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给年轻的你 | 协和八

 雨偌yu 2018-01-08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不知道你姓甚名谁,现在何处,自从 12 月 25 日那天在学术会堂电梯里遇见你,我就一直想联系你。那天是圣诞节,也是协和医院博士后全院面试的现场。近千人大厅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来宾们全部是院长、主任、中青年医生骨干等医院精英层。对台上的面试者而言,这里既是秀场,也可能是刑场。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博士学位,只是参加第一轮面试的入场券。其中不乏海外归来、SCI 高分或是名声显赫者。台上已过两轮面试的胜出者,只有几分钟时间,通过自我介绍、现场答题等获得最后一轮不到 50% 的胜出率。计时器读秒声中,胜负差之毫厘,失误在数千人面前毫无遁形,气场强大者也时而掀起全场欢呼狂潮,令人联想起 08 年的北京奥运会鸟巢--没错,这就是一场医学生的奥林匹克,胜利者没有金牌,却可以获得一段新的异常艰辛和充满荆棘的旅程,或者可称之为跋涉之路--a bloody long trip

在几个带着哭腔匆匆离场的女生背后,我看到了面带稚气而又表情沉重的你。「你也来参加面试?」我问,你点头又赶紧摇头:「我是来旁观的。我是实习同学。」看到你使劲低头「看完压力很大吧?」我真诚的问道。「恩……」你点点头,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电梯门开启,就此别过,然而这一幕始终萦绕在我心中。

我想给你讲几个真实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血止住的那一瞬间,世界是安静的

樱花飘落的速度是秒速 5 厘米,动脉喷血的速度是秒速 5ml,同样的铺天漫地、红光灼灼。敌人很猖獗,而我们的队伍和武器,都很疲惫,无论是值班中的还是从家中赶过来的。内镜下的现场,十二指肠球部,如同一朵黑云,吐着蛇信子,一下一下,瞬间血液如火焰吞没一切。白天医生护士们一起献出的温热的充满着青春热力的鲜血,好似自来水一样被冲到肠腔里,变成吸引器里持续升起的暗红色液体。这病人之前久病不愈,好容易坚持到了临出院恢复进食,「吃多了」,有意或无意隐瞒的病史最终爆发出原子弹一般的力量—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动脉性出血,「明早再来烦我,我要睡觉!」他在被麻醉前还在瞻望呓语,咒骂着床旁忙着配血的护士们,脸白得像一张陈旧的宣纸,眼神飘忽如死神冉冉起舞。「没戏了」旁边的人说,「他的儿子就是不陪床,非要去和朋友聚会,现在还在路上,电话里要求医生积极抢救」。介入科的医生从家中赶来需要 1 个小时,外科医生正在急诊手术,需要 2 个小时才能接台。「这时放弃他就死定了,既然之前已经得到他和家属的授权签字,让我们用内镜再试一下吧。」你会说。这将是你将来很有可能遇见的一种场景。血止住的那一瞬间,世界是安静的。然而并没有完,你还要小心其他部位的出血,还要与周围熟识或不熟识的人配合着,掌控着治疗的最优化节奏,打完报告后还要冷静等待迟到的家属、观察他稍后的各种表演…..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并不是只有手术才会如此,是时时如此,张孝骞教授从画像、照片中看着你,在你的脑中、心中对你耳语着。医生有如孤独的船长,时常要面临未知的险境--惊涛骇浪或是美杜莎魅惑--做出最为正确的抉择,航向是患者的生死。你害怕了吗?还是有疑问?

张孝骞的爱情

「当病人终于康复时,我就会有一种爱情爆发般的幸福感,会觉得天是蓝的,树是绿的,迎面吹来的风都是甜的。」这是北京协和医院最知名的教授之一,前内科主任张孝骞教授—我的嫡亲祖师爷最打动我的一句话。你一定知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句他的名言。你也一定和其他医学生一样产生过疑问。这么小心谨慎固然是临床医生的职业需要,可是长期处于这种谨小慎微的状态中,人的控制力如何能做到持续紧绷?如何释放而自我回报呢?答案也许就在于这种爱情爆发般的幸福感。极限运动爱好者追求的是令人窒息的刺激和掌控生命的瞬间快感。医生的挑战多少有些类似。起步阶段,从成功控制一个患者的发热,到完美完成一例骨髓穿刺,都能体会到这种幸福。很快的,你会逐渐增加难度级别,挑战各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解锁各种技能点,从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中体会成功。

某一天,你会体验到院士的得气之境;在那个时刻,所有嘈杂都消失了,只有平和和静谧,你的目光聚焦于一处,手指微用力…..成功了,欢声雷动……从菜鸟到知名专家,这中间需要积累时间和努力是一般职业所无法体会的天文数字。作为医生这一种基于实践的职业,在一个具有世界上最大人口的国家的最顶级的疑难杂病中心,你所面临的挑战将是超越一切时代和地区,甚至堪称举世一流,面对这样的挑战,你怕了么?诚然,即使成功,也往往只是一小会儿,你多半是还没有爽够了就不得不马上考虑患者的下一步诊疗。最大的快乐,往往是发生在走道里偶遇你当年诊治出院的患者,TA 高高兴兴的和你打招呼,而不是在诊室里或病房里发出新的主诉。甚或是你无意中收到了患者的感谢信,或看到一本带有你的名字的书,里面讲述了你和 TA 的故事,在 TA 的字里行间里,你是那个了不起的协和 X 医生,你会笑着说:这真的是我吗?,然后莫名泪目。然而依然只能高兴一会儿,因为你还要增加难度,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好你的爱人,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们),缺了一个也不行,不然你的世界就缺乏了持续前进的热力和源泉。张孝骞教授家庭幸福,儿孙满堂,他坚持临床看病人直到生命的最后。如同他,相信你也会为医学心醉神迷的美丽而不可自拔。因此,简而言之,我建议你要像选择自己的终身爱侣一样选择做医生,理性、谨慎,忠于内心,选择真爱。

我们在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在中国做医生是没有多少物质回报,但是有其它的丰厚回报。数年前,一个老人刚刚度过 83 岁生日,突然腹痛、呕吐不已,他的外孙女那时还是个见习同学,亲手拿到了那张充满了液气平的X光片。没错,是结肠肿瘤导致的肠梗阻。老人因术后发生的腹腔感染住进 ICU 病房,他拉着偷偷来探视的外孙女哭得像个孩子: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没有多久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四分五裂的家。女孩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冥冥中选择了消化内科专业。当她结婚生子后,她并没有忘记这件事,一遍遍地去做科普讲座,一遍遍的执着的劝说家里所有的老人都完成了胃肠镜,然后居然在自己的公公肠道里发现了早期肿瘤,并且成功切除。故事就是这样被改写,似乎天道轮回,因恶果种善因而得善果。关键在于,外孙女作为医生掌握了战胜病魔的武器:先进的医学知识,并坚持应用于大众,最后惠及自身。「你在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这是医生最好的回报之一。」她说。

另一种回报的情况更为常见。6 年前,一个老妇人因为一侧颈部皮肤疼痛数月,挂了一个中医骨科的号,她一直以为自己是普通的颈肩痛,曾经自己在药店买膏药贴效果不好,希望能到北京市最著名的中医院寻找中医的治疗方法。第一次见面,医生就追问出来她的颈部疼痛伴有手麻的症状,开出来MRI的检查单,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老夫妇。然后,老夫妇一家按照他的指导,到另一家知名西医院完整切除了肿瘤。据主刀医生介绍,当时,那瘤子已经压迫了 3/4 的脊髓,再延迟一段时间,极有可能截瘫…… 时间一晃过了六年,这期间,老妇人经历了术后康复、家事纷繁,也看到了儿女们事业稳固、家庭和睦--悲喜交加的时光都走过,最重要的她仍然可以生活自理,而这一切都有赖于那个中医科大夫当年那关键的指导。她对医生充满了感激。而同样感激的还有她的子女,其中有两个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医生,因为担心打扰工作忙碌的子女,老妇人甚至都对孩子们隐瞒了自己的病痛。「我救别人的家人,我的同行却在拯救我的母亲」,这是她女儿当时最深刻的感受:「让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高尚性有了更深刻的体验。王主任让我们的家庭保留了完整和幸福,而他以前对我们而言只是个陌生人。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的存在会改变别人的命运,而这里面最好的一群人--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从来没有考虑过回报,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没错,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有这样一群陌生人英雄的存在。而你,也可以成为一名英雄,哪怕是看不到任何短期回报,你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的一言一行都可以让世界更美好。在你和你的家人需要的时候,你的战友随时可以成为你最需要的人来帮助你最爱的人。当然,最棒的你,就会有最棒的战友。你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缺口的圆

上个月,一个北京小伙参加某世界 500 强 IT 企业的工程师面试,他英国硕士毕业,谈吐得体,一群老工程师面试官认为他能力不足,然而考虑到刚毕业,可以再观察。经验丰富的公司老板亲自出马,问题是:你如果入职,准备住在哪里?小伙子轻松一笑:我爸是 XX 企业高管,在北京有好几套房子,在五道口就有房。于是乎,他被拒了。老板对不解的面试官解释:因为我没有看到他前进的动力。

我最喜欢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圆,但她是一个有三角缺口的圆,因此,她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三角,好跟他一起滚到幸福的地方去。她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由于她是一有缺口的圆,每向前滚一圈,就得停顿一下,然后继续向前滚,她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三角形。一路上因为走走停停,所以她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心里总是充满了快乐,这些快乐也让她更加坚定地找到适合她的那个三角形。终于有一天她真的找到了那个适合的三角形,真是天衣无缝非常合适。她很高兴的开始快速向前奔跑,可是慢慢她发现自己再也停不下来了,于是她也就再也看不到那一路的美丽和温暖。最后,她决定还是自己走,放弃这个她曾以为可以带给她幸福的三角形。

在我的版本里,这个圆通过不懈的努力补上了这个三角,然而,新的缺口马上就会出现,每当圆看到远处更美的风景,遇到更完美的圆,它就会出现更多的缺口。刚开始,它为此沮丧不已,为什么自己似乎永远不完美。然而它渐渐发现,自己看到的风景越来越引人入胜,自己的光芒也越来越美丽,更重要的是,它找到了很多很多不同形状的朋友,合作时可以变幻出无穷尽的形状,好似万花筒一般美丽。它最后成了很幸福的一个圆,接受了自己永远有缺口的现实,因为,缺口原来源于它的永不满足的心愿,也是它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

没有完美的医学生,也没有完美的医生。苏格拉底说过,当你所知越多,你就发现自己所未知的越多。在这个庄严美丽的象牙塔里,似乎所有人都自带光环,熠熠生辉,然而每一人心中都存有真实的恐惧,源于对自己弱点的了解,才会日夜不停、如饥似渴地学习、思考、挑战和实践。面试时如果能展现出过人的能力和成就固然引入注目,你对职业的热情和步入职场后如同马拉松选手一样的自我修养比前者更为重要。在这个补缺的过程中,你会体会到焦虑、抑郁、烦躁甚至沮丧,相信我,只有放手去做,努力去开始才会有机会获得成果。天道酬勤,这里不问出处,有教无类,你要注意的是追赶时间,成为勤奋善跑的兔子,而非坐而论道的书生。

寒冬暖烛

生老病死,都是我们工作的内容和思考对象。某年的圣诞节前夕,高大魁梧的 C 伫立在窗前,平静的打着电话,安排着自己的后事。他是直肠癌晚期近 10 年,多活的这几年,他觉得自己赚到了,很平静,很坦然。W 一如既往的安睡着,桌上放着生日贺卡和鲜花,他可能永远清醒不过来,无法看到他那美丽痴情的老伴每日投向他的宠溺目光了。他的同事几十年前葬身在一次空难中,而他因为某些原因被剥夺了那次出访机会。Y 在病床上唱歌,她在白天就是开朗的老太太,夜里却要梦见自己早已去了天国的爱人和孩子,再喧闹的访客也代替不了至亲在旁的温度,她的文字让人心碎。这只是我常规工作的一个下午所见,你如果有兴趣,可以来找我,我会告诉你这些人更多的故事,他们的名字一定会让你惊讶。是的,看到别人的人生故事,是我们的特权。有幸成为他们人生的见证者,也丰富了我们自己的人生。

人生如梦,过程中常常被各种欲望和标杆虐得外焦里嫩,临到终点才发现,你辛苦努力追求的并不见得能带来幸福感和令人欣慰的结局,陪伴到底的那个人,往往只能是自己的身体。留给自己的温暖,往往源于自己当初给旁人带来的温暖。我们不惜血本,倾尽全力,读着永远在更新的医书,码着不知何时能发表的文章,常常费尽千辛万苦诊断不治之症,或是治得了病改不了命运,甚或是救了别人牺牲了自己,像极了希腊神话中的西弗齐,为了和死神对抗,永远在推石头,永远在只差一步是脱手,再从山脚重新推起,永远达不到目的。所为何来?也许是因为,在这样不懈的努力中,永远有石头有机会越过山梁甚至山顶,永远有石头会有机会看到山脚下看不到的风景,西弗齐的存在对石头而言意味着一种希望。而石头的存在,能让西弗齐在人世间的存在充满了意义。好比冬日的寒风中,那一点点闪耀的烛光,未必能取暖,却能振奋赶路人的心,给Ta前进的动力。

我知道网上有很多故事所来无凭无据,我的故事却是来自于我 20 余年的医学生涯(从医学生开始)的真实故事,绝无杜撰,你一定看得出--有些主角就是我。你我虽素不相识,今天看到你,好像看到当年充满困惑和热望的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年,一路上,我的成长深受各位前辈、前辈、同辈甚至后辈的各种恩惠,分享给你的,是我这个老兵这些年最看重的真相,希望能给你些参考。

我希望,无论你将来是否前来参加博士后面试,无论你是否选择医生为业,希望我的故事,能在寒夜里振奋一下你的精神,更希望能传递给你,好似南丁格尔的那盏灯,成为永不熄灭的那束光。 

谨以此文,感谢、感激并感恩 2017 年以及之前帮助过我的前辈、老师、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和患者们。恕不能一一谢过,但你们给我的正能量都凝集于心。世界因为你们而更美好!祝你们新年快乐!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赖雅敏敬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