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天津》·泥人张

 网罗天津卫 2018-01-09
【专题】话说天津

  中国彩塑的历史渊源流长,早期的彩塑多用作庙宇里供奉的神佛陵墓中陪葬。宋朝以后民间泥塑玩具开始兴起。到了清末民初,由天津民间艺人张明山开创的泥人张彩塑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彩塑艺术中脱颖而出,以泥人张为代表的天津彩塑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泥人张作品

  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8岁起随父学艺显现出过人的天赋,到了十二三岁捏制技艺就超过了父亲。他日常除了制作传统的泥塑玩具到市场出售外,还以身边熟悉的生活为题材创作一些细腻写实的肖像人物。

  1844年,京剧名演员余三胜到天津来演出。当时张明山才18岁,他通过余三胜唱戏时的一招一势,一些习惯动作塑造了一个“活余三胜”,一举成名,遂得“泥人张”的誉称。

  张明山一生创作了1万多件泥塑作品。他善于细致入微地刻画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注重人物的心理表现,静中求动富文人气,技法严谨流畅变化丰富,彩绘中善用粉色与重色的结合,风格典雅明快秀丽。慈禧太后70大寿时,内务府大臣庆珍就曾经进献过泥人张的泥人一匣,一直存放在颐和园的乐寿堂。

  到了泥人张第二代张明山之子张玉亭主理泥人张的时期,恰逢洋务运动后天津对外交流的增多,泥人张以独特而出众的艺术境界和审美品位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迎来了它发展的黄金时代。与泥人张第一代的艺术追求不同,身处急剧变化中的社会,张玉亭艺承家学多有创新他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作品注重反映平民的喜怒哀乐,善于从动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追求人物描绘的生动和情趣。

  钟馗嫁妹是泥人张彩塑艺术发展史上的代表作品之一。张玉亭借这组善恶迥异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一名民间艺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标志着泥人张彩塑的创作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思想境界。

  就在艺人生活陷入困境泥人张彩塑的发展几乎停滞之时,新中国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泥人张第三代张景祜被聘请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不仅在总理的关心下收了徒弟,还在政府的安排下,到中国的十几个省市采风,去感受时代的变化,时代的风貌注入了泥人张第三代的创作风格,作品有着较强的工艺性和时代感。

  1959年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成立,在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的主持下,泥人张第一次面向社会招收学员,泥人张彩塑的创作从封闭的家族式走向了公共创作,发展成为社会性艺术事业,泥人张彩塑重新焕发了生机。在1963年的泥人张彩塑艺术展上,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特别为泥人张彩塑题词,用泥造人首女娲,明山泥人锦上花,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岁月的积淀时光的历练,泥人张彩塑在继承中发展传承中创新,更多地呈现出创作的多样性,如今不仅泥人张的后代们继续为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发展倾注着心力,大量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的加入也让泥人张彩塑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天津电视台国际部提供文稿 北方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