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护领导形象”源远流长

 黄律师的书屋 2018-01-09

中国人爱“面子”,对个人“形象”很重视,尤其是有身份的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如果是“领导”级别,那“形象”更是必须维护好的。


这种“爱面子”“维护领导形象”的做法,是很有“传统”的,可以上溯到远古年代。


殷商,是神权时代,是鬼神观念盛行的社会。因为那时人们尚处蒙昧时期,对大自然茫然无知,把“天神”、“地祇[民间传说,地祇是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等]”、“人鬼”等都作为顶礼膜拜的对象,这便是所谓的“殷人尚鬼”之说。一些有关“神”的学说就是在那时萌芽,并随着文字的出现而被记载下来的。


“儒”从何而来?经过周密考订,胡适提出“出于祝宗卜史说”,也就是“出于社会职业说”。那时的“儒”,一是懂点文字,会简单的记录,二是以占卜巫术为生。大致“儒生”二字便由此而来。


这些“儒”是殷人的教士,在六七百年中逐渐变成了人民的教师。他们的职业还是治丧,相礼,教学……”(注:华东师大版《胡适的自传》)


说明“儒”在孔丘之前已存在。


为啥要说到孔丘?是因为这个人非常爱礼、礼仪、礼节[但这些“礼”是服务顶层上层的,老百姓享受不到]。他是华人保守学说的鼻祖,周礼就是在他的极力倡导下逐步发扬光大起来的。


大家知道,孔丘出身在没落贵族家庭,他爹与一女子在山丘野合诞下了他,取名“丘”。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反而更加在乎自己的出身和贵族身份,更要强调对贵族的礼仪、礼节。


殷商亡后,儒者作为旧朝的贵族遗民沦落社会中,为了“鬼神”信仰和旧贵族利益而成为反抗周朝与复辟殷商的一支力量[与反清复明的明朝遗老有点类似]。周为了天下安定,周公制《周礼》以平天下之纷争。而周公也可能出于争取殷商儒者的支持,或者请儒者制定,基本沿袭殷商礼法,而终成《周礼》。


清末民初,章太炎综合他人观点,提出“太古始有儒,儒之名出于需”的设想。周朝时的儒,其实就是殷商时的贵族后裔。周代殷商,他们家道中落,流落世间,失去了往日的荣华富贵,当然于心不甘。 


周礼是周朝封邦建国下的诸侯贵族礼仪,礼不下庶人的。自然当时的贵族阶层认为很合理。而孔子提倡这些,是想恢复旧秩序而已。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大夫以上阶层享受的“特权”之一。礼记曲礼: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东汉郑玄注云:刑不上大夫,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八种罪行]轻重,不在刑书。老百姓可以刑讯逼供,“有身份”的不用刑,刑罚另定的意思。


也有解释说,礼,是官家的礼仪,小百姓没有那“人力物力财力”去办这礼仪,也没有那权力。


所以,周礼,以及以后有关官家的礼仪活动,就是一种“特权行为”。


关于周礼,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早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孔丘是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他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他主张“为国以礼” ,“克己复礼””,并积极倡导人们“约之以礼” 。


《周礼》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1.吉礼,即拜祭的礼仪;2.凶礼,即凭吊的礼仪;3.军礼,即军事活动礼仪;4.宾礼,即外交礼仪;5.嘉礼,即君王及王族册封、过节、出行、婚配等的礼仪。


从以上周礼的主要内容看,都在刻意突出一种“宏大”的气氛,营造一种“威武”的气势,维护一种“高大”的形象。的确是一般老百姓不可能做得出来,也无法享有这个待遇。


随着周朝廷日趋衰落和诸侯国的崛起,周礼在其他诸侯国继承延续了下来。而孔丘的“克己复礼”复古志向得以继承和发扬。


随后的秦、汉、三国、晋朝等等后世皇朝,在继承了周礼的同时,增加了很多有关礼仪方面的讲究和排场,并日渐成为维护皇家形象,维护“最高领导”和其他“领导”形象的固定仪式,一代又一代地发扬光大起来了。


比如,以前皇帝出行要有仪仗和护卫,沿途要封路,普通百姓要回避,不能冲撞或影响皇帝车驾通行。皇帝参与什么活动,现场要“清场”,不能有闲杂人等。其他官员出行,也有相应的要求,虽然没有皇帝出行那么“牛掰”,但官员也有相应的仪仗和护卫,老百姓也要回避,等等。


由此延伸,有关皇帝皇族,甚至官员本人,或其家人,出了什么丑事,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甚至残害百姓的事情,能瞒则瞒,能不让大众知道就不让大众知道。这“举措”还美其名曰:维护皇帝、官员的高大、美好形象。


西方没有孔丘,所以西方人不太注重领导人形象,领导人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难怪有人感叹:中西两重天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