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曹真:是他的儿子曹爽断送了魏国

 梦想童年594 2018-01-09


  曹真(?-232年)字子丹,是曹操的族子。他父亲跟随曹操起事,后为人所杀,曹操收养曹真,视为己出,从小让他与曹丕在一起生活,等于是曹丕的铁哥们。他力气很大,曾手射猛虎,极得曹操赞誉。他与曹纯(见曹仁篇)一样,也统率过曹操的虎豹骑,因讨贼立功而被封为灵寿亭侯。

旁白:曹操的“虎豹骑”可说是精锐中的精锐,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虎豹骑的指挥者几乎都是曹操本家最信任的勇士。

 

             开始主持西部军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夏侯渊在定军山牺牲、汉中落入刘备之手后,西部战线突然吃紧,曹操任命曹真为征蜀护军。曹真自此转入西部战线,成为以后与诸葛亮对阵的主将。

次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与曹真的关系非同一般,既是亲戚,又是密友,所以曹丕继位后,即任曹真为镇西将军,统辖雍州、凉州军事,实际代替了夏侯渊的地位。公元222年又奉召回京,担任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军事。

旁白:曹真的“火箭式”提拔,既说明曹真是曹丕的“铁哥们”,又说明自曹操过世后,曹操第一代打天下的“铁哥们”,非死即老,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以曹真为代表的第二代将星开始“闪亮登场”。

  魏、吴联盟,击败关羽,刘备为报杀关羽之仇,兴兵伐吴。曹丕认为时机来到,错误决策,想趁吴、蜀两家争斗、吴国后方空虚之际,进攻吴国。命令曹真负责围攻江陵,但因吴方已有准备,无功而返。

 

                  受遗诏辅政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任。曹真以中军大将军身份奉遗诏辅政。同时辅政的还有曹休、司马懿和陈群。曹真和曹休都是第二代曹氏宗室的大将,曹真负责西部战线,对付蜀国;曹休负责东部战线,对付吴国。曹休以征东大将军兼领扬州牧,但曹休基本是个庸才(见曹仁篇),因接受假投降,被吴军打得落花流水,活活气死。后调司马懿镇守宛城,才顶住了吴国的进攻势头。

 

            两次给诸葛亮以沉重打击

统管西部战线的曹真一直与蜀国对峙。应该说,曹真虽然也是靠亲戚关系获得“火箭式”提拔,但还不是一个庸才。在诸葛亮公元229年春第一次北伐时,曹真领导下的将军张郃,在街亭大败马谡(见张郃、诸葛亮篇),迫使诸葛亮损兵折将,全军撤退。

曹真预见到诸葛亮下次可能要从陈仓进攻,安排郝昭坚守陈仓。果然次年春天,诸葛亮又以绝对优势兵力,企图攻克陈仓,从陈仓进入关中。但诸葛亮在城下顿兵二十余天,始终无法破城,最终以粮食耗尽,被迫无功而退。这两次给诸葛亮以重大打击的漂亮仗,与他的领导决策是分不开的。不久曹休去世,他升任为大司马,赐予像萧何那样“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高规格礼遇。

旁白:魏当时大司马的官衔似乎高于大将军,汉朝也有大司马低于或相当于大将军情况的。

 

               天不作美,伐蜀无功

公元231年夏,曹真鉴于蜀汉屡次侵犯边境,准备集中兵力主动出击蜀汉,以消除后患。当时朝内和战两派分歧严重,陈群等一帮文官认为发动战争,劳民伤财,且无必胜把握,反对出兵,但曹叡还是支持了曹真的建议。当曹真离京西征时,曹叡还亲自前来送行。

  这次战役曹真雄心勃勃,准备一举消灭蜀汉,他自率主力自子午谷进入汉中;又令司马懿沿汉江向西,会师于南郑;另又派两路兵马分别从斜谷、武威进入,声势浩大。可惜天公不作美,连续淫雨三十多天,路上泥泞不堪,走了一个月,才是一半路程;再加栈道断绝,行动更加困难。诸葛亮以逸待劳,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于是在众人反对声中,曹真只得黯然收兵。此次出兵,花费浩大,却又劳而无功,对曹真的打击是巨大的。他知道东有大江阻隔,东吴大将陆逊算无遗策;西有悬崖险道,诸葛亮更是神机妙算,一时都难以消灭,遂郁郁寡欢,于次年因病而亡。

 

              曹真去世,军权旁落

曹真去世后,儿子曹爽继任。曹爽跟明帝曹叡幼年时即关系密切(与曹真跟曹丕的关系一样),所以曹叡即位后,就一直受到曹叡的提拔与重用,从散骑侍郎一直升到武卫将军。但曹爽这个武卫将军是只管宫廷警卫的,并不管前方打仗。曹真一死,军权自然地落入司马懿之手。司马懿在西线代替曹真全面主持军事,与诸葛亮对峙于五丈原,直至诸葛亮去世,蜀汉威胁彻底消除,司马懿的声望与威信也达到了顶点。

 

              曹爽秉政,排斥异己

几年后(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遗诏以曹爽为大将军录尚书事,都督中外军事;与司马懿一起辅佐八岁小皇帝曹芳。曹魏对外戚掌权有限制,对宗室子弟却无限制,曹爽不仅大权独揽,甚至还享受乃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礼遇;他的五个弟弟全部封侯,大弟、二弟又掌管禁军,可谓权势熏天。但毕竟曹爽少年得志,官居极品,当然引起老臣、特别是老臣司马懿的不满。

曹爽为进一步丰满羽翼,抵御旧势力,又组织拉拢何晏、邓飏等一帮亲信谋士,研究对策。在他们的建议下,改任司马懿为太傅,削除他的兵权;为了借战争立威,他不顾司马懿等人的反对,又于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亲自跑到长安,组织六七万兵马,准备从骆谷(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入蜀。终因蜀方严密防守,劳民伤财,无功而返。所谓“偷鸡不着蚀把米”,反而暴露出他不懂军事。愚蠢无能的弱点。

伐蜀失败,曹爽自知能力不足,为保平安,更加多树亲党,专擅朝政,迫迁皇太后于永宁宫,排挤司马懿等老臣。正始六年,司马懿称病不再与闻政事。曹爽也乐得去掉眼中钉,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整日与一帮亲信朋友在密室纵酒作乐,或谋划密事。

 

               司马懿发动政变

此时的司马懿正暗地摩拳擦掌,等待时机。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待曹爽放松警惕,带着亲信陪同小皇帝离开洛阳城祭祖之际,他封锁城门,发动政变。

为诱骗曹爽兄弟回城,派人向他们保证既往不咎。正在城外与小皇帝在一起的曹爽等人,听闻城内政变,惊惶不知所措,就准备回城投降。他们的死党大司农桓范,建议曹爽挾持小皇帝去许昌,号召天下勤王,事情尚可挽回。但曹爽兄弟不同意,曹爽道:“反正打不过司马懿的,我们就老老实实当个“富家翁”算了。“桓范大哭道:“想不到曹子丹(曹真)英雄一世,生出这样蠢猪一般的兄弟俩!”

但等曹爽回到洛阳家中,立即即被司马懿软禁起来,监视居住。司马懿当然不会放过他们,不久曹爽兄弟和死党均以叛逆罪被处死,并夷三族。那个小皇帝曹芳从此成了个像汉献帝一样的傀儡。六年后,司马懿儿子司马师以淫乱罪将他废掉,另立幼主,此时曹芳才23岁。

作者点评:诸葛亮二上“出师表”,倾全国之力北伐,企图“蛇吞大象”消灭魏国。仿照刘邦那样,先取关中,然后与魏“逐鹿中原”。但是历史不是总能重复的,以曹真为统帅的魏军,两次阻击蜀军,先是街亭,后是陈仓,终使诸葛亮损兵折将,无功而返,曹真的贡献应该是肯定的。

他最后的力主西征,之所以功败垂成,我认为一是蜀汉由诸葛亮主政,励精图治,政治稳定,虽小而强;二是蜀道险峻,诸葛亮凭险驻守,即使没有一个多月的淫雨,也难保能突破天险;三是司马懿可能心存妒忌,消极应付,不愿积极配合;四是国内存在着大量反战声音,牵制了曹真全国总动员的力度。而从当时国力对比来看,集中兵力西征也不能说是不对的,后来钟会、邓艾就是在众多非议声中,终于灭掉蜀国的(见钟会、邓艾篇)。

《三国演义》对曹真的描写大多是负面的,以他的无能衬托出司马懿的能干;正好似以司马懿的无能衬托出诸葛亮的能干。讲故事的小说家,为引人入胜,可以这样写,但如将其视为历史,对曹真当然是不公平的,这就是我们要专门介绍曹真的原因。只可惜,他的儿子曹爽,倒真是个十足的大蠢猪。正是曹爽的无能、专断和拉帮结派引起大臣们的不满,给司马懿造成了可乘之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