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赏析2018年第七期推送 2017“人类大家庭纪实摄影作品展”。生活的细节处处展现,喜怒哀乐,柴米油盐。近百幅作品引人深思。 《梦幻之吻》 摄于泰国。 《深山里孩子的欢乐》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边缘,有一个来自边远贫困山区的人群,在这大山深处因交通不便,地势险恶,高山、气候恶劣、阻碍了与外界的交往。但是,都挡不住孩子们玩乐的兴致。2017年7月25日,抓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鲍家屯村。 《编鸟笼》 摄于贵州。 《专注》 四川盐边大山里的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平时生活中只有跟小伙伴一起玩耍,孩子们专注的眼神让人揪心。 《独龙纹面女》 2017年10月7日拍摄于中国云南独,中国云南龙江目前还生活者为数不多的纹面女,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Arthur》 《岁月》 摄于缅甸。 《进化》 《“Verhoogen”》 《卖蛋》 《移民》 印度有许多游牧团体。 他们从一个村庄到另外一个村庄的旅行车上寻找工作。 对于牧民组织来说,养牛是他们的众多活动之一。 本月早些时候拍摄的三张照片显示,在新德里西南约100公里处的拉贾斯坦邦的比瓦迪和塔普卡拉村附近,有一个这样的牧民游牧团体。 过去,游牧民族的大篷车曾经被骆驼或公牛所驱使。 现在他们使用更现代化的运输。 《人类家庭》 摄于克罗地亚。 《乡村节日》 摄于丽水龙泉。 《爱的力量》 《Dassenech部落的人口》 《生存》 摄于埃塞俄比亚。 《来自卡罗部落的人》 摄于埃塞俄比亚。 《头饰》 浙西缙云东方老人心中的美妆。 《on the run》 在比利时难民中心的一家人。 《欢迎到来》 新生儿与父亲。 《埃塞俄比亚哈马尔部落的一名家庭成员》 几年前(2011年),我和丈夫一起在埃塞俄比亚的奥莫谷(Omo Valley)的一个部落度过了一个月。 我们是家庭的一部分,参与了哈马尔部落的日常生活。 在开始时,不可能拍摄任何东西。 但有一位年轻的孕妇病得很重。 我丈夫去当地的一家药房买了一些抗生素,对她很好。 几天后,看到几乎治愈。 《一个夏天午后的热情洋溢》 摄于意大利。 《侗乡情》 摄于贵州黎平县。 《假日》 摄于广东。 《沉重的爱》 摄于四川。 《功夫不再年少》 2017年6月19日。江苏连云港-乌鲁木齐的火车卧铺车厢里。预计49个小时的行程,让天真活泼的娃娃们倍感无聊。这不:这个学过“功夫”的小帅哥使尽浑身解数找快乐。他的表演,给沉闷无聊的长途增添了快乐的笑声。 《古宅晨韵》 2016年7月1日广西灵山大芦古村一位老人,打破了宅院常有的宁静,让古村落充满着无比的欢乐气氛和韵味,大清晨拎起二胡在家的厅中拉了起来,爷孙仨在庆“七一”,奏支山歌给党听。作品纪实爷孙仨在奏享二胡乐韵的精彩瞬间。 《命运》 摄于印度。 《老茶馆》 摄于四川。 《客厅里贫穷的吉普赛家庭》 《休息》 我只是在一个森林附近散步,突然听到森林里面响起的牛铃。 Erika(18岁的母亲)和他的小孩Mirela以及Erika的兄弟Norbert是牛仔。 森林被命名为“可怕的山毛榉森林”,因为该地区充满了棕熊。 但是他们三个 - 埃里卡与米雷拉和诺伯特 - 整天都在这里(从清晨到深夜)在这个森林里清理二十头牛。 我拍了照片。 《家园》 摄于2016年5月,此组图片拍摄于埃塞俄比亚,原始部落的人们生存环境尤为恶劣,食不果腹,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很热情,而且非常好客,姑娘们在家园门口集体手拍大地欢迎客人,他们的笑容很有感染力,生活积极乐观。 《合作精神》 摄于成都布施 《听爷爷讲故事》 摄于四川。 《成长之路》 摄于非洲。 《笑谈人生》 摄于贵州。 《移动季节》 每一年,他们都会经过这里,把自己的牛羊,在冬天之前离开草原。 《每道皱纹述说故事》 《无奈的挑战》 《泡沐聚会》 《弹热瓦普的孩子》 拍摄于2017年,塔什库尔干,这是一个原生态的村庄,特别喜欢到这里拍摄,但随着快速发展再过几年我们就告别这样土房子生活的牧民。 《包饺子,过大年!》 老家山东农村,现工作在江苏太仓,接父母过来已经快3年了,因为工作原因,今年春节不能回老家过年,两个外甥女寒假一定要来陪姥姥,除夕,母亲带领孩子们一块开心的包饺子,并与老家开通了视频聊天,不时响起的欢声笑语,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年的味道。 《甘露颂》 大均乡是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的一个窗口,所拍当时是一个泼水节活动时的一个情景。 《抢财神》 《抢财神》(中国广东)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一、二十二两天,广东汕头市盐灶村举行独特的传统“抢财神”活动,活动中,一些被挑选出来的村民将庙里的神像抬出来游行,其他村民则竞相涌上前触摸甚至奇取,拖行神像。按照村里的老话:“老爷公喜欢拖,越拖越兴旺。”所以这一民俗活动盛事相传至今。 《欣赏》 大家一块欣赏手机拍摄的合影 《色达秘境》 《相濡以沫》 安徽省绩溪县家朋。 安徽省绩溪县家朋县家朋 《传承》 2017年7月24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屯村。这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雕第一村、地戏面具木雕省级非遗传承人周明在给儿子传授面具上色的工艺。 《旗袍秀》 摄于无锡市荡口古镇。 《跟着老人学“地戏”》 《大山深处的娱乐》 2017年7月26日,抓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傅家寨。 《幸福一家人》 2016年11月3日拍摄于印度恒河。 《洋娃娃》 2017年1月18日摄于孟加拉国的达卡,见到一位母亲牵着小姑娘的小手行进养着,小孩的小手拉着一个布娃娃,很有灵气,隨机拍下. 《过去和将来》 斯里兰卡人民是非常有益的,他们正在建立他们的家庭关系的生活时间。 斯里兰卡的古代人称为“VADDAS”,在斯里兰卡的人类遗产中是最重要的。 父亲去世后,瓦达斯社会中有许多领袖。 晚Thissa哈米是斯里兰卡着名的vaddas领导人。 在新的领导之后Thissa Hamy儿子Uruwarege Wanniyala Aththo&他的儿子。 《父爱》 摄于斯里兰卡科伦坡 《讲故事给妈妈听》 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 《紧密相连》 《欢乐一家》 摄于内蒙古。 《一家子》 摄于云南省。 《子孙》 摄于云南。 《卖年货的一家子》 《人性的光辉》 《无地方》 MarcAugè特别关注在经历越来越多媒体使用的社会中,孤独的矛盾传播。 非地方“是匿名的空间,没有历史和身份,经常在运送过程中经常有男人和女人不经常建立关系,这些图像的主体是沉浸在他们自己的领域,无法辨认的人们,这些人 生活,沟通,并在不明身份的地方进行抓拍。拍于欧洲一些地方。 《简单》 有时候,排除我们周围的一切可能是件好事。 《父母情》 母亲11岁时外祖父因病去世了,由于家境困难,12岁就进了日本人开办的手套工场当上了纺织童工,站在小凳上操作机器。解放以后,母亲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先后在建筑工地当力工,在菜场卖菜,晚上回来还要摊煎饼、做衣服,以微薄的收入和当购销员的父亲供养5个子女上了大学和中专。 父母亲一生劳碌,母亲12岁当童工。家里子女多,晚上回来还要摊煎饼、做衣服,赚点手工费补贴家用。如今他们已到耄耋之年,相依相伴的生活平凡而又真实。老两口一生不容易,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在子女们的孝敬下,父亲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
|
来自: yangguangxm > 《美图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