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是无知者的保护伞,集中是精通者的摇钱树。” 2018年的投资以稳为主,以安全为主。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发给了行为金融学的大宗师理查德·塞勒,我们来看这个宗派梳理的2018年投资9大陷阱。 陷阱一:过度交易 很多投资者都存在过度交易的问题。这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高度相关。从结果看,频繁交易的总体收益低于市场的回报率。男性投资者因为高度自信,更容易过度交易。由于女性比男性的交易频率低,因此女性的整体业绩胜过男性。 陷阱二:不舍得止损 投资者会频繁地检查账户,一旦发现有盈利的股票或基金,就很轻易卖出;对于账户里那些亏损的投资,尤其是深度亏损的,却很少被卖掉,往往躺在那里,数年不动。 陷阱三:看重基金的历史业绩,忽略交易成本 指数基金的费用低廉,而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费用高昂。一般人最关注的内容是过往的业绩,认为费用是次要的,他们倾向于选择过往业绩突出的基金。事实上,基金的各项费用才决定基金的长期业绩。 陷阱四:对分散化投资嗤之以鼻 投资者倾向于在自己所了解的范围内,集中投资。这是巴菲特倡导的,可是巴菲特是价值分析的大师。对一般人来说,尽管跨资产类别的分散化投资被证明行之有效,投资者却只相信“不熟不做”。 陷阱五:狂热和恐慌 有市场就会有狂热和恐慌。但狂热不可能同时发生在所有金融品种上。有狂热的投机品,比如当前的比特币;有冰冷的投资品,比如当前中小盘的A股股票。一边是火焰,一边是冰川,这种现象叫做低相关性,也正是跨资产的分散化投资的核心。如果有能力感知某一市场的狂热和恐慌,就展开分散化投资,不需要精确,就能超乎常人。 陷阱六:跟风 发现某只股票最近涨得很多,或者发现周围的人都在买入股票基金,这时候轻易地做出决策。大多数人并不是最后的接棒者,往往在一开始的时候赚了钱,但是羊群效应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加上弥漫的赚钱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把更多的资金投进来,直到泡沫破裂,这时候,损失已远远超过之前的盈利。 想冷拒跟风?很难,站在十字路上,别人抢红灯,正在玩手机的你也必定跟着迈步,不信?去试试吧! 陷阱七:分散投资时,没有负相关 对于分散投资,没有理解其中的精髓。投资者把资金平均分成N份,在每只股票里投入相同的钱,这是幼稚的分散化投资。这样的投资组合还是集中在某一种资产类别上。真正的分散投资,是市场分散、资产分散和时间分散,尽可能地负相关,哪能只投在一个股票市场的独一类的股票上呢? 陷阱八:随意交易 没有纪律性。成功的投资者都具备谨慎思考的特质,而随意的投资者则通常拍脑袋决定。 陷阱九:组合的分散不足 分散不足,持有的证券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过于集中,相关性过高,遇到市场调整就损失惨重。由于复利效应,50%的亏损需要100%的盈利才能抹平,一旦发生重大亏损,很难再扭转局面。 2018年,谨防这九大陷阱。投资之前,先管住自己的手! |
|
来自: yh18 > 《2018政策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