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冠王”王泽山

 半瓶水1955 2018-01-08

  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泽山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将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收入囊中。随后,一身黑色绒布外套的王泽山匆匆赶回南京,一路奔波,81的他看起来仍然精神矍烁。
  早在1996年,王泽山就曾问鼎国家技术发明奖,加上1993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位“80院士成为国内罕见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冠王
  让中国火炮傲视全球
  王泽山再次问鼎国家科技大奖的成果,来源于他退休后奋斗20多年攻克的世界军械领域的一项技术难题。这项发明让中国的火炮装药技术傲视全球。
  现代战争中,曾被称为战争之神的火炮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通常情况下,为满足火炮不同的射程要求,模块装药发射前需要在两种不同的单元模块间进行组合,如此操作既繁琐又费时。能够使用同一种单元模块,通过模块数量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对不同目标的打击,一直是国际军械领域梦寐以求的技术。
  但研发这种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绝非易事。令人自豪的是,凭借数十年的研究积淀、验证结果的反复失败和精确繁杂的计算,王泽山另辟蹊径创立了装药新技术和相应的弹道理论,终于研发出具有普适性的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有效提高火药能量的利用效率来提升火炮的射程。实验证明,我国火炮在应用该技术后,射程能提高20%以上,最大发射过载能降低25%以上。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多种武器装备和型号的研制。
  “以身许火药”60
  对于热衷拼搏和创新的王泽山来说,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意味着另一个研究方向的开始。
  1954年,抗美援朝的硝烟刚刚散尽,19岁的王泽山带着兴国强军的理想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选择了最为冷僻的火炸药专业。
  一次选择,一生无悔。王泽山说他这一辈子,除了能做火炸药研究,别的都不擅长。我的生活已经跟科研分不开了。一旦离开,就会感觉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1985年至1990年,王泽山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为消除废弃含能材料公害提供了技术条件。该技术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奖之后的他并未停留。含能材料的低温感是当时国际上难以攻克的尖端技术。1990年至1995年,王泽山通过研究发射药燃烧的补偿理论,发现了低温感含能材料,并解决了长贮稳定性问题,显著提高了发射药的能量利用率。该技术获1996年唯一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填补了这一奖项多年的空缺。
  除重大技术发明外,王泽山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是沉甸甸的。他撰写了14部学术著作、百余篇研究论文,为相对单一的发射装药学向火炮、弹丸、火药、弹道等多学科交叉发展奠定了基础。
  80岁还有一半时间在试验场
  王泽山的生活里从来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即使已经80多岁,他一年中仍有半年工作在试验场,足迹遍及全国兵工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
  由于火药的易燃易爆性,很多实验必须在人烟稀少的野外进行,这意味着实验条件的艰苦。尽管如此,王泽山从来不在办公室坐等实验数据,而是经常深入一线,亲自参加相关实验。
  对于王泽山来说,火炸药性能参数验证中的不确定因素多,实验过程也颇具危险性,只有亲临现场指导实验我才能放心
  但亲力亲为不代表单干,王泽山的团队建设同样漂亮。他常说:我所做的研究是团队共同的事业,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将我推到了现在的这个高度。因为基础好,团队里课题很多,近20年共承担82项课题,每位成员平均两项。
  获奖后的王泽山依然很平静,他说:在不给单位和科研团队带来负担的情况下,我会更加专心地思考一些理论问题或者写作。
  (中国教育报记者 缪志聪 通讯员 杨萍)
  中国教育报,2017110日,第三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