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光列车直达老上海,缺一个18岁的快来!

 cxag 2018-01-09

最近“晒18岁照片”的梗霸屏了朋友圈

那么今天,

就抓着“今天18岁”的尾巴回顾过往

让我们来一场时光之旅!



Let's go !

大千美食林、徐汇剧场(现美罗城所在地

虹桥路没打通前的东方商厦

上世纪90年代繁华的华山路

华山针棉制品商店(现址为港汇广场

天钥桥路30号徐汇区文化馆

南丹东路60号徐汇区科技馆

东湖路9号的东湖电影院

幽静的复兴中路

铛铛铛——

各位旅客朋友们,列车即将到第一站


1

 巴金故居  

第一站

巴金与萧珊20世纪50年代初合影

2018年1月8日,正是萧珊女士百岁诞辰,巴金故居以纪念展的方式,来纪念武康路113号的“心地善良”的女主人。

原名陈蕴珍,鄞县人。1936年至上海,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同年始认识巴金,在巴金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考取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4年5月,在贵阳花溪与巴金结婚。1949年后曾任《上海文学》、《收获》编辑,兼事文学翻译。


随笔译作显文学功底

数篇未刊稿初见天日

作为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常年以照顾家庭、协助巴金先生处理出版事务为重,常常让人们忘记了她翻译家的身份。

萧珊发表作品的刊物影印件

萧珊的著作有《家书》《萧珊文存》等,译作有屠格涅夫的《阿细亚》《初恋》及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等。

萧珊作品

在特设的译作展柜中还有诸多萧珊女士的著译作品手稿,端丽娟秀的文字、遍布稿纸的圈叉涂改,有的译稿上面还有巴金先生修改和增补的手迹。

萧珊翻译屠格涅夫《初恋》的手稿

萧珊在抗战时期的随笔作品《在伤兵医院中》《沪港途中》《在海防》《滇越路上》,还有她写于上世纪60年代的散文《幸福的会见》《在刘胡兰烈士的故乡》《亲人》等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字里行间,皆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首次公开的萧珊未刊稿和未完成稿

更有首次向公众公开的上世纪60年代萧珊创作的未刊稿和未完成稿资料,包括《萧珊自传》《外婆的故事》《我怀念城门公社》等,记录着融入新社会、紧跟时代脉搏的萧珊在创作方面的眼光和努力。这些稿件历经劫难,能够保存至今,十分珍贵。


书信影像、生活原物

还原真实的“女主人”

1949年冬,巴金夫妇与女儿小林摄于霞飞坊59号寓所

作为武康路113号的女主人,这座庭院的每个角落都留有萧珊的足迹。展览精选多幅萧珊珍贵历史照片,从活泼鲜丽的青年到沉稳端庄的中年,配以同时代作家描述她的文字一起展出。

1936年8月,萧珊寄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及照片后赠言。

1939年8月28日摄于昆明金殿的树上,时在西南联大就读

巴金一家1951年摄于上海复兴公园

现场的照片墙集中组合了各个时代巴金一家的合照,萧珊的一生,就在一帧一帧的影像中变迁、定格。她和家人的生活点滴,则在萧珊的日记、致儿女的书信中,一点点组合丰富起来。


萧珊写给女儿小林儿子小棠的信

展柜中另有萧珊当年使用的上海公交月票、手包、穿过的外套、“上海”牌手表、帮助巴金批复读者来信的信封以及病后申请医疗费用的报告等,使大家能够从中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的萧珊。

巴金一家1962年在寓所书房中

在这萧珊百岁诞辰之际,请您移步巴金故居,看一看这位勇敢坚定的女性,这位笔力出色的翻译家,这位倾心付出的妻子,这位慈爱无悔的母亲。

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

展览日期

即日起持续数月

展出地点

巴金故居·主楼小展厅,徐汇区武康路113号


萧珊年轻时候的照片有木有让你们想起记忆中的月份牌?想起曾经翻阅起来津津有味看几遍都不腻的小人书?从巴金故居怀念完萧珊,不妨步行15分钟左右至徐汇艺术馆来回顾百年上海图画吧!


2

  徐汇艺术馆  

第二站


“百年上海图画”展以年代为序,从清末的小说绣像、西人引入的铜版画、民初西式美术教育带来的审美格调、国货运动的商业广告包装、战时的红色印迹,至新中国的工业腾飞、改革开放掀起的流行风尚……插画于各个年代及各种媒介的历史笔触纷纷展现在眼前。


月份牌

 当“洋货”遇到年画 

说起老上海插画,不少人都会想到印着“时装美女”和日历节气的卡片式单页挂历——月份牌。展览挑选展示了上世纪1920年代最具时代特色的月份牌。


《申报》广告

审美风尚可见一斑

1948年 《家庭》杂志  正广和汽水广告

20世纪的上海,刊登在《申报》上的图画广告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审美风尚。内容也从单一的文字介绍向图文并茂转变,最后达到了文字在一边、图画“唱主角”的样式。

1918年 《上海商业名录》 中国烟台张裕酿酒公司广告


科学绘画

时代功能映照下的美感

展览中还有属于科学绘画范畴的作品,如:自然图例、地图。希望让更多人在讲究“感情”的文学插图之外,还能够注意到表现“精准”的科学插图,欣赏它们在时代功能映照之下的美感。

1954年《科学画报》

 “上海市大场区我国第一个人工降雨灌溉站示意图”

百年上海图画1900–1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