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教你快速高效地复习中医基础理论【袋鼠医学带你复习中医基础理论系列1】

 若不见亦不念 2018-01-08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中西医执医考试中比较容易把握的一个科目,复习好《中医基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否顺利通过考试。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复习思路和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重在理解,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中医学的两大理论体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都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本发展的。

首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框架。中基主要包含了16个单元,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养生和夭折。

这些单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哲学部分、生理部分、病理部分。哲学部分主要是中医的指导思想,包括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生理部分是中医对于正常人体各项功能的认识,包括藏象学说、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理部分包括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养生和寿夭。

其次,正确把握侧重点。中医基础理论主要是要掌握《内经》对阴阳、五行、藏象的论述。因中医、中西医医师考试容易逆向考考生们对《内经》原文的理解,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去掌握这一点。如“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说明阴阳的什么关系,“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是指脾的什么功能。

藏象的生理功能,脏与脏的关系、脏与腑的关系是高频的考点。比如肝与肾的关系,又称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同源。精气血津液考点需要掌握气的分类及来源、作用。如元气为肾精所化生、分布于三焦,主要作用是推动生长发育和生殖,温煦组织脏腑、激发脏腑活动。正确理解气血之间的关系,如补气法治疗出血的理论依据气能摄血,补气使气足,气足摄血以止血。

经络在中基中考的都是概念性的知识,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如经络分布为: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经络的走向为: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体质在考试中占比极小。

病因、病机、防治是占比较重的部分,复习难度相对也是比较大的,如邪正、阴阳、气血的失调;“内生五邪”的理解;防治的原则等。举例: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崩漏属于通因通用,“通因通用”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具有通泄症状的实证,首先必须是实证,其次用通利药物,最后具备通泄症状,三者缺一不可。

最后,反复理解重难点。中医基础理论的难点在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脏关系和治则中,大家在学习这四个知识点的时候要多花些精力。如阴阳的绝对性为阴阳无限可分、相互转化、比较存在。再如五行相克中的相乘、相侮,相乘是指过克,木克土,木太旺盛,克的太过则为木乘土;相侮则是指反克,木克土,但是木不及土,土反过来侮木,则为土侮木。希望大家在复习时候结合题目来复习,边做题边看书,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