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能不能写活,除了用笔表现气息飞动以外,字的姿态,其实也是关键。 对与结字我曾将有过很多次讲解,仔细的人,会发现,很多时候,都是把字拟人化的去做分析。例如这些文章: 其实结字有很多方法,这其中,结字的正与侧,用拟人的方法最容易理解,我们看下面这个字:萬。 ![]() 美术字写出来的“萬”,再怎么变化,也是正面,因为基本上对称,人要是正面对着你,也是左右对称的。 但如果一个人侧着站的话,那么从你的角度看,就是不对称的了,如果一堆人,都正着对着你,画面就会显得单调,如果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姿态,画面会显得生动自然。 ![]() 你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每个人的姿态都不一样,所以生动,但整篇又非常的和谐,这就又是构图的内容了,但构图也是各个局部之间的组合而成,类似于汉字之间的组合,在书法中讲究呼应、避让等等。 ![]() 用人群作类比的话,美术字则类似于方 阵,追求的美是整齐之美,而艺术则追求的是自然之美。因此是两种审美取向。 ![]() 现在,我们再去看这个“萬”字,请仔细看10秒。十秒后,你应该会有“正面示人”的字感,同时越看这个字,就觉得越不像这个字(因为:为什么一个字会越看越陌生?)。 然后,我们再把王羲之的“萬”字拿出来对比,你现在看,应该会觉得非常生动: ![]() 这明显有着扭头一撇的姿态!你可以把她想象成回眸一笑的美妇,也可以想象成踌躇远眺的雄鹿。 ![]() ![]() ![]() 仔细来看此字的结构,左边往下沉,右边往上起,因此有了整体上的势,同时因为左边往下沉,所以右边的留白大,留白大,因此长线条会多,如此形成空间力量上的平衡。 最奇妙的便是,中间那一竖钩,没有平均分割“田”也没有平均分割下面的大框,让这个“人”有了眼睛,有了眼睛,便有了神采! 来看一段控笔班上课期间的片段,可以更直观的理解这个技巧: 古人的书法,大多会想办法写出侧势: ![]() 此字之眼在于左下角, 整体都很端庄, 但左下角想一个扭捏的小孩在垫着脚一样。 ![]() 此字的神态,一如右军。 ![]() 此字正面示人, 但气势汹汹, 上下之间,穿插避让。 ![]() 此字神态又有不同, 向左去打探一般, 犹如唐僧取经, 被河流截断去路, 俯身瞧了瞧湍流, 只有哭泣叹息。 ![]() 此字亦是向左而去, 如俯身探耳,听矮个子讲悄悄话。 ![]() 此字则向右探, 类似判官爬桌上,肩膀撑案, 听右边的师爷讲述案情。 ![]() 松雪道人的“萬”字, 又是站正了的白面书生。 “萬”字流变 ![]() 先讲这么多吧, 诸友慢慢消化,慢慢体会, 以上内容都是干货! 没明白的, 下方点赞、留言、提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书法临帖帮(lintiebang), 欢迎关注和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