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傈僳族“爬刀杆”

 漾濞彜乡文学园 2018-01-09

傈僳族“爬刀杆”

                                                作者:熊君  
    在漾濞县漾江镇金盏村三厂局傈僳族中至今还流传着爬刀杆这一传统习俗。爬刀杆傈僳语“阿堂得”。每当爬刀杆来临,方园几十里的傈僳族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中央竖立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其中包括点花、点刀、耍刀、迎花、设坛、祭刀杆、竖杆、祭龙、上刀、折刀、下火海等步骤,其间有一套严格的仪式。
  节日中的男女老少则手拉着手围着刀杆,歌舞狂欢。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赤脚跃上刀杆,踩着利刀,双手攀扶刀口,口唱吉利话,一级一级向上爬去,爬至顶端,向五方播散五谷、钱币、圣水、糖果,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健康。
  关于刀杆节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明代兵部尚书王骥受朝廷派遣,率兵马到云南边陲傈僳族居住地区部署军民联防,平息叛逆,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赶走了入侵的敌人。为了使边境民富兵强,他带领傈僳青年习武练勇。后来皇帝听信谗言,毒死王骥。傈僳族人民即以过“刀杆节”的方式纪念这位爱国将领。
  刀杆节是傈僳族人民自然崇拜的产物,再现了山地民族翻山越岭的生活经历及攀藤负葛的艰苦卓绝精神。更是傈僳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傈僳族"爬刀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