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半夏

 健康百草堂 2018-01-09

【原名】半夏

【别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

【性味】性温;味辛

【归经】入脾、胃经

【毒性】有毒

【功效】散瘀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主治胃痛;跌打劳伤;外伤出血;乳痈;疮痈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热痰烦渴者忌用,生品为国家规定毒性中药管理品种。临床应用时应以半夏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入药为宜。反川乌、草乌、附子。

【附药】水半夏

【现代药理研究】 

1.半夏有镇咳、祛痰作用。

2.半夏有抗矽肺作。

3.半夏有镇吐和催吐作用。

4.半夏对唾液腺分泌有抑制作用。

5.半夏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半夏有抗生育与致畸作用。

7.半夏对胰蛋白水解有抑制作用。

8.半夏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心功能、降低血压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半夏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0.半夏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抑制作用。

11.半夏有催眠、抗惊厥作用。

12.半夏有抗肿瘤作用。

13.半夏对免疫系统有激活作用。

14.半夏有降眼压、利尿、促细胞分裂作用,还有凝集红细胞作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名医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主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日华子本草》:味咸,辛。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本草纲目》:脾无留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温而味辛性温。涎滑能润,辛温能散亦能润,故行湿而通大便,利窍而泄小便。所渭辛走气,能化液,辛以润之是矣。洁古云:半夏、南星治其痰,而咳嗽自愈;丹溪云:二陈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聊摄成氏:半夏辛而散,行水气而润肾燥。

《本草蒙筌》:味辛、微苦,气平,生寒熟温。沉而降,阴中阳也。有毒。反乌头,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忌羊肉、羊血、海藻、饴糖。使宜射干柴胡,经入足胆脾胃。久藏入药,同橘皮谓二陈。片则力峻,曲则力柔。总主诸痰,验证佐助。火痰黑,老痰胶,加芩、连、栝蒌、海粉;寒痰清,湿痰白,入姜、附、苍术、陈皮。风痰卒中昏迷,皂角、天南星和;痰核延生肿突,竹沥、白芥子搀。劫痰厥头疼,止痰饮胁痛。散逆气,除呕恶,开结气,发音声。脾泻兼驱,心汁且敛。盖脾恶湿,半夏专能燥湿胜水故尔。孕妇忌用,恐堕胎元。如不得已用之,复加姜汁炒过。消渴及诸血证尤禁莫加,因燥反助火邪,真阴愈被熬害,津枯血耗,危殆日侵,不得不预防也。生半夏消痈肿,成颗者摩水,敷蝎子螯人,涂上即愈。妇人产后晕绝,为丸塞两鼻中,能顷刻回苏。此扁鹊捷法。谟按:《内经》云:肾主五液,化为五湿。自入为唾,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痰,入肺为涕。丹溪又云:有痰曰嗽,无痰曰咳,因嗽而动脾之湿也。半夏惟入脾以泻痰之标,不能入肾以泻痰之本。然咳无形,嗽有形。无形则润,有形则燥,所以为流湿润燥之剂也。又小柴胡汤中加之,以治伤寒寒热。半助柴胡以主恶寒,半助黄芩而能去热,及往来寒热皆用之,有各半之意,故因而名曰半夏云。《本经》别以守田目之者,盖缘夏半前后,人多耘莳在田,斯又指名而生意也。

《本草崇原》:《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脉解篇》云: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半夏生当夏半,白色味辛,禀阳明燥金之气化。主治伤寒寒热者,辛以散之也。阳明胃络上通于心,胃络不通于心,则心下坚。胸者,肺之部,阳明金气合于肺。金气不和于肺,则胸胀咳逆。半夏色白属金,主宣达阳明之气,故皆治之。金能制风,故治头眩,以及咽喉肿痛。燥能胜湿,故治肠鸣之下气而止汗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