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天疯狂读书报告

 哲佳 2018-01-09

从大年三十开始,我开始疯狂看书。

或许是在珠海过年的生活太过于无聊,也或许是因为最近几个月为了赶书稿写了太多东西而把自己给掏空了,我急于补充一些新的知识、新的词句、还有新的修辞。

这30天的时间里,我一共看完了15本书,其中一本用喜马拉雅听了一遍,然后用 Kindle又看了一遍。这15本书里,短的大概十万字,长的三十多万字,几乎都是小说。而且都是我挑选的一些值得反复推敲学习的经典书目,没有机场畅销书,没有网络文学。其中有几本我在年幼时或许看过,印象不深并且以当时的年纪理解不太深入。至于书目,我看完后都及时更新在豆瓣上了,这里便不赘述。

如果不是因为中途去贝加尔湖玩了一周,我应该还能再多看两本。

15本书,或许是我去年全年的阅读量的了。在如今匆忙的生活中,大多数有正当职业的年轻人一个月能看完一本十万字以上的书已经难能可贵了。

这些书中多半是在珠海看完的。在珠海的家里没有太多我的个人物品,不像在北京的书房里我永远有捣鼓不完的零散玩具,永远可以让我分心。而且优美的自然环境及宜人的空气让人更能击中精力看书,而在北京被暖气烘得很舒服的房间里,缺氧而导致人不那么容易聚精会神。珠海也没有太多地方可以逛,我每两三天去一次书店,可惜豆瓣年度排行榜上的很多书在当地没有卖,在书店的公用电脑上查询,也只得样书一本。有意思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居然看到我翻译的那本书在架子上占了个好位置摆着,已经快被翻烂了,很明显因为太贵只有人看没有人买。

在珠海我基本能保证一天看一本书,回到北京后,我仍旧制定了每日一本的计划,但是执行起来完全不可能。时间被切割成无数碎片,很难有不被打扰的一两个小时能用来阅读,并且由于过完年后,社交关系慢慢恢复常态,很多杂事需要处理,时间就真的在指缝中消失了。


30天里收获最大的是:自己整理出来了一套快速阅读法。各种快速阅读的诀窍我曾在不同地方看到过,但是终究还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最适用。

这些方法包括且不仅包括:

忽略人物名称。从小阅读外国文学时我最怕的就是人名,老外的名字很长很复杂,其中以俄罗斯文学最烦人,动则十几个字的名字,而且大部分的字还一模一样,另外看《百年孤独》时也被混乱命名以及给家族中隔代重复取一样名字弄得很崩溃。我经常翻了一页就分不清楚谁是谁,于是自己脑子会弄得很乱,进而放弃继续读下去的。现在我看外国文学不再注意名字,记不住就记不住,甚至脑袋里可以用 A 或 B 来替换出场人物,至于他到底叫什么,反正是音译,能不能记住、能不能读出来、能不能写对字从来就不重要。

一目多行。一目十行地看书不太可能,甚至也对不起作者,但是可以让自己一目两行或者三行。针对不同的书籍,我看的行数不太一样:科幻类的得一行行看;传统文学可以三行一起看去捕捉其中关键字,反正废话也特别多;而面对一些现代作家的不知道是散文还是随笔还是什么滥竽充数的东西,一眼看半页都不过分,完全筛选不出来有营养的东西。不过有些佳作确实值得反复品尝,文章开头我提到的,有一本书我用喜马拉雅听了一遍(严格说是一遍半),然后再看了一遍文字版,因为它实在太过优美和场景化,那几十万字就像是被精心设计过的,以至于我看了还想再看。它就是《我的名字叫红》,曾经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它在我的书单上睡了很多年,终于值得。

一口气尽量多地阅读。趁着自己终于拿起来书,就尽量不要停下,我总是给自己设置个小目标,比如这一次看一章,那看完这一章之前就不干别的事情,不摸别的任何设备。我会把书签先夹到预计目标的那一页,离书签越近,倒是越专注,反而往往能够再把书签往后移动10页也不停下来。而用 Kindle 看书时,我习惯根据全书的长短,来告诉自己这次看10%或者20%,大拇指一直摆在翻页键上,不看到预计位置不停。

挑选合适的背景音乐。只要身边有音响,我一般都打开豆瓣电台或者别的什么在线电台,找一个纯音乐的兆赫,或者英文歌的也行,总之不能是国语歌或者粤语,歌词和正在看的书文字符号重合的话非常容易干扰到。不知道为什么,戴耳机反倒不能专注看书了,或许脑袋上两个眼被堵了起来影响了大脑?当然听音乐看书会有副作用:节奏明快激烈的歌曲我会马上略过,但是凄美哀伤的旋律会放大情绪,如果刚好看的是代入感很强的章节,那么音乐的衬托会让人变得情绪低落。也是个麻烦事。

最有感触的便是上述这些,其实能够做到这几条,就会发现看书的速度已经加快了很多,并且也真正读进去了。可惜的是,如今市面上畅销书多,但是真正的好书不多,而且有些还不错的书里某些章节部分可能真的是为了凑页数而放进来的。除了我读完的这15本书之外,其实这个月也有大概5本左右的书看了一部分而放弃了,因为我已经预感我从那几本书中获得不了任何东西,只能是浪费时间。


读书是件好事,这谁都知道。读书不是为了舞文弄墨不是为了张口就引经据典,读书能够让你处在有限的空间里却无限地扩展自己,读书的过程是吸收新营养的过程,是打败旧的自己的过程,也是描画新的远方的过程。读书以及读书这件事情,会让人变得更加平静,而在平静中还能得到某种力量的守护,而这也正是浮躁社会中我们所没有条件去做到的。

我打算把快速读书计划持续下去,毕竟我是个不上班的人,一天中比职场人士至少多了三个小时能够用来阅读。因为杂事所限,也许降为每个月看10本书,这样一年下来能看100本书以上,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读的越多,不懂的反而越多,求知欲也就变得越强,如饥似渴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曾经的自己只顾着赚钱,占据越多物质也就越无知,而读书就是为了让人知道,自己到底有多无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