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2课 仅仅因为思想,一切都将不同
思想是精神活动,也是精神所有用的唯一活动,是宇宙的创造性法则。 如同所有其他自然现象一样,振动是思想赖以保存的普遍原理。想法将导致振动。 第II.3课 完美人生的伟大规律——引力法则
它是非善非恶的,是中立的。它的结果总是与个体的愿望密切相关。 在我们能够从原始状态想意识发育的智性状态进化之前,必须先长出根(即思想);从意识状态的纯智性状态发育到认知意识的有意识状态之前,我们的根就包含理性因素的思维。如果违背这一规律,我们永远只是规律的创造物,而不是它的主人。 当我们抱有负面思想的时候,引发了破坏性的反应,是我们变迟钝,神经作用减弱,导致身心消极,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反之,如果抱有正面思想,身心就会抵御疾病的侵袭。 第I.5课 内在的富足引来外在财富
一切力量,一切成功,正如其counterparts一样,皆源于内心。打败软弱的制胜法宝就是开发我们内心的力量。 真诚是一切幸福的必要条件。每一次与其相左的行为,都会削弱我们的立足根基,导致不和谐、甚至失败与混乱。 第II.6课 成功需要一种追求成功的动机
简单亦是、自我意识、宇宙意识是意识的三种层次。 第II.9课 内在信念是健康的保证
在生命的身体、心理、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组成人的实体元素和力量都正常而和谐地振动时,才会有所谓的健康。 防治疾病的唯一手段就是“服从规律”。 Alfred T 斯科菲尔德《心智的力量》(The Force of Mind) 精神因素是所有器官紊乱的控制者。 第II.11课 你必须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
Henry Brooks《自我暗示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Autosuggestion) 康复的力量其实就潜藏在我们自己身上。 尝试用精神方法对人进行暗示:当ta睡着的时候对ta讲话。 第II.12课 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
烦恼可能就是病因,只能从精神上分析,从潜意识中找出恐惧的原因。 对这样的病,用心理方法来治疗:每天在心理上攻击这个病因,让自己从心理上战胜这个心结。 Fredrich 皮尔斯《我们的潜意识心智》(Our Unconscious Mind) II.16 以祈祷培养希望
*查找关于“祈祷”的论文(沃克信托基金会) 第二课 习惯的策源地——潜意识
o思维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的思维,直接、无意识;一种是引导思维,有意识、有逻辑、富有建设性。当我们充分利用我们的引导思维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把主观和客观完全统一,就会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也就是说,我们的意识具有创造力,可以对客观环境发挥能动的作用,其成果会在我们的外在世界表现出来。这一法则就是“引力法则”。 第十六课 心灵印记和精神图景
视觉化是一个行之有效、妙不可言的方法,但是它必须受到意愿的引导,我们绝对不能任由想象力毫无节制地放纵。想象力是一个糟糕的主人,却是一个称职的仆人,除非受到很好的控制,否则它就会使我们陷入五花八门的空想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结论中。如果不加以分析检验,我们的心灵就很容易接受各种似是而非的注意,结果导致精神的混乱。 第十七课 渴望中诞生希望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力量来自放松。完全放松下来,不要对结果忧心忡忡。集中心神意念,不要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去做什么。对关注的目标凝神思考,直到你的意念完全与它合而为一,直到你再也意识不到别的东西存在。 第二十一课 改变人格彻底改变环境
我们所身处的环境与生活就是我们内在世界的外部显现,我们固有的心态会折射至行为与客观世界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