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是易宝集团的CTO[(首席技术官)英文Chief Technology Officer,即企业内负责技术的最高负责人],易宝支付是国内线上支付非常典型的代表,尤其在“行业支付”上处于领军者的位置。 这样一个“技术型”企业的CTO,你一定感到很好奇。毕竟身边敲代码的以技术员居多,“CTO”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CTO过往史 陈斌提到,他首先是在国内读书,读到89年研究生毕业,就进到外交系统工作,做了两年多不到三年,93年正好有机会去新加坡航空公司工作,也是去做技术。 当时从外交系统出来,就是因为那工作跟原来学的技术有点不太搭边,陈斌就回到新加坡航空公司做大型机的汇编语言,说白了就是写代码,在里面做了七年时间,这七年时间主要就是各种订票系统,新加坡航空的很多地区的航空公司订票系统,都跟他们一起做过好多工作。 99年的时候, 陈斌去了硅谷。 === 在那次之后我就加入了一家公司叫日立集团在美国的分支机构,我做日立美国的集成总监。因为都是日本人,日本人比较细,做产品非常细致。就是因为细,他们对整体系统的集成概念不是特别强。一般我们在设计项目的时候,会讲到软件、硬件、网络、电子邮件、文件管理,所有东西都要齐,他可以每个都找到一个人,但是整个整合到一起的没有,我就是做那个总监,否则他们也不会请一个非日籍的人来做整个大总管去管这个事。 陈彬说,就是在认识了易宝支付的CEO唐彬还有余晨,经常在硅谷一起聚会。2005年,陈斌回来跟易宝的技术团队,把内部叫二代支付系统做起来了。之后回到了美国。 === 到美国就加入了诺基亚,我做他们的首席工程师,主要是做手机怎么在互联网上应用。比如说当时拿诺基亚的手机,那时候是N95、N92、E95、E90那种,我们拿着手机,你电脑在这,我可以从你这电脑上拿一个文件下来,拿一个歌下来,甚至你在电脑上可以看地图,当时就做这个,它不是触屏的,是小键盘。我做到08年初的时候,一年多,苹果就出来了,苹果一出来,诺基亚立马就完蛋。 === 这时候我就加入了美国做支付行业的,全世界做支付首屈一指的PayPal,去做他们的高级架构。当时的PayPal在07、08年的时候,是EBAYIN下面的一个子公司,还有一堆其他的小公司,都是跟我们在一个集团里的。当时我在EBAY上面的集团做高级架构,因为我在诺基亚做了手机,所以他们说,你是我们这里最懂移动的,你来负责移动业务,所以我就开始从一个人都没有,就在PayPal做移动支付,那时候也没有APP,是用手机上的浏览器,但是问题是手机千奇百怪太多种了,全世界当时算了有八九千种不同形式的手机,有的屏幕大的,屏幕小的,显示器高低的,横着开的,竖着开的。我们当时为了做手机支付,几乎是成箱成箱地买手机。因为我们在全世界有业务,你不能说一个手机在一个地方一打开,这怎么出来了,我们得保证每一个手机都能用,这方面当时花了很大力量,做了很多事,也给PayPal的移动支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后来的架构包括很多标准,都是当时我在的时候定的,所以我是当时做移动架构的基础负责人。 === 我在2013年的春节,从美国回中国的时候,在北京特别留了一整天,把易宝的整个技术就放在隔壁会议室分享给大家讲了大概两个小时,讲了美国在支付方面移动的经验。后来我们发现,很多那些兄弟都是我招进来的,还没有走,我走了,人家坚持下来了。后来唐彬和余晨商量说,你回来吧,你孩子也上大学了。其实确实我在EBAY位置是很好,因为EBAY的架构师有40多人,高级架构不到10个人,这些高级架构什么时候会出来,就是系统全瘫了,大家找不到问题在哪了,高级架构就出来了。 问:这种可能性很小? 陈斌:有,我经历过两次。当时在EBAY的CTO就来了,你给我讲这个是怎么工作的,你给我画一下。只有我们能讲得清楚,就是公司就那几个人,能把所有系统看得明白的,硬件的、软件的、网络的,你就说什么事你搞不清楚怎么弄的,我们从技术给你讲,这是我的一个工作。另一个是公司买小公司的时候,就要看看这哥儿们值不值得买,不值得买就算了,所以我们就经常去评估,到那个公司一看,什么技术、什么架构值多少钱,一看大概就知道有没有用,对我们当时PayPal是一个互补的作用。还有一个作用是给公司评估大型项目要不要做,做了要给多少钱。所以在EBAY其实活不多,但是位置很高,我就感觉发挥不了太大作用,你说机器总共全宕没几次,大型项目也没多少,但是美国这种体制就不管,你就专业做这个就做这个,老板不会管你说你没事干,老板关心你专业的事是否做好了。但是我觉得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所以我就觉得既然孩子上大学了,我就回来。 === 13年的10月回来了,当时是每两星期从美国过来一趟。那时候就跟大家开会,讨论,讲一些问题,来回的跑,大概飞了十几次,最后在14年的4月份彻底回来了,在这边几乎是三四个月才回去一次美国,就跟现在一样,做了集团的CTO,跟技术们一起把易宝系统再往前推进。其实我个人的经历大概就是这样,相对来说我是一个学这方面东西,又在自己不断成长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CTO。 问:可能您这一路走来都跟技术沾边,都跟CTO沾边,您经历过大型的公司,像诺基亚,也经历过一些初创公司,美国的中国的,您觉得对于CTO来说,初创公司和大公司,中国跟外国有什么不一样? 陈斌:在美国的小公司只有20个人,也有CTO,在美国的CTO像技术型公司,CTO往往是主导公司的产品技术,而他这种初创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产品技术,业务营销不重要。中国是反的,中国主导的是CEO,因为技术只是手段而已,我们更多的是实现某种市场营销的过程,所以CTO其实是一个更不被重视的角色,在中国,我是这么感觉。 问:大公司和小公司呢? 陈斌:像我在美国的这些大公司的CTO,技术上的权威肯定是绝对没得说的,但是在小公司的CTO,在我看来,小公司是美其名曰CTO,但实际是没有必要的,因为CTO的C是Chief Technology Officer,意思就是说,你有N个Technology Officer,但是这还有一个Chief,有一个老大的技术官,其实很多小公司的技术总监,是全部的从运维到研发到测试一手抓,所以会出现不会写代码的CTO不是小CTO这种事。其实CTO可以写代码,可以做运维,可以搞IT,也可以修机器,要是说不会修机器的CTO不是好CTO也行,就看好多国内对这种小型的公司CTO的理解,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在我看来小公司一般不需要设CT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