看它的神色形态。我们没有讲舌神,在这个地方讲舌神。舌的神色讲的什么?舌子神气,舌有没有神,仍然是反映气血,津液,阴阳,脏腑盛衰,病邪转归预后。和全身的有神无神是一个意思。都是这个意思。怎么样知道舌有神还是无神呢?从颜色上看,它是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润泽可以反映津液的盈亏,舌体的运动可以反映脏腑的虚实,所以有神之舌是红活明润,活动自如。我们讲神的突出表现是什么?神情,两目,色泽,色泽上面重点是讲什么?明润光泽,还有个态,运动自如。那么在舌子上,应该说舌的颜色是淡红,明润有光泽,活动自如。说明心神正常。因此这就是有神的表现。说明气血阴阳正常,脏腑功能正常,心神的活动正常,这就是舌有神。如果舌没有神,就是晦暗枯槁,活动不灵。在舌子上来看,就看这个方面,因为舌子上没有眼睛,不能说看舌的目,不存在。看全身的神圣眼睛吧,神情吧!那舌子上有没有神情?情志的变化,在舌子上看不出来吧。但是看色泽,看形态,舌子上,从这两方面重点看。 

    有神的舌,实际上就是正常舌。没有生病,我们正常人的舌,都是有神的,红润,有光泽,活动自如,这就是正常。晦暗枯槁,这个颜色晦暗枯槁,舌强,这个地方痿软,强。舌体伸不出来,短缩。这就是一种无神,不能自由地运动。就是无神的表现。什么阴阳气血有问题。脏腑有问题。生机不足,胃气不足,等等。反正就说明无神。预后不太好,病情比较重。常规我们就是这样认识的。 

    舌子上有没有胃气?从什么地方来看呢?舌的胃气主要是从舌苔上面看。舌神主要是从舌质上面来看。胃气,因为舌苔的生成是由胃气蒸发形成的。所以有根和无根就是判断有没有胃气的主要表现。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有根苔,无根苔,这是有根苔,说明这个舌苔是生长在舌质上面生出来。有根的,草是生在地上面的,那无根苔,也看过这种舌苔,这就是无根苔,是铺在上面的,一刮掉了以后,这个舌子上面就一点苔垢都没有了。好像是豆腐渣铺在上面。这就是无根苔。无根苔说明胃气已经衰败了。
  2. 舌苔舌质的综合分析。我们刚才讲课,学习的时候,是讲舌质、再讲舌苔,舌质又分为舌色,舌态,神色形态。舌苔又分为苔质、苔色。这么分开一个一个讲的,独立的讲的。实际上病人来了,我们的观察,是既要看舌苔又要看舌质,既要看它的质又要看它的色,还要看它的态。是综合起来观察的。因此我们判断病情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起来看,不要孤立的只看到一点。舌质的颜色,舌苔的颜色,是什么颜色?那一定要看看它有没有津液?胖不胖大?苔的厚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相对来说,舌质和舌苔的主病,我们曾经讲过,稍微有一定差别,有重点。舌质重点反映脏腑气血津液阴阳。反映我们人体的内部问题。舌苔重点反映邪气和正邪之间的关系。胃气的存亡。因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发的。有这样一点差别。实际上,舌质也可以反映邪气,舌苔也可以反映正气,不是绝对的。有一点差别。我们诊病的时候,结合起来看,如果是舌质或舌苔单方面异常了,这个好说,辨证应该好辨一点。诊断应该好诊断一点。

单方面出现异常,就是说只有一方面发生改变,比如说,假设舌质没有明显的改变,只有苔稍微这个地方显得厚一点,白厚,只有这个色一个方面的改变,那么病情我们就主要根据这一方面的改变,另一方面没有出现改变,你就不能说它有什么问题。是不是?有什么改变,我们就承认它是哪方面的改变。比如淡红舌,苔质,苔色有异常,颜色,舌质还是正常的,淡红的。运动灵活的,它只是苔质,苔色发生了不正常。那我就从苔质、苔色来看。舌苔薄白,舌质的颜色,或者形态发生了改变,舌苔是正常的,薄白,没有问题。但是舌质的颜色和形体发生了问题。现在舌体胖大了一些,舌的颜色白一些,边上还有齿印,舌苔还是薄白苔。舌苔上看不出寒证,热证。燥、湿、风、暑、食积,看不出来,舌苔上看不出来。没有什么变化,正常。但是舌体,或者舌的颜色发生了改变,那我们就是根据舌体的颜色,舌体的改变来判断。这个病人我们可以认为他可能属于脾虚、痰湿、寒湿内停的一种表现。有湿的表现。你看,舌体胖大一些,舌质颜色淡一些,舌边有齿痕。多半是脾虚、阳虚、痰湿内停,这样的表现。所以单方面的改变就这样的判断。

如果是两方面都出现了异常,舌质也改变了,舌苔也改变了。那就要把舌质和舌苔的情况,综合起来看,综合起来看,有的是变化一致的,舌苔的变化和舌质的变化一致,比如说,红舌或者绛舌,舌质红,舌苔黄,那明显的是个里热证。是不是?舌质红,苔黄腻,明显地是湿热证。它的改变没有矛盾。两个改变互相之间没有矛盾。那容易判断。如果变化不一致了,甚至相反了。那怎么办呢?舌质的颜色,舌质反映一个情况,舌苔又反映一个情况,到底怎么办呢?比如说淡白舌,黄腻,或者黄滑苔,舌质淡白,不红,但是舌苔是黄滑而腻,黄的吧!滑、腻,舌体显得不红,胖大。舌边还有一点齿印,舌质颜色显得淡一点。这是什么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这方面应该是阳虚痰湿内阻,从舌质上来看,舌苔上面看呢,黄的是有热。滑是有湿,它可有共同的地方。这个说明也有湿,这一个说明也可以有湿,不同的,这个应该是阳虚,这个黄色应该是热。说明什么问题?这就可能体质和邪气的问题。本来是个脾胃虚寒,寒湿内停。或者又感了寒湿,也或者说原来就是寒湿之病,现在寒湿正在慢慢化热,都可能的吧!两个好像有矛盾。我们就要综合起来看,到底是哪种情况?红绛舌,苔白滑腻。

比如这是个紫,紫红舌,舌苔腐,白色的,豆腐渣一样的堆积在舌面上。很厚很厚,白腐苔,白厚苔。这方面看是一个热证,这一方面看,白苔,那应该是寒、湿。这是什么问题?那要综合起来看,也可能这个病我们说,舌苔它是由胃气,阳气蒸发形成的。可能这个病就是有热。蒸发着上潮,舌苔并没有被熏黄,长得很快。刚长出来就很厚很厚了。它没有把它晒黄。所以它变化可能是这个情况。阴虚火旺等等这些情况。除了这方面有营热阴虚火旺,就是说有红绛这方面以外,一定又有寒,寒湿、痰湿、湿浊,有那种邪气。那个舌苔反映了后面这个情况。舌质是反映营热阴虚火旺。反映不同的本质。这个病情就比较复杂一些。

舌象的动态分析。要注意,昨天怎么样,今天怎么样。前几天怎么样。要注意这个动态。看它的变化过程。外感病由白苔,薄白苔变成黄苔,由黄苔变成舌绛,舌苔焦黄,焦黑。那是表寒化热。向里发展吧。这是动态地观察。原来是厚苔,白腐苔,腐厚苔,现在突然脱落,没有,无根了。一点新苔都没有了。胃气耗竭吧。所以要从动态上来观察,这个例子我们就不举了。

舌诊的临床意义

总的说有这么几个方面,

  • 判断邪正的盛衰。
  • 区别病邪的性质。应该判断得了吧。邪正的盛衰,邪气盛还是不盛?正气怎么样?阳气亏不亏虚?从舌质上可以区分吧?区别病邪的性质,寒热、燥湿、痰饮、宿食可以区别吧。
  • 辨别病位的浅深。是淡红变成红,变成绛。那就是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可以分别得了吧。
  • 判断病势的进退。由哪一种舌象向哪一种舌象发展是好。原来厚,慢慢变薄了,并且有新苔长,预后好。原来薄,现在越来越厚,甚至厚得脱了以后不生,那是病情预后不良。判断病势,估计病情的预后。这些方面,我们同学应该自己可以体会得到。我们不详细地讲了。

望舌子,整个来说就望这样一些内容。这是望舌的内容。我做了一些幻灯片,这个幻灯片就是讲各种舌象。一共做了116个片子。就找了一些典型的能够反映的,时间关系,我们今天不一个个的讲了。把前面几个点一点,看到舌象怎么分析?怎么判断?什么样的舌,实际上上把舌诊复习一下。舌诊我们讲的内容,讲了这样几个方面:

  • 舌诊的概说。讲到了舌的形态,结构和诊舌的原理。诊舌方法,包括“望”以外,还有揩舌、还有刮舌。方法,面向光泽等等。和注意事项。
  • 舌诊的内容,要诊舌质和舌苔,舌质有神色形态,舌苔有苔质和苔色。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等等。
  • 第二节望舌质,舌质的颜色分为淡红色、淡白色、红色、绛色、紫色。分为这五种。舌形有老舌、嫩舌、胖舌、瘦舌。点刺舌,裂纹舌,齿痕舌这几种。舌态,有痿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动舌、吐弄舌、短缩舌六种。舌态的异常变化,有这么六种。
  • 第四个内容是讲了舌下络脉。重点是看它的络脉的粗细、长短。有没有扭曲,颜色。
  • 望舌苔,讲两个问题,一个是舌质,看苔薄还是苔厚,苔润还是苔燥?主要是腐腻,腐腻一般来说都是厚苔,当然也有薄腻的,没有薄腐。腐苔堆在上面了,不可能很薄。剥落,偏全,和真假,讲了这么几个方面。望舌苔的苔色讲了三个颜色。白苔、黄苔和灰黑苔。

这是舌诊的主要内容。有这样一些,舌面解剖,人字界沟,正中沟,(图:这个沟不太明显。)舌尖、舌体、舌根,还有一个舌边。舌有四种乳头,我们学过:

  1. 一个是轮廓乳头,在这个地方,人字界沟这个地方轮廓乳头。轮廓乳头比较大。它主要和味觉有关系。
  2. 蕈状乳头分布在舌尖、和舌体的这些地方。像蘑菇一样的蕈状乳头。主要是舌体的芒刺,色红,主要和蕈状乳头有关。
  3. 丝状乳头,像丝一样的,比较细,整个这上面的大部分的舌苔,都是由丝状乳头组成的。

有这么四种乳头。

舌面的分候,舌根候肾,舌中候脾胃,舌尖候肝胆,舌尖候心肾。舌的底部,这个叫做舌系带。中间这个叫舌系带。这两边的是舌下络脉。这个地方有舌下肉阜,是津液的开口处,唾液腺的开口处,金津、玉液。我们主要是观察舌底的静脉。正常舌象,它的特点:

  1. 舌体柔软灵活,一个特点,柔软灵活,这是有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2. 舌色是淡红明润。明润灵活,重点体现了舌神。颜色是淡红。
  3. 舌苔薄白均匀。
  4. 舌体干湿适中。

舌苔和舌体,整个舌子都是干湿适中的。主要是这四大方面。来说明这是一个正常舌。简称为淡红舌,薄白苔。这是正常的舌象。正常舌象,它是荣舌,又叫做荣舌。就是正常舌。舌淡红,苔薄白而润,说明胃气旺盛,气血充盈,津液充足。脏腑正常。因此它是一个正常的,因此它是荣舌。

这也是一个正常的舌象,饿死荣舌,舌淡红明润。舌苔也是薄白的,所以它见于正常人。如果在病人中出现了这种情况,说明病情比较轻,这是舌下络脉。正常的舌下络脉,我们讲,它的粗细小于2.7毫米。长短从舌下肉阜,舌根,这个舌系带的根部到舌尖,不超过3/5,不超过60%。紫,颜色稍微带一点紫红色。等等这样一些表现吧。讲了管径小于2.7毫米。长度小于,这个没有详细写。舌下肉阜到舌尖的3/5。颜色是暗红。没有扭曲,怒张这些情况。

这个病人的舌象,舌色还是淡红的,舌苔白,稍微厚一点。什么正常没有明显的损伤,不是热证,舌苔边白一点,可能是寒湿痰浊。也可以见于正常的舌象。因此这种舌尖上淡红舌,白苔。

这是淡白舌,颜色白。血虚,气虚,甚至是阳虚。

这个是枯白舌,说明夺血夺气,虚到了严重了。程度很严重。

这个舌色淡白,颜色稍微带紫色,暗。舌苔是白而润的,舌苔是白的。说明有气血虚,病情比较重。阳虚可不可以导致,阳虚也可以导致的。这是淡白紫舌,白苔。这个舌苔是淡白而偏紫。舌苔是白的,舌色淡白,颜色白一些。舌嫩而润,舌苔是白滑。说明阳气虚或者是痰饮水湿内停。当然舌体不像很大。如果还胖一点,那就是典型的阳气虚,痰饮内停。

我们简单地举了这么一些例子,106张片子,恐怕要看一个多小时,两个小时。我们不一个个讲了。种的目的,要求学生,来了一个舌象,你不要光只看到舌质或者只看到舌苔。一点要综合起来看,我们这个描述的是,舌的颜色,作了描述,舌的质润还是不润,嫩还是老,舌苔是白润滑,要全面的描述。一点要全面的观察。不要来了一个,舌红,就完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舌苔怎么样?舌体怎么样?干燥不干燥?都不描述。要全面的观察,要全面的分析。综合起来看它很可能是什么问题?这是从舌象上面,单方面看,要综合起来看。更重要的,舌子要和全身的其他症状,望闻切诊的资料综合起来看。属于什么证型?属于什么病情?综合起来看。告诉学生观察舌子要怎么样综合观察。所以我们第三节,怎么样的分析,观察舌象。实际上我们是用这些图片,帮助大家来解释。




==================================================================================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的形态结构

舌为一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组成,故《灵枢·经脉》说:“唇舌者,肌肉之本也”。它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呈扁平而长形。其主要功能是辨别滋味,调节声音,伴和食物,协助吞咽。《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声音 之机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中藏经·论小肠》说:“舌之官也,和则能言而机关利健,善别其味也。”舌肌是骨骼肌,呈纵行、横行和垂直 方向排列,使舌自由地伸缩、卷曲,柔软而无偏斜,保证了舌的功能活动。

舌的上面叫舌背,中医称为舌面,下面叫舌底。舌背又分为舌体和舌根二部 分,舌体和舌根之间有一条人字界沟。伸舌时一般只能看到舌体,故中医诊舌的部位主要是舌体。舌体的前端称为舌尖;舌体的中部称为舌中;舌体的后部、人字形 界沟之前,称为舌根;舌体两侧称为舌边。舌体的正中有一条不甚明显的纵行皱褶,称为舌正中沟。当舌上卷时,可看到舌底。舌底正中线上有一条连 于口腔底的皱襞,叫舌系带。系带终点两侧各有一个小圆形突起,叫舌下肉阜,皆有腺管开口,中医称其左侧的为金津,右侧的为玉液,是胃津、肾液上朝的孔道。

舌面上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黏膜,舌背黏膜粗糙,形成许多突起,称为舌乳头。根据形状不同,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其中丝状乳头与蕈状乳头对舌象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轮廓乳头、叶状乳头与味觉有关。

丝状乳头数目最多,分布在舌尖、舌体和舌缘,呈细长圆椎形,高2~3mm。它的复层扁平上皮常有角化和脱落,再混以食物残渣、唾液等,使舌黏膜表面复以一层白色薄苔,称舌苔。此处上皮的形状和颜色,常随健康情况而发生改变。中医认为,舌苔乃胃气熏蒸所形成

蕈状乳头数目较少,多见于舌尖,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呈蕈状,基部窄而顶端钝圆。上皮表面比较平滑,有时可见有味蕾存在,固有膜中血管丰富,故乳头呈红色,肉眼观察呈红色小点。蕈状乳头的形态及色泽改变,是舌质变化的主要因素。

舌诊原理

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联系。

舌为心之苗。《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 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与心、神的关系极为密 切,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而《灵枢· 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发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如章虚谷说: “脾胃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或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而其他脏腑一旦发生病变,舌象也会出现相 应的变化。所以观察舌象的变化,可以测知内在脏腑的病变。

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对此古代医籍有不同的划分记载,其中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舌质侯五脏病变为主,侧重血分舌苔候六腑病变为主,侧重气分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另外,《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根据临床观察,如舌尖红赤或破溃,多为心火上炎舌体两侧出现青紫色斑点,多为肝经气滞血瘀;若舌见厚腻苔,多见于脾失健运所致的湿浊、痰饮、食积若舌苔出现剥脱,在舌中多为脾阴不足,在舌根多为肾阴虚等等。说明某些内脏病变在舌象变化方面有一定的规律,但并非绝对,因为疾病表现是错综复杂的,故还须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舌下肉阜部有唾液腺体的开口,中医认为唾为肾液、涎为脾液,皆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尤其与肾、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病邪性质的寒热。

)诊舌的方法

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由于舌质的颜色易变,伸舌较久则随血脉的运营变化而使舌质色泽失真,而舌苔覆盖于舌体上,一般不会 随观察的久暂而变化,因而望舌应当先看舌质,再看舌苔。再根据舌质、舌苔的基本特征,分项察看,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察舌 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在望舌过程中,即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以免口舌疲劳。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病人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望舌。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除了通过望诊了解舌象特征之外,为了使诊断更加准确,必要时还应配合其他诊察方法。如清·梁玉瑜在《舌鉴辨证》中提出用刮舌验苔的方法进行舌诊,认为刮去 浮苔,观察苔底是辨舌的一个重要方面。刮舌可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若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质,多为里有实 邪;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者,多为虚证。如需揩舌,可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这两种方法可用于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 否属于染苔。

此外,还可以询问舌上味觉的情况,舌体是否有疼痛、麻木、灼辣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等,以协助诊断。

(三)诊舌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舌诊所获得的信息准确,必须注意排除各种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虚假舌象。望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光线影响

光线的强弱与色调,对颜色的影响极大,常常会使望诊者对同一颜色产生不同的感觉,稍有疏忽易产生错觉。正如《辨舌指南·观察之心法》所说:“灯下看黄苔,每成白苔,然则舌虽可凭,而亦未尽可凭,非细心审察,亦难免于错误矣。”

望舌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如在夜间或暗处,用日光灯为好, 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如光线过暗,可使舌色暗滞;日光灯下,舌色多偏紫;白炽灯下,舌苔偏于黄色;用普通灯泡或手电筒照明,易使舌 苔黄、白二色难于分辨。周围有色物体的反射光,可使舌色发生相应的改变。

2. 饮食或药品影响

饮食及药物可使舌象发生变化。如进食之后,由于食物的反复磨擦,使舌苔 由厚变薄;饮水后,可使干燥舌苔变为湿润。过冷过热的饮食及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发生改变,如刚进辛热食物,舌色可由淡红变为鲜红,或由红色转为绛色。过食 肥甘之品及服大量镇静剂,可使舌苔厚腻;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可产生黑腻苔或霉腐苔。

某些饮食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如饮用牛奶、豆浆、钡剂、椰汁等可使舌苔变白、变厚;食用花生、瓜子、豆类、核桃、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品,往往 在短时间可使舌面附着黄白色渣滓,易与腐腻苔相混;食用蛋黄、橘子、柿子、核黄素等,可将舌苔染成黄色;各种黑褐色食品、药品,或吃橄榄、酸梅,长期吸烟 等,可使舌苔染成灰色、黑色。一般染苔多在短时间内自然退去,或经揩舌除去,与病情亦不相符。如有疑问,可询问饮食、服药等情况进行鉴别。

3.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有齿痕;睡觉时张口呼吸者,可以使舌苔增厚、干燥等等。这些因素所致的舌象异常,都不能作为机体的病理征象,临床上应仔细鉴别,以免误诊。



舌黏膜上皮薄而透明,其血液供应极为充足,舌乳头变化极其灵敏,所以舌象是反映体内变化的非常灵敏的标尺。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病情进退,可以判断疾病转归和预后,可以指导处方用药。

  舌诊的内容
  舌诊的内容主要分望舌质和舌苔两方面。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质又分神、色、形、态四方面;望舌苔则分苔质、苔色两方面。最后舌质和舌苔还要综合诊察。

舌诊的内容

舌象 舌体 舌神

荣枯

舌色

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青舌

舌形

老嫩、胖大、肿胀、瘦薄、点刺、裂纹、光滑、齿痕、重舌、舌衄、舌痈、舌疔、舌疮、舌菌、舌下络脉

舌态

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舌纵、舌麻痹

舌苔 苔色 

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绿苔、霉酱苔

苔质 

厚薄、润燥、腐腻、偏全、剥落、消长、真假

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察


察舌质重在辨正气的虚实,当然也包括邪气的性质
察舌苔重在辨邪气的浅深与性质,当然也包括胃气的存亡。此外血病观质,气病察苔。

  舌诊在辨証中佔居重要地位,舌通过经络气血与脏腑密切相联,舌质可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舌苔可辨别邪气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大抵气病察苔、血病观质。舌澹主虚寒,舌红主热証,青紫为寒(润)、为热(燥);白苔主表証、寒証、亦主里,黄苔主里証、热証,黑苔则为寒(润)、为热(燥),此皆舌诊常理,需结合舌之形态和苔之形质综合判断。

望舌体〉舌神
“荣”就是荣润红活,有生气,有光彩,故谓之有神,虽病也是善候。  
“枯”是干枯死板,毫无生气,失去光泽,故谓之无神,乃是恶候。

望舌体〉舌色〉
淡白舌
   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的,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亏。
   若淡白湿润,而舌体胖嫩,多为阳虚寒证。
   淡白光莹,或舌体瘦薄,则属气血两亏。
红舌
较淡红色为深的,甚至呈鲜红色,称为红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主热证。
    若舌鲜红而起芒刺,或兼黄厚苔的,多属实热证。
    若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则属虚热证。
绛舌
    较红舌更深的红色,称为绛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绛光莹舌。主病:热入血分;胃肾阴虚。
              辨证:外感风寒,化热入血伤阴。多见于病毒性感冒等。
绛紫舌白黄滑苔。主病:外感寒湿化热;水气上溢;营热湿重;寒凝阳郁;痰饮瘀阻。
                    辨证:胸阳不振,饮邪瘀阻。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
绛裂纹红点舌中剥苔。主病:热入营血,气阴两伤;阴虚火旺,热毒乘心;胃肾气阴告匮;血蕴湿热化燥
                        辨证:痰热壅肺,气阴两伤。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肺心病心
                              功能代偿期。
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在外感病若舌绛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
在内伤杂病,若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
另有舌绛少苔而津润者,多为血瘀。

紫舌
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
诊断学8舌诊/舌苔
①青紫舌薄白滑苔。主病:寒凝血脉,水气上湿;阴寒夹食夹湿。
                辨证:阳虚水泛血瘀。多见于各种心功能不全,肺心病缺氧等。
②淡红紫斑舌薄白润苔。主病:寒湿凝闭,气血壅滞;心、肝血瘀。
                    辨证:气滞肝郁,瘀血阻肺。可见于肺癌、肝癌、肝硬变、冠心病等。
③淡紫齿痕舌淡黄腻苔。主病:风寒化热;风热在表;脾虚湿热阻滞。
                    辨证:素体湿重,外感风寒化热。可见于慢性肾炎等病合并感冒。
   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

青舌
    舌色如皮肤上暴露之"青筋",缺少红色,称为青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①淡青舌薄白糙苔。主病:阳虚寒凝,津不上升;阴寒夹食。辨证:气虚血瘀。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②尖红青紫舌偏绿苔。主病:热毒伤阴;阴虚火旺;胃之气阴衰竭,秽浊上泛;营热夹瘀。辨证:热毒伤阴,血热瘀滞。可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衰竭期。
③淡青舌白腻干苔。主病:阴寒夹食;寒湿血滞;阳虚津少。辨证:阳虚湿滞血瘀。可见于血红蛋白尿患者及阿狄森氏病。
    主寒凝阳郁和瘀血。
    全舌青者,多是寒邪直中肝肾,阳郁而不宣。
    舌边青者,或口燥而漱水不欲咽,是内有瘀血。

老嫩舌
    老是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不论苔色如何,都属实证。
诊断学8舌诊/舌苔
    淡白苍老舌白糙苔。主病:寒湿阻络,津不上承;暴热伤津。辨证:血虚湿郁血滞。多见于各种发热性疾患。
    淡白舌白积粉苔。主病:阳虚热浮;邪热浮经;邪毒内盛;热聚三焦。辨证:阳虚外感湿热。常见于各种心功能不全继发肺部感染。    
    淡红舌尖白根黄苔。主病:表邪入里化热;湿热秽浊内盛;痰浊内停化热。辨证:表邪入里,湿浊化热。可见于心肌炎、风湿热等发热性疾患。    
    淡红舌半截黄灰苔。主病:阳明热结;气虚津少,或夹湿热。辨证:湿热化燥,气虚不运。可见于冠心病、肋软骨炎、消化道疾患等。

    嫩是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一般都属虚证。
诊断学8舌诊/舌苔
淡红舌薄白苔。主病:外感燥邪;内伤阴亏;夏季正常舌象。辨证:正常人。    
淡白舌白润略厚苔。主病:外感寒湿;邪传半里;脾胃虚寒。辨证:脾虚湿盛。常见于消化道出血、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淡红光莹舌。主病:气阴双亏;气血两虚;胃肾阴伤。辨证:气阴两亏。可见于胶元病、肺部感染等发热性疾病。    
淡红舌透明苔。主病:脾胃虚寒。辨证:脾虚不运,水湿内停。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继发性贫血等。

 望舌体〉舌形〉
胖大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1.淡白舌雪花苔。主病:脾阳衰败。辨证:脾阳不振,胃无生气。常见于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   
2.暗红胖大舌白腻淡黄苔。主病:表邪化热入里;阳虚停湿,血热上壅;湿热痰饮上溢;酒毒冲逆。辨证:阳虚水停,血热壅滞。可见于各种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或感染发热性疾患。    
3.淡紫胖大舌灰黄腻苔。主病:虚人外感表邪入里化热;湿热瘀阻,痰热夹瘀。辨证:阳虚湿郁,化热动风。可见于老年震颤麻痹综合征。    
4.绛色齿痕舌类剥苔。主病:暴热伤及气津;久病气血不续;血蕴湿热,津不上升;血热而气血壅滞。辨证:肝经痰气郁结而血瘀。常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晚期,慢性活动型肝炎,肿瘤等。
    若舌淡白胖嫩,舌苔水滑,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以致积水停饮。
    若舌淡红或红而胖大,伴黄腻苔,多是脾胃湿热与痰浊相搏,湿热痰饮上溢所致

肿胀舌
    舌体肿大,盈口满嘴,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为肿胀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红肿胀舌尖黄根白苔。主病:邪热内踞,血热上壅;湿毒薰蒸,热在上焦。辨证:湿热薰蒸,血热上壅。
红绛肿胀舌透明苔。主病:热滞营血,高热伤阴;脾胃虚弱,湿气上显。辨证:湿热蕴结,化燥伤阴,脾气亦伤。可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骶髂关节感染,骨髓炎。
绛色凸凹肿胀舌黄浮垢苔。主病:湿热痰饮上溢;热毒气滞血壅。辨证:湿热血壅。可见于舌颊血管瘤等肿瘤疾患。
舌痈。主病:热毒在血,湿浊内踞;心经毒火,脾肾积热。辨证:湿浊内蕴,热毒入血。可见于舌癌等。
    其成因有三:
    一是心脾有热,舌多鲜红而肿胀,甚者伴有疼痛。
    一是素善饮酒,又病温热,多见舌紫而肿胀。
    一是因中毒而致血液凝滞,则舌肿胀而青紫晦暗。


瘦薄舌

    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①淡白舌薄白苔。主病:脾胃虚寒;气血双亏。辨证:阳虚水湿不化。常见于贫血,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②淡红瘦薄舌白糙苔。主病:阴虚火旺;暑热伤气;暴热伤津。辨证:肺蕴痰热。常见于病毒性感染如腺病毒肺炎等。
③淡红瘦薄舌双黄苔。主病:气血双虚;阴虚胃热。辨证:起病为心肾阳虚、水湿泛滥;治疗好转后,现在为阴虚胃热。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心脏病等。
④红绛瘦薄舌黄瓣浮垢苔。主病:阴虚火旺;胃肠结热;实热重证。辨证:胃肠热结伤阴。常见于严重感染发热,脱水,毒菌血症。
    主气血两虚和阴虚火旺。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
    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点刺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点是指鼓起于舌面的红色、白色、或黑色星点。刺是指芒刺,即舌面上的软刺及颗粒,不仅增大,并逐渐形成尖锋,高起如刺,摸之棘手。舌面上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青紫色或紫黑色斑点,并不突出于舌面,则称为瘀斑。
    无论红点、黑点和白点,皆因热毒炽盛,深入血分之故。
诊断学8舌诊/舌苔
红点多主温毒入血;或热毒乘心;或湿热蕴于血分。(见上图)
白点多是脾胃气虚而热毒攻冲,是将糜烂之兆。(见下图)
诊断学8舌诊/舌苔
红舌白点薄白苔。主病:热毒炽盛乘心;温热或瘟毒入血;胃燥液涸;实热内逼。辨证:肝旺血热。可见于肝硬变、脾功能亢进等。
淡红红点紫斑舌薄白腻苔。主病:温热入血;热毒乘心;湿热蕴于血分。辨证:血蕴湿热夹瘀。多见于急性风湿热,心肌梗塞等。        
淡红红点舌薄白水滑苔。主病:温热入血;热毒乘心;湿热蕴于血分;寒湿痰饮停聚化热辨证:血蕴湿热。常见于病毒性感染的发热疾患。  
红瘦舌双黄苔。主病:气血两虚;阴虚火旺;表邪入里,表犹未罢;热聚胃肠。辨证:脾虚肾亏,水停血瘀,湿热下注。多见于肝肾综合征(糖尿病、肝炎、肾病)。


黑点多为血中热甚而气血壅滞。(见下图)
诊断学8舌诊/舌苔
淡红黑点舌晦暗少苔。主病:脾虚胃无生气;气虚血滞;气虚血热。辨证:气血双亏,血瘀生热。常见于白血病、再障等血液病。
淡红晦暗黑点舌白腻苔。主病:脾虚湿滞血瘀;湿热蕴于血分。辨证:肝郁气滞血瘀。常见于妇科内分泌功能紊乱、精神抑郁症等。   


舌见瘀斑,在外感热病,为热入营血,气血壅滞,或将要发斑。在内伤杂病,多为血瘀之征。(见下图)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见瘀斑,在外感热病,为热入营血,气血壅滞,或将要发斑。在内伤杂病,多为血瘀之征。
淡红紫斑舌类剥苔。主病:气滞血瘀;酒毒内积;湿热夹瘀;久病气血不续。辨证:酒毒内积,湿热瘀阻。可见于酒精中毒性肝硬变,腹水;肺心病。
淡紫瘀斑舌淡黄苔。主病:风寒化热;湿热夹瘀;气血两虚,风热在表。辨证:气虚湿阻血瘀,外感风热。可见于冠心病等慢性病而兼患感冒。 

舌生芒刺,总属邪热亢盛。
    芒刺而兼焦黄苔者,多为气分热极。
    绛舌无苔而生芒刺者,则是热入营血,阴分已伤。
    据芒刺出现的部位,还可分辨热在何脏,如舌尖芒刺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为胃肠热盛。
淡红尖刺舌白腻干苔。主病:湿盛热郁;津伤湿滞;营卫合邪。辨证:湿毒内蕴营血,外受风寒表邪。常见于病毒性感染等发热性疾患,如带状疱疹等。
红舌点刺白腻干苔(红星舌)。主病:营分郁热;湿热或瘟毒入血。辨证:血蕴湿热。可见于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疾病。

   
裂纹舌
    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各种形态明显的裂沟,称裂纹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红色纵裂齿痕舌薄白苔。主病:暴热伤津,暑热伤气;脾虚湿浸,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辨证:素体阴亏,脾虚湿浸。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部感染等。
    淡红裂纹舌薄白苔。主病:老年阴虚;脾虚湿侵。辨证:阴虚肝风内动。可见于功能性多动症、心血管病、感冒等。
    红色裂纹舌少苔。主病:素体阴虚;血衰液涸;实热内逼。辨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可见于慢性肾炎,气管炎,消化道疾患,营养不良等。
    青紫裂纹舌薄白苔。主病:脾虚湿浸;气血俱衰;素体阴亏。辨证:肾阴不足,下焦湿热。常见于慢性肾炎、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患。

    其主病有三:一是热盛伤阴;一是血虚不润;一是脾虚湿侵。
    红绛舌而有裂纹,多是热盛伤津,或阴虚液涸;
    淡白舌而有裂纹,多是血虚不润;
    若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者,则属脾虚湿侵。


光滑舌
    舌面光洁如镜,光滑无苔,称光滑舌,也叫"镜面舌","光莹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淡红光莹舌。主病:气阴双亏;气血两虚;胃肾阴伤。辨证:气阴两亏。可见于胶元病、肺部感染等发热性疾病。
    暗红无苔少津舌。主病:营热伤阴,阴虚火旺;胃肾气阴告竭。辨证:营热伤津夹瘀。常见于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
    绛紫胖嫩光莹舌。主病:热入营血,气津两伤;热极伤阴,气血壅滞。辨证:热邪入血,伤及肝肾。可见于肺部感染等高热、脱水、中毒疾患。
    绛光莹舌。主病:热入血分;胃肾阴虚。辨证:外感风寒,化热入血伤阴。多见于病毒性感冒等。

    主因胃阴枯竭、胃气大伤。不论何种舌色,皆属胃气将绝的危候。
    若淡白而光莹,是脾胃损伤,气血两亏已极;
    若红绛而光莹,是水涸火炎,胃肾阴液枯竭。


齿痕舌

    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或称齿印舌。常与胖大舌同见。
诊断学8舌诊/舌苔

    淡红齿痕舌薄白滑润苔。主病:外感湿邪;气虚湿盛;正常人。辨证:脾虚湿盛体质。常见于轻微的慢性病。
    红色纵裂齿痕舌薄白苔。主病:暴热伤津,暑热伤气;脾虚湿浸,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辨证:素体阴亏,脾虚湿浸。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部感染等。
    淡红齿痕舌薄白滑润苔。主病:脾虚湿盛;气虚湿滞血瘀。辨证:阳邪厥逆,血瘀不行。常见于消化系统疾患,过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淡红红点舌白腻苔。主病:温热入血;热毒乘心;温热蕴于血分;寒湿痰饮停聚化热。辨证:气虚血瘀。

    若淡白而湿润,则属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重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下血络肿起,好象又生一层小舌,故曰重舌。若二、三处血脉皆肿起,连贯而生,又称为莲花舌。主病为心火,或外邪引动心火。在小儿较为多见。

舌衄
    舌上出血,名为舌衄。其主病是心火、胃热、肝火、脾虚或阳浮。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衄。主病:心、肝、胃热;气血双亏,浮热上扰。辨证:气血双亏,虚阳上浮,血不归经。
舌衄。主病:心、肝、胃热;阴虚火旺。辨证:肝肾阴虚,相火妄动。可见于白血病发热期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舌痈
    舌上生痈,色红高起肿大,往往延及下颏亦红肿硬痛。多为心经火热亢盛所致。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痈。主病:心火亢盛;脾、肾、肝、胆积热;湿热蕴毒。辨证:肝胆湿毒,痰热瘀阻,肝风内动。可见于舌炎,溃疡病,震颤麻痹综合征,肝肿大等。
(舌痈。主病:热毒在血,湿浊内踞;心经毒火,脾肾积热。辨证:湿浊内蕴,热毒入血。可见于舌癌等。 )

舌疔
    舌上生出豆粒大的紫色血疱,根脚坚硬,伴有剧痛,称为舌疔。多由心脾火毒引起。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疔。主病:心脾火毒;气血双亏,虚火上炎。辨证:气阴两亏,虚火上炎。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舌疔。主病:心脾火毒;肝胆湿热毒火;血蕴湿热。辨证:肝郁血滞,血蕴湿热。可见于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等。

舌疮
   舌生疮疡,如粟米大,散在舌四周上下,疼痛,称为舌疮。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若由心经热毒上壅而成,则疮凸于舌面且痛。
   若为下焦阴虚,虚火上浮而成,则疮多凹陷不起,亦不觉痛。
舌疮。主病:心经热毒;虚火上浮。辨证:肝郁化火。可见于神经官能症、肋软骨炎患者。
舌疮。主病:心经热毒;虚火上浮;湿热上泛。辨证:肾阴虚,胃热湿浊上泛。可见于溃疡性舌炎、口炎。

舌菌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生恶肉,初如豆大,渐渐头大蒂小,好象"泛莲"、"菜花"或"鸡冠",表皮红烂,流涎极臭,剧痛而妨碍饮食。多由心脾郁火,气结火炎而成。多属恶候。

 舌下络脉
    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络隐约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正常情况下,脉络不粗,也无分枝和瘀点。若舌下有许多青紫或紫黑色小疱,多属肝郁失疏,瘀血阻络;若舌下络脉青紫且粗张,其意义与青紫舌相似,或为痰热内阻,或为寒凝血瘀。总之,舌底络脉青紫曲张是气滞血瘀所致。
诊断学8舌诊/舌苔


    正常人舌下位于舌系带两侧各有一条纵行的大络脉,称为舌下络脉。其管径不超过2.7mm,长度不超过舌尖至舌下肉阜连线的五分之三,颜色暗红。脉络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排列有序。绝大多数为单支,极少有双支出现。

    望舌下络脉主要观察其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等变化。

望舌下络脉的方法是:让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腭,勿用力太过,使舌体自然放松,舌下络脉充分显露。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长短、粗细、颜色,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有无异常。

舌下络脉异常及其临床意义: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 淡者,多属气血不足,脉络不充。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结 节等改变,皆为血瘀的征象。其形成原因可有气滞、寒凝、热郁、痰湿、气虚、阳虚等,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

舌下络脉的变化,有时会早于舌色变化,因此,舌下络脉是分析气血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望舌体〉舌态 〉强硬舌(舌态是指舌体的动态)
    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以致语言謇涩,称为"舌强"。
    主病: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
    因热盛者,舌质多见深红。
    因痰浊者,多舌胖而有厚腻苔。
    属中风者,舌多淡红或青紫。 

舌态 〉痿软舌
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称为"痿软舌"。
    主病有三:一是气血俱虚;一是热灼津伤;一是阴亏已极。  
    久病舌淡而痿,多是气血俱虚。   
    新病舌干红而痿,是热灼津伤。   
    久病舌绛而痿,是阴亏已极。

舌态〉颤动舌
    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
   主因:虚损、动风。
    久病舌颤,蠕蠕微动,多属气血两虚或阳虚。
   外感热病见之,且习习煽动者,多属热极生风,或见于酒毒病人。

舌态 〉歪斜舌
舌体偏于一侧,称“歪斜舌”。
  主中风或中风先兆。
  若舌紫红势急者,多为肝风发痉;舌淡红势缓者,多为中风偏枯。

舌态〉吐弄舌
    舌伸出口外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舐口唇上下左右,掉动不停,叫作"弄舌"。两者皆因心、脾二经有热所致。
    吐舌多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往往全舌色紫。
    弄舌多见于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舌态〉短缩舌
    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舌”。无论因虚因实,皆属危重证候。
    其成因有四:一是寒凝筋脉,则舌多淡白或青紫而湿润;一是痰浊内阻,多舌胖而苔粘腻;一是热盛伤津动风,舌多红绛而干;一是气血俱虚,则舌多淡白胖嫩。

舌态〉舌纵
    舌伸长于口外,内收困难,或不能收缩者,称为"舌纵"。
    若舌色深红,舌体胀满,舌形坚干者,为实热内踞,痰火扰心。
    若舌体舒宽,麻木不仁,是气虚之证。

舌态〉舌麻痹
    舌有麻木感而运动不灵的,叫"舌麻痹"。其主病是血虚肝风内动,或风气挟痰。
    属中风者,舌多淡红或青紫。

望舌苔

舌苔,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而产生。正常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干湿适中,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由于患者的胃气有强弱,病邪有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性舌苔。望舌苔要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一、 望舌苔〉苔质

苔质,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真假等方面的改变。

(一)薄、厚苔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象特征】 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作为衡量标准。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者,称为薄苔,又称见底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称为厚苔,又称不见底苔。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浅深。
【机理分析】 薄苔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舌苔薄而均匀,或中部稍厚,干湿适中,此为正常舌苔,提示胃有生发之气。厚苔是由胃气夹湿浊、痰浊、食浊、热邪等熏蒸,积滞舌面所致,主痰湿、食积、里热等证。《辨舌指南》说:“苔垢薄者,形气不足;苔垢厚者,病气有余。”

辨舌苔厚薄可测邪气的深浅。外感疾病初起在表,病情轻浅,或内伤病病情较轻,胃气未伤,舌苔亦无明显变化,可见到薄苔。舌苔厚或舌中根部尤著者,多提示外感病邪气已入里,或胃肠内有宿食,或痰浊停滞,病情较重。

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舌苔由厚转薄,或舌上复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的征象。

舌苔的厚薄转化,一般是渐变的过程,如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二)润、燥苔

【舌象特征】 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称为润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滑,称为滑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称为燥苔。苔质粗糙,扪之碍手,称为糙苔。

诊断学8舌诊/舌苔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机理分析】 润苔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是胃津、肾液上承,布露舌面的表现。疾病过程中见润苔,提示体内津液未伤,如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均可见润苔。

滑苔为水湿之邪内聚的表现,主痰饮、主湿。如寒湿内侵,或阳虚不能运化水液,寒湿、痰饮内生,都可出现滑苔。

燥苔提示体内津液已伤。如高热、大汗、吐泻后,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导致津液不足,舌苔失于滋润而干燥。亦有因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不能上蒸津液濡润舌苔而见燥苔者,属津液输布障碍。

糙苔可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无,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证;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舌苔由润变燥,表示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舌苔由燥转润,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故《辨舌指南》说:“滋润者其常,燥涩者其变;滋润者为津液未伤,燥涩者为津液已耗”。

此外,《察舌辨症新法》指出:“湿症舌润,热症舌燥,此理之常也。然亦有湿邪传入气分,气不化津而反燥者,热症传入血分,舌反润者……”说明舌苔的润、燥、滑、糙(涩)形成的机理不是单一的。

(三)腻、腐苔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象特征】 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周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称为腻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皆厚,揩之易去,称为腐苔。若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

【临床意义】 主要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机理分析】 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舌面所致。舌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者,多为食积,或脾虚湿困,阻滞气机;舌苔白腻而滑者,为痰浊、寒湿内阻,阳 气被遏,气机阻滞;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是脾胃湿热,邪聚上泛;舌苔黄腻而厚,为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腑气不畅。

腐苔的形成,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之邪上泛,聚积舌面,主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脓腐苔,多见于内痈或邪毒内结,是邪盛病重的表现。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为正气胜邪之象,是病邪消散;若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者,为病久胃气衰败,属于无根苔。

(四)剥(落)苔

【舌象特征】 舌面本有舌苔,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而可见舌质。

诊断学8舌诊/舌苔

根据舌苔剥脱的部位和范围大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舌前半部苔剥脱者,称前剥苔;舌中部苔剥脱者,称中剥苔;舌根部苔剥脱者,称根剥苔。舌苔多处剥脱, 舌面仅斑驳残存少量舌苔者,称花剥苔;舌苔周围剥脱,仅留中心一小块者,称为鸡心苔;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者,称为镜面舌。舌苔不规则地 剥脱,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部位时有转移者,称为地图舌。舌苔剥脱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或舌乳头可见者,称为类剥苔。

【临床意义】 一般主胃气不足,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亦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

【机理分析】 剥脱苔的形成,总因胃气匮乏,不得上熏于舌,或胃阴枯涸,不能上朝于舌所致。由于导致胃气、胃阴亏损的原因不同,损伤的程度亦有轻重,因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剥脱苔。

舌红苔剥多为阴虚;舌淡苔剥或类剥苔,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镜面舌色红绛者,为胃阴枯竭,胃乏生气之兆,属阴虚重证;舌色白光白如镜,甚则毫无血色者,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病重难治。舌苔部分脱落,未剥脱处仍有腻苔者,多为正气亏虚,痰浊未化,病情较为复杂。

剥苔的范围大小,多与气阴或气血不足程度有关。剥脱部位,多与舌面脏腑分布相应,如舌苔前剥,多为肺阴不足;舌苔中剥,多为胃阴不足;舌苔根剥,为肾阴枯竭。

总之,观察舌苔的有无、消长及剥脱变化,不仅能测知胃气、胃阴的存亡,亦可反映邪正盛衰,判断疾病的预后。舌苔从全到剥,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舌苔剥脱后,复生薄白之苔,为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

辨舌苔的剥落还应与先天性剥苔加以区别。先天性剥苔是生来就有的剥苔,其部位常在舌面中央人字沟之前,呈菱形,多因先天发育不良所致。

观剥落,可测胃气、胃阴之存亡,判断疾病预后。
    光剥舌主病已如前述,花剥苔也是胃之气阴两伤所致。若花剥而兼腻苔者,多为痰浊未化,正气已伤,病情更为复杂。类剥苔则主久病气血不续。

(五)偏、全苔

【舌象特征】 舌苔遍布舌面,称为全苔。舌苔仅布于前、后、左、右之某一局部,称为偏苔。

诊断学8舌诊/舌苔

【临床意义】 病中见全苔,常主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之征。舌苔偏于某处,常示舌所分候的脏腑有邪气停聚。

【机理分析】 舌苔偏于舌尖部,是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却已先伤;舌苔偏于舌根部,是外邪虽退,但胃滞依然;舌苔仅见于舌中,常是痰饮、食浊停滞中焦;舌苔偏于左或右,为邪在半表半里,或肝胆湿热等。

偏苔应与剥苔相鉴别,偏苔为舌苔分布上的病理现象,并非剥苔之本来有苔而剥落,以致舌苔显示偏于某处。若因一侧牙齿脱落,摩擦减少而使该侧舌苔较厚者,亦与病理性偏苔有别。

(六)真、假苔

【舌象特征】 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留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像从舌体上长出者,称为有根苔,此属真苔。若舌苔不紧贴舌面,不像舌所自生而似涂于舌面,苔易刮脱,刮后无垢而舌质光洁者,称为无根苔,即是假苔。

【临床意义】 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意义。

【机理分析】 判断舌苔真假,以有根无根为标准。真苔是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苔有根蒂,故舌苔与舌体不可分离。假苔是因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而已生之旧苔逐渐脱离舌体,浮于舌面,故苔无根蒂,刮后无垢。

病之初期、中期,舌见真苔且厚,为胃气壅实,病较深重;久病见真苔,说明胃气尚存。

新病出现假苔,乃邪浊渐聚,病情较轻;久病出现假苔,是胃气匮乏,不能上朝,病情危重。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刮后却见已有薄薄新苔者,是疾病向愈的善候。

(七)消长
    消长:消是舌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地消退;长是舌苔由无而有,由薄变厚地增长。苔的消长,反映着邪正相争的过程,可判断疾病的进退预后。凡舌苔由少变多由薄变厚,一般都说明邪气渐盛,主病进;反之,苔由厚变薄,由多变少,则说明正气渐复,主病退。

    无论消长,都应逐渐转变为佳。若骤增骤退,多为病情暴变的征象。

    如薄苔突然增厚,说明正气暴衰,邪气急剧入里;若满舌厚苔,骤然消退,往往是胃气暴绝的反映。《察舌辨证新法》称舌苔逐渐消退为“真退真化”,即由化而后退,退后渐生薄白新苔,是“胃气渐复,谷气渐进”之佳兆;反之,骤然退去,多是“假退”。一种是骤然退去,不再生新苔,以致出现镜面舌,这是胃之气阴衰竭的恶候。另一种是多处剥落,形成花剥苔,亦非佳兆,仍属逆证。再一种是满舌厚苔忽然退去,舌面仍留污质腻湿,或见朱砂点,或见发纹,一二日间,必续生厚苔,此为湿浊邪盛,邪正相持。

二、苔色

苔色的变化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三类,临床可单独出现,亦可相兼出现。各种苔色变化需要同苔质、舌色和舌的形态变化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一)白苔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象特征】 舌面上所附着的苔垢呈现白色。白苔有厚薄之分,苔白而薄,透过舌苔可看到舌体者,是薄白苔;苔白而厚,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者,是厚白苔。

【临床意义】 可为正常舌苔,病中多主表证、寒证、湿证,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积粉苔、糙裂苔 。

【机理分析】 白苔为舌苔之本色,是最常见的苔色,其他苔色均可由白苔转化而成。

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为表证初起,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苔薄白而干,多由外感风热所致。

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提示燥热伤津,阴液亏损。


(二)黄苔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舌象特征】 舌苔呈现黄色。根据苔黄的程度,有淡黄、深黄和焦黄之分。淡黄苔又称微黄苔(彩图10),苔呈浅黄色,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深黄苔又称正黄苔,苔色黄而深 厚;焦黄苔又称老黄苔,是正黄色中夹有灰黑色苔。黄苔还有厚薄、润燥、腻等苔质变化。黄苔多分布于舌中,亦可布满全舌。黄苔多与红绛舌同时出现。
【临床意义】 主热证、里证。
【机理分析】 邪热熏灼于舌,故苔呈黄色。苔色愈黄,说明热邪愈甚,淡黄苔为热轻,深黄苔为热甚,焦黄苔为热极。

舌尖苔黄,为热在上焦;舌中苔黄,为热在胃肠;舌根苔黄,为热在下焦;舌边苔黄,为肝胆有热。

舌苔由白转黄,或呈黄白相兼,为外感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阶段。故《伤寒指常》说:“白苔主表,黄苔主里,太阳主表,阳明主里,故黄苔专主阳明里证。辨证之法,但看舌苔带一分白,病亦带一分表,必纯黄无白,邪方离表入里。”

薄黄苔提示热势轻浅,多见于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入里。

苔淡黄而润滑多津者,称为黄滑苔,多为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所致。

苔黄而干燥,甚至苔干而硬,颗粒粗大,扪之糙手者,称黄糙苔;苔黄而干涩,中有裂纹如花瓣状,称黄瓣苔;黄黑相兼,如烧焦的锅巴,称焦黄苔。均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黄苔而质腻者,称黄腻苔,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为食积化腐。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为热结。
外感病,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化热的征象。
苔薄淡黄,也常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若舌淡胖嫩,苔黄滑润者,多是阳虚水湿不化。

(三)灰黑苔

【舌象特征】 苔色浅黑,称为灰苔;苔色深灰,称为黑苔(彩图12)。灰苔与黑苔只是颜色浅深之差别,故常并称为灰黑苔。灰黑苔的分布,在人字界沟附近苔黑较深,越近舌尖,灰黑色渐浅。灰黑苔多由白苔或黄苔转化而成,多在疾病持续一定时日、发展到相当程度后才出现。

【临床意义】 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等。

【机理分析】 灰黑苔可见于热性病中,亦可见于寒湿病中,但无论寒热均属重证,黑色越深,病情越重。如《敖氏伤寒金镜录》说:“舌见黑色,水克火明矣,患此者百无一 治。”又说:“若见舌胎如黑漆之光者,十无一生。”但亦有苔灰黑而病轻,甚至无明显症状者,如吸烟过多者,可见舌苔灰黑。

苔质的润燥是辨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在寒湿病中出现灰黑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成,其舌苔灰黑必湿润多津;在热性病中出现,多由黄苔转变而成,其舌苔灰黑必干燥无津液。

舌边舌尖部呈白腻苔,而舌中舌根部出现灰黑苔,舌面湿润,多为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

舌边舌尖见黄腻苔,而舌中为灰黑苔,多为湿热内蕴,日久不化所致。

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者,无论是外感内伤,均为热极津枯之证。苔黄黑者,为霉酱苔,多由胃肠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熏蒸秽浊上泛舌面所致,亦可见于湿热夹痰的病证。

白灰苔
灰苔:灰即浅黑色。
诊断学8舌诊/舌苔
主里证,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寒湿证。
   苔灰而干,多属热炽伤津,可见于外感热病;或为阴虚火旺,常见于内伤杂病。
   苔灰而润,见于痰饮内停,或为寒湿内阻。

黑苔

黑苔:黑苔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疫病严重阶段。
主里证,或为热极,或为寒盛。
诊断学8舌诊/舌苔
    若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
    若苔黑而滑润,多属寒盛阳衰。
    若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
    若苔黑而滑润,多属寒盛阳衰。

绿苔
诊断学8舌诊/舌苔
    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无论浅绿、深绿,其意义皆与灰黑苔同,但却主热不主寒。若满舌滑腻,中见绿色,为湿热痰饮,属阴邪化热之候,因湿热郁蒸之故。常见于瘟疫、湿温病。

霉酱苔
    霉酱苔是苔色红中发黑,又带黄色,类似霉酱故名。往往是由于胃肠先有宿垢湿浊,积久化热而成。因此说霉酱苔主病是湿热久郁,常见于夹食中暑,夹食伤寒传太阴者,或内热久郁者。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察
    察舌质重在辨正气的虚实,当然也包括邪气的性质。
    察舌苔重在辨邪气的浅深与性质,当然也包括胃气的存亡。
    此外血病观质,气病察苔。

一、舌象分析的要点

(一)察舌之神气和胃气

舌象有神气、有胃气者,说明病情较轻,正气未衰,或疾病虽重,但预后较好;舌象无神气、无胃气者,说明病情较重,或不易恢复,预后较差。

1. 舌之神气

舌神是全身神气表现的一部分。无论舌象如何变化,通过观察舌神的有无,可把握体内气血、津液的盈亏,脏腑的盛衰及疾病转归之凶吉等基本情况。《望诊遵经·望舌诊法提纲》指出:“神也者……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变化不可离,斯须不可去者也。”

舌神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舌体的色泽和舌体运动两方面。舌之颜色反映气血的盛衰,舌体润泽与否可反映津液的盈亏,而舌体运动可反映脏腑的虚实。舌色红活明 润,舌体活动自如者,为有神气;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者,为无神气。其中尤以舌色是否“红活润泽”作为辨别要点。有神之舌,说明阴阳气血精神皆足,生机 乃旺,虽病也是善候,预后较好;无神之舌,说明阴阳气血精神皆衰,生机已微,预后较差。正如《辨舌指南》所说:“荣者谓有神,凡舌质有光有体,不论黄、 白、灰、黑,刮之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2. 舌之胃气

胃气的盛衰,可从舌苔是否有根表现出来。有根苔提示胃气充足,无根苔提 示胃气衰败,是无胃气的征象。正如《形色外诊简摩·舌苔有根无根辨》所说:“前人论有地无地,只可辨邪气之浮沉虚实,有根无根才能辨中气之存亡,地是苔之 里一层,根是舌质与舌苔之交际;无苔是胃阳不能上蒸,肾阴不能上濡,胃肾乃舌与苔之根。”

(二)舌质舌苔综合分析

舌苔和舌质的变化,所反映的生理病理意义各有侧重。一般认为,舌质颜 色、形态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舌苔的变化,主要与感受病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所以,察舌质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察舌苔重在辨别病邪 的性质、邪正的消长及胃气的存亡。如《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指出:“观舌体,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舌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然而人是有机的整体,疾病是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舌象与机体的脏腑、气血以及各项生理功能都有密切联系。因此,临床诊病时,不仅要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还应注意舌质和舌苔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舌体和舌苔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1. 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

一般无论病之新久,提示病情尚属单纯。如淡红舌而伴有干、厚、腻、滑、剥等苔质变化,或苔色出现黄、灰、黑等异常时,主要提示病邪性质、病程长短、病位深 浅、病邪盛衰和消长等方面情况,正气尚未明显损伤,故临床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舌苔薄白而出现舌质老嫩、舌体胖瘦或舌色红绛、淡白、青紫等变化时,主要反 映脏腑功能强弱,或气血、津液的盈亏及运行的畅滞,病邪损及营血的程度等,临床治疗应着重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2. 舌苔和舌质均出现异常

(1)舌质与舌苔变化一致:提示病机相同,所主病证一致,说明病变比较单纯。例如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主实热证;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多主 热极津伤;舌质红瘦,苔少或无苔,主阴虚内热;舌质淡嫩,舌苔白润,主虚寒证;青紫舌,舌苔白腻,多为气血瘀阻,痰湿内停的病理特征。

(2)舌苔和舌质变化不一致:舌质与舌苔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变化,多提示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此时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如淡白舌黄 腻苔,舌色淡白主虚寒,而苔黄腻又主湿热,舌色与舌苔反映的病性相反,但舌质主要反映正气,舌苔主要反映病邪,所以,若平素脾胃虚寒者,再复感湿热之邪便 可见上述舌象,此为寒热夹杂,本虚标实。又如舌质红绛,舌苔白滑腻,舌质红绛,本属内热,而苔白腻,又常见于寒湿内郁,苔与舌反映出寒、热二种病性,其成 因可由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故舌质红绛,但气分有湿,则苔白滑腻;或平素为阴虚火旺之体,复感寒湿之邪,痰食停积,故舌苔白而滑腻;或外感湿温病,因体内 有热可见舌红绛,但又因为内有湿邪困阻,阳气不能外达,亦可见苔白腻。所以,当舌质舌苔所反映的病性不一致时,往往提示体内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病理变 化,舌象的辨证意义亦是二者的结合,临床应注意分析病变的标本缓急。

(三)舌象的动态分析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无论外感或内伤,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变动过程,舌象作为反应疾病的敏感体征,亦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对舌象的动态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进退、顺逆等病变势态。

如外感病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邪气由表入里;舌苔由白转黄,为病邪化热的征象;舌色由淡红变红绛,舌苔干燥为邪热充斥,气营两燔;舌苔剥落,舌质红绛,为 热入营血,气阴俱伤等等。内伤杂病的发展过程中,舌象亦会产生一定的变化规律。如中风病人见舌色淡红,舌苔薄白,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如舌色由淡红转 红、转暗红、红绛、紫暗,舌苔黄腻或焦黑,或舌下络脉怒张,表明风痰化热,瘀血阻滞;反之,舌色由暗红、紫暗转为淡红,舌苔渐化,多提示病情趋向稳定好 转。掌握舌象与疾病发展变化的关系,可以充分认识疾病不同阶段所发生的病理改变,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舌诊简便易行,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准确地反映病情,可作为诊断疾病、了 解病情的发展变化和辨证的重要依据。《临症验舌法》说:“凡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著其气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 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无证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唯 有舌可验。”

舌诊的临床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判断邪正盛衰

正气之盛衰,可在舌象方面反映出来,如舌体淡红,柔软灵活,苔薄白而润,说明正气充足,气血运行正常,津液未伤;舌色淡白,是气血两虚;舌干苔燥,是津液已伤;舌苔有根,是胃气充足;舌苔无根或光剥无苔,是胃气衰败;舌色青紫,或有斑点,或舌下络脉怒张,为血瘀的指征。

(二)区别病邪性质

不同的病邪致病,在舌象上反映出不同的变化。如外感风寒,苔多薄白;外 感风热,苔多薄白而干;寒湿为病,多见舌淡苔白滑;湿浊、痰饮、食积或外感秽浊之气,均可见舌苔厚腻;燥邪为患,则舌红少津;实热证,则舌红绛苔黄燥;内 有瘀血,舌紫暗或有斑点,或舌下络脉怒张。故风、寒、热、燥、湿、痰、瘀、食等诸种病因,大多可从舌象上加以鉴别。

(三)辨别病位浅深

病邪轻浅多见舌苔变化,而病情深重可见舌苔舌质同时变化。如外感病中,苔薄白是疾病初起,病情轻浅;苔黄厚,舌质红为病邪入里,病情较重,主气分热盛;邪 入营分,可见舌绛;邪入血分,可见舌质深绛或紫暗,苔少或无苔。说明不同的舌象提示病位浅深不同。内伤杂病中,若脏腑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舌。一般舌尖红 起芒刺,属心火亢盛;舌边红多属肝胆有热;舌苔白而厚腻,多因脾失健运,湿邪内阻,如见于湿浊、痰饮等;舌中苔黄厚腻,多属脾胃湿热;舌体颤动,多为肝风 内动;舌体歪斜,为中风或中风先兆等。

(四)推断病势进退

通过对舌象的动态观察,可测知疾病发展的进退趋势。从舌苔上看,若苔色由白转黄,由黄转为灰黑,苔质由薄转厚,由润转燥,多为病邪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 寒化热,邪热内盛,津液耗伤,为病势发展。反之,若舌苔由厚变薄,由黄转白,由燥转润,为病邪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变。若舌苔骤增骤退,多为 病情暴变所致。如薄苔突然增厚,是邪气急骤入里的表现;若满舌厚苔突然消退,是邪盛正衰,胃气暴绝的表现,二者皆为恶候。从舌质上看,舌色由淡红转为红、 绛或绛紫,或舌面有芒刺、裂纹,是邪热内入营血,有伤阴、血瘀之势;若淡红舌转淡白、淡紫湿润,舌体胖嫩有齿痕,为阳气受伤,阴寒内盛,病邪由表入里,由 轻转重,病情由单纯变为复杂,为病进。

(五)估计病情预后

舌荣有神,舌面有苔,舌态正常者,为邪气未盛,正气未伤,胃气未败,预后较好;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态异常者,为正气亏虚,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

附一 危重舌象的诊法

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脏腑气机紊乱,阴阳气血精津告竭,作为疾病外征的舌象,也常有特殊的形色变化,称为危重舌象。总结前人危重舌象如下:

1. 猪腰舌 舌面无苔,如去膜的猪腰。多见于热病伤阴,胃气将绝,主病危。

2. 镜面舌 舌深绛无苔而光亮如镜,主胃气、胃阴枯涸;舌色白光白如镜,毫无血色,也称白光白舌,主营血大亏,阳气将脱,均属病危难治。

3. 砂皮舌 舌粗糙有刺,如沙鱼皮,或干燥枯裂。主津液枯竭,病危。

4. 干荔舌 舌敛束而无津,形如干荔肉。主热极津枯,病危。

5. 火柿舌 舌如火柿色,或色紫而干晦如猪肝色。主内脏败坏,病危。

6. 赭黑舌 舌质色赭带黑。主肾阴将绝,病危。

7. 瘦薄无苔舌 舌体瘦小薄嫩,光而无苔。属胃气将绝,难治。

8. 囊缩卷舌 舌体卷缩,兼阴囊缩入。属厥阴气绝,难治。

9. 舌强语謇 舌体强直,转动不灵,且语言謇涩。多属中风痰瘀阻络,难治。

10. 蓝舌而苔黑或白 舌质由淡紫转蓝,舌苔由淡灰转黑,或苔白如霉点、糜点。主病危重,难治。

以上所列危重舌象,是前人望舌的经验总结。临证参考这些舌象,对推断病情轻重,预测病情吉凶,具有一定意义,但也不能拘泥。同时病至危期,不仅影响舌象,也必然会有全身证候表现,故临床仍应四诊合参,综合判断,并进行积极治疗。

  临床常见舌象及主病

 

舌象

简 称

主 病

舌质

舌苔

 

薄 白

淡红舌,薄白苔

健康人;风寒表证;病势轻浅

白 苔

舌尖红,白苔

风热表证;心火亢盛

白似积粉

淡红舌,积粉苔

瘟疫初起;或有内痈

白 腐

淡红舌,白腐苔

痰食内停;胃浊蕴热

黄白相兼

淡红舌,黄白苔

外感表证将要传里化热

白腻而厚

淡红舌,白厚腻苔

湿浊痰饮内停;食积胃肠;寒湿痹证

薄 黄

淡红舌,薄黄苔

里热轻证

黄干少津

淡红舌,黄干苔

里热伤津化燥

黄 腻

淡红舌,黄腻苔

里有湿热,痰热内蕴,食积化热

灰黑湿润

淡红舌,灰黑润苔

寒证;阳虚

 

白而干燥

红舌,白干苔

邪热入里伤津

白而浮垢

红舌,白垢苔

正气亏虚;湿热未净

白 黏

红舌,白黏苔

里热夹痰湿;阴虚兼痰湿

薄黄少津

红舌,薄黄干苔

里热证,津液已伤

厚黄少津

红舌,厚黄干苔

气分热盛,阴液耗损

黄??? 腻

红舌,黄腻苔

湿热内蕴;痰热互结

黑而干燥

红瘦舌,黑干苔

津枯血燥

焦黄干燥

绛舌,焦黄苔

邪热深重;胃肠热结

黑而干燥

绛舌,黑干苔

热极伤阴

无苔

绛舌,无苔

热入血分;阴虚火旺

黄燥

紫舌,黄燥苔

热极津枯

焦黑而干

紫舌,苔黑干焦

热毒深重,津液大伤

白润

紫舌,白润苔

阳衰寒盛;气血凝滞

 

无苔

淡白舌,无苔

久病阳衰;气血俱虚

透明

淡白舌,无苔

脾胃虚寒

边薄白中无

淡白舌,中剥苔

气血两虚;胃阴不足

淡白舌,白苔

阳气不足;气血虚弱

白腻

淡白舌,白腻苔

脾胃虚弱,痰湿停聚

灰黑润滑

淡白舌,黑润苔

阳虚内寒;痰湿内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