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个故事,让全聚德传承150年!北京烤鸭背后的辛酸血泪史

 Confucius365 2018-01-08

有一个一百五十年老字号,全聚德。有一个专属于它的展馆,每每有人进入,第一眼所见,是那一面刻着一百个“德”字的墙,上面镶嵌着一幅鎏金馆名:“全聚德展览馆”,乃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所题。

“德”字,是全聚德最具有代表的一个字,这种独特设计方式,让所有观赏者浮想联翩,当然都是一些跟道德有关的故事。

回归客观的人文社会需求做事,道德,品德是人们行为生活的一种标准。做一个有品,有德的人,一个企业需要的人才,皆是以德为主。

那些形态不一的“德”字,记载全聚德从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中国集团。

当然,一个上百年的老字号,必定在漫漫长河中,演变着这样那样,美妙的故事,馆内的每一件代表着全聚德历史的物件,见证了它的一切。

第一个故事:不得不说的创始人

杨全仁,是全聚德的创始人,一个小本生意,演变成为现今的,拥有近万名员工的集团,是他始料未及的事。

杨全仁是河北人,也可以叫他寿山。他跟鸭子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十七岁那一年,那年因为逃荒,才来到北京。养鸭是他学的第一件事,喂鸭,杀鸡的技术根本不在话下。也因此开始了鸡鸭的生意。

全聚德是在1864年农历六月初六正式开张,百年基业也是从这里开始。那时他付出一切,买下了一个叫做“德聚全”的果铺。在经营之前,他曾找风水先生来看过这个小地方,风水先生是这么说的:“此地是风水宝地,但是太矮了,如果加盖一层,保你前程似锦。德聚全三个字会带来霉运,倒过来,必会为你冲去霉运。”所以,全聚德一名诞生了!

第二个故事:聘请孙大师

全聚德刚刚创办时,其实在北京市面上艺术数十家同行且都是生意红火的。精打细算的杨全仁为了能将烤鸭生意做好,经过四处寻觅,决定重金聘请孙师傅,他可是在清朝的御膳房待过,烧烤挂炉尤为拿手。孙师傅不负所望,将一身的烧烤挂炉的手艺带给了全聚德。首先改造灶台,将炉身加高加深,这样能一次性同时烤制十几只烤鸭。负责的孙师傅为了能有一套完善的烤鸭流程,进行改造提升,他的一些独门技巧成了全聚德的秘密武器。也因为如此,让全聚德的烤鸭外香里嫩,成为当时北京小吃中的翘楚。也让全聚德名扬京城。

第三个故事:开辟二楼

就像曾经风水先生说的那样,看着生意红火,决定加盖二楼。不过杨全仁没能看到新楼的诞生,因为在他六十八岁那年,病魔将他带走了。不过他的二儿子,庆茂,帮他实现了梦想,接管全聚德,终于在1901年,完成了二层小楼的建设,实现了他老爹的愿望。杨庆茂将店内一切设计都非常的精美雅致。现在在展览馆,你们还能看到当时这二层小楼当时的场景呢。

第四个故事:全聚德红火的原因

全聚德有一个九字家规:鸭要好、人要能、话要甜,这是把商业道德跟人品结合在一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一种生意理念。

这九个字是这样解读的:鸭要好:以诚信德为本。“进好鸭、烤好鸭、卖好鸭”,真正做到诚信不欺骗。

人要能:德与技都要“能”。老店里的所有人员,都要以“尽德修业、称德度功”为标准,才能让每个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不浪费人才,让技艺永不磨灭。

话要甜:顾客为衣食父母。店内所有人都要文明礼仪面带笑容,让客人感觉温暖。

第五个故事:用木桶来选择伙计

在展馆大家还能一到一个特别的东西,一个大木桶,这是他们选拨伙计所用。他们选拔的是能提得起载物三百斤重大木桶。只有气的七的人才可以留下,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机灵有力的人。全聚德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共有三十多员工,个个精明能干。这是全聚德成功的其中一个条件。

第六个故事:老店内的蜡像

展厅的老铺里,有这样的一个画面,梅兰芳、老舍、巴金先生同坐一起,看着倒是挺有趣的一个画面。

那是1950年,巴金来到北京,老舍与一些文坛巨匠以及梅兰芳邀请他来到全聚德聚餐,这三人的优异在当时还是一段佳话呢。老舍跟巴金关系特好,老舍写过衣服对联,对联里就有“巴金”的名字,他们在1934年初识,那时他们俩刚好在一起看梅兰芳的表演,两人因此惺惺相惜,成为挚友。老舍跟梅兰芳也是一对好友,在他们的纪念馆还能看到他们的合影呢。

第七个故事:首任职业经理人

在展馆内,有一对瓷碗,是民国时期的,这是全聚德掌柜李子明定制的。他的外孙女保留至今,并捐赠给展览馆。

里子明是杨庆茂请来帮忙经营小店的,因为杨庆茂并不是一个适合经营得人。这李子明聪明能干,有自己的想法,且为人和善。得到杨全茂以及店内人的肯定。甚至在1930年,杨庆茂去世后,还将全聚德交给李子明继续运营。他成为第一位外姓老板,我们成为首任职业经理人。

第八个故事:全家福

全聚德的“德”字,让所有员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每年春节十分,会进行集体拜年,然后一起合照,将照片寄回家乡,给思念他们的亲人。有这样一张照片,出现看全聚德二掌柜李之植的身影,在1940年离开全聚德,然后就一周后住在老家。2005年,全聚德集团还专程去看望了这位已是头法斑白的百岁老人。李之植写下了一句话:“祝全聚德永远长青”

第九个故事:全聚德老鸭票

全聚德的老鸭票呈红色,在同治、光绪、宣统年间都有发行过这样的票子。在过去老北京的人,在走访亲友时,都喜欢带着一张老鸭票子去送人,因为这样比较体面。老鸭票的昂生,让全聚德的生意更为庞大。

第十个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的烤鸭宴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全聚德的巅峰,四十年代为衰败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时代有战乱的存在,导致经济不景气,全聚德也在所难免。不过好在,在他们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北平解放了”。全聚德也因此获得新生。

1949年2月1日,莫文骅将军,在全聚德邀请英国记者阿兰来到全聚德,场地北平解放的消息。1949年2月10日,国民党起义将领傅作义邀请司令员程子华,在全聚德共进晚餐,二人谈天说地,程子华还夸赞傅作义识大体。同年2月12日,为了答谢傅将军,程将军在全聚德回请他,表示“再吃和平鸭”。

第十一个故事:国宴之选

大半个世纪以来。全聚德成为各国商讨重要会议的“准外交”场地。甚至还得到了在任命大会堂及钓鱼台国宾馆服务的资格。

1949年10月16日,毛泽东主席招待苏联来宾,会后,用全聚德烤鸭招待他,这也是全聚德第一次被端上涉外国宴餐桌。

1956年12月7日,毛泽东与陈云、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一起商讨社会,有一个最为重要,讲到:“东来顺、王麻子、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

第十二个故事:周总理与全聚德

要说全聚德的常客,要数周总理了,周总理跟全聚德感情最深,共27次在全聚德招待外宾,甚至还亲自将烤鸭推向全世界。

就连从来不吃烤鸭的桌别林,也因为他的热情邀请,吃上了烤鸭,还意犹未尽。当时的胡志明主席在生病时还想着吃烤鸭,周总理一听,立马吩咐下去尽快给主席送两只老鸭。全聚德为了保证鸭子在到达主席出还是保持新鲜不变质,特地将鸭子跟配料密封打包送给主席。主席收到烤鸭当时就特别开心,还跟驻越南大使王幼平一起享受美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8周年。

周总理是位特别和蔼的人,除了经常吃全聚德的烤鸭,还经常探望全聚德的员工。

第十三个故事:东来记鸭子房

当年,有许多鸭房,而全聚德的鸭子全部来自宫廷御膳的东来记得鸭子房。这家鸭子房在道光年间就开始养鸭,他们探索出一套最完善的养鸭方式,在当时是最适合用来烤鸭的北京填鸭。

摄影师马克·考夫曼在永定门东来记鸭子房,拍一组照片。有一张是手捧小鸭的小男孩,在2009年,通过媒体,全聚德才知道他是北京大学来增禄教授。虽然当时已经70多岁了,他是他还记得当时的情况,他不喜欢拍照,摄影师是拿一个带有皮套的美国计算尺诱惑他,因为实在喜欢这个东西,所以就配合他拍照。这把计算尺也成为了这位教授的珍藏。后来,连同自己的珍藏一起捐给展览馆。

这十三个最经典的故事汇聚成全聚德美好的历史。而全聚德展览馆作为全聚德百年历史的见证,全聚德人充满如诗般的梦想,每一次实现的梦想,都在为他积累发展脉络。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北京的过去,更加憧憬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