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君子有三畏: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宛平2008 2018-01-09
[转载]君子有三畏: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转载]君子有三畏: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从古至今,中国人从不缺敬畏,但现代性却似乎和敬畏无法相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我们不再敬畏鬼神,却依然需要敬畏。

 

这里所谓畏就是敬畏,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危险,孔子教我们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菜根谭》里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畏天命

 

以前人们相信命,但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他的思想有一个中心。他做什么事前,都是思量一番,觉得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可行可恶之事。“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信仰,信上帝、主宰、佛等。这些都是“畏天命”,从前社会等级分明,这种畏,用来维护社会稳定。现代人虽然破除了迷信,但依然要有所敬畏,“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规,万物有法则”,现在,自然、真理、规律就是我们需要敬畏的天命。

 

畏大人

 

这里所说的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职有多高,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才有成就。一个人再成功,总有他的父母、上级,让他敬畏,从而做事各自心中掂量再三,不轻举妄动。《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无所怕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心存敬畏,才能保持谨慎态度,才能有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孔子说小人“狎大人”,玩弄别人,一切都不信任,也不怕圣人的话,那会一无所成。

 

畏圣人之言

 

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这些都是圣人之言,阅读圣人之言,才能知古鉴今、心存敬畏。文人读孔孟之书,培养兼济天下的抱负,他们“敬”先贤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形象,“敬”是一种引人向上的力量。文天祥、方孝孺、史可法这些英杰都是遵从“敬”的感召。我们中国,时至今日,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多呢,还是无敬畏之心的人多呢?我们对于自然、真理,有多少敬畏?我们对于法律、道德,有多少敬畏?我们对于传统,对于文化又有多少敬畏?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在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形势下,面对纷繁世事,面对自己内心,每个人只有心怀敬畏才能有危机感,才能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守住自己的内心道德底线。

[转载]君子有三畏: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