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炳《二泉映月》为何在南京被“发现”(组图)

 笑和尚1 2018-01-09
今年是音乐家“瞎子阿炳”诞辰120周年。10月11日晚,一场纪念阿炳的音乐会在南京紫金大戏院上演。阿炳的代表作是《二泉映月》。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流着热泪说:“这样的音乐只应该跪着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阿炳的《二泉映月》和他的音乐遗产差一点随他的患病离世而失去,是当时一位在南京求学的无锡学生黎松寿偶尔试手,才被专业人士发现。因此,《二泉映月》和南京也有一种深厚的渊源。
1948年,年仅27岁的黎松寿当时在南京铁路部门就职,因自幼酷爱二胡,拉得一手好琴,经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杨荫浏力荐,黎松寿进入设于南京古林寺的国立音乐院进修学习,师从音乐教育家储师竹先生。
黎松寿是无锡人,从小和阿炳是邻居,并且和阿炳结成了忘年交。阿炳还亲切地称呼黎松寿为“松倌”。受阿炳的影响,当时的黎松寿也会拉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
回头再来说说当年设在古林寺的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乐院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高的音乐学府,抗战时期搬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国立音乐院跟随着国民政府迁回了南京,其校址选定在南京城西古林寺附近,只有几座茅舍,教学条件虽然非常落后。师生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学习,很多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从这里走出。
有一天,在国立音乐院的教室里,上课之前,黎松寿照例先拉一两段与正课无关的曲调活动活动手指。拉什么曲子没有什么准备,完全是即兴。无意间,他拉了一段幼年在无锡老家跟阿炳学习的二胡曲子(后命名《二泉映月》)中的某一节旋律,并顺势拉了下去。
一旁的储师竹听了之后突然双眉紧锁,侧耳细听,不待黎松寿拉完,忙说:“停一下,停一下,这是什么曲子?”
对老师突如其来的提问,黎松寿感到吃惊:“这是我们无锡民间艺人瞎子阿炳上街卖艺,边走边拉的乐曲。”
“你能完整地拉一遍吗?!”储师竹迫不及待地说。
凭着清晰的记忆,黎松寿完整地把它演奏了一遍。凝神屏气听完后,储师竹用异乎寻常的口吻说:“这是呕心沥血的杰作啊!”
接着,储师竹又问黎松寿是否认识这位作者,黎松寿告诉他,自己和阿炳是“忘年交”。
储师竹一时兴起:“今天咱们不上课了,专门来聊聊这个阿炳。”就在二人聊阿炳的时候,同在国立音乐院任教的杨荫浏教授(时任国立音乐院国乐组主任)也走了进来。他问道:“你们是在说阿炳吗?我也认识他,他还是我早年的琵琶老师呢。八年抗战时我在大后方,很久没有见到阿炳了,他的近况怎样?”
原来,杨荫浏在11岁就曾向阿炳学习过三弦、琵琶,之后,二人又有过两次接触。抗战爆发后,杨荫浏到了内陆,从此他们失去了联系。
黎松寿简单扼要地把阿炳的家庭身世和坎坷经历讲述了一遍,并告诉杨荫浏、储师竹老师:“除了这首曲子外,还听他拉过其他几首,但已记不完整了……”
当得知此时的阿炳已长期在家休养,时常咯血,勉强糊口度日时,杨荫浏非常担忧:“下次回无锡,务必代我向他问好。”继而又神色凝重地叮咛黎松寿:“要设法尽快把他的曲调全部记录整理,不能大意失荆州。再耽误就恐来不及了,一旦失传抱憾终身。”
1949年4月下旬,南京和无锡同时解放。但阿炳已病入膏肓了。1950年6月,身在南京的黎松寿得知消息阿炳的状况,立即致信已调往天津的杨荫浏教授,反映阿炳生命垂危,建议速来录音,抢救阿炳的音乐遗产。
1950年8月下旬,杨荫浏和另一位著名音乐教育家曹安和教授来到无锡,要黎松寿与阿炳约定录音日期,并找到一安静场所,以免杂音干扰。
9月2日19时30分,在无锡市佛教协会所属的三圣阁内,阿炳身背琵琶,手执二胡,穿戴得很整齐,梳洗得干干净净,在老伴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录音机启动,钢丝带缓缓地转动。阿炳拉的二胡一下子拨动了每个人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曲子一终,杨荫浏带头鼓掌:“太妙了,太妙了,难得啊,难得。”
当问到这首曲名时,阿炳沉吟良久地说:“那就叫它《二泉印月》吧!”
“二泉,明月交相辉映;月映泉,泉映月,令人神往,好典雅的曲名。”杨荫浏来回踱步,表示首肯。
曹安和联想到苏东坡赞美惠泉山的名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便说:“泉以名著,曲以泉名,名泉妙曲相得益彰,定能饮誉于世。”
听着老师们的赞扬,黎松寿走近阿炳跟前征求意见:“无锡有个映山湖,二泉印月的‘印’字,可否改成映山湖的‘映’字?”
“改得好!”大家纷纷赞同。于是,《二泉映月》的曲名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黎松寿先生长期在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担任音乐系教授。2010年5月,黎松寿在南京去世,享年89岁。谢如璧
瞎子阿炳。
音乐家杨荫浏。
本期题字:黄昱炜
《老南京》2013年第245期
Email:yufeng@jlwb.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