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颗小小的退偶电容,引发的纠结!

 郭红雷 2018-01-09

首先来说说退偶电容的布局布线

下图中a-e都不对?什么原因?

如上图,这种位置的电容,一般有两个作用。

一是为IC电源提供瞬间工作所需的大电流(也有的叫旁路)

二是作为一种去耦的作用,即抑制IC内部的杂讯如振荡器的多次谐波传到电源里而干扰其它电路的,也就是说杂讯不要传递到电源层或地层。


不过在此图中已经标注了此电容为去耦电容。

对于第一种情况,不一定非要经过电容后,才接到IC的电源或地引脚,但要尽量的靠近。典型的例子是BGA封的去耦合电容,一般都放在背面。尽量靠近的情况下,也要注意电容到电源和地平面的布线,越短、越粗越好;否则会引入布线电感。因瞬时电源的补给也是找最短阻抗路径的,过大的分布电感会带来不利因素。

对于第二种情况,IC的电源先经过电容后,再接到电源或地层,这是最好的,这样杂信先由电容去掉了,就不会到电源或地层上了。

图中a到e里,噪声从的地线和电源线出来的后,在到达这个退耦电容之前已经通过过孔的支路跑到其它电路里去了,图中的f的走法比较好。也不是说不这样走线就一定就会出问题一定就不行了,比实际pcb走线的时候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一定能完全满足这个走线标准,只能说尽量按图中f的方式来。

另外再这种情况,尤其要注意不要在布线中引入过大的电感,因高频杂信,及其高次谐波,其频率都很高,而在高频下,小小的电感都会带来较大的阻抗,至高频杂信不能由电容低阻地耦合到地,从面降低了去耦效果。


再来说说退偶电容为何大都取值104电容?

这叫去耦而非滤波,用于对付电源回路中的高频噪声。对于常规低速数字电路和一般模拟电路而言,其工作频率不算高,104电容的频谱特性已经可以满足,而频谱特性可以满足时,容量越大越好,所以这些电路多用104的去耦电容。不过容量越大的电容,其ESL也越大,高频特性也就越不好,高频电路去耦时就需要用到小容量的去耦电容,对于GHz级的电路,去耦电容甚至需要用到10pF量级的,这时往往采用多种不同容量的电容并联来去耦。

还可以引申到各种电路上各个节点的电容,对于电容取值可以不用去关心去耦和滤波的区别。这个是去耦电容也好,滤波电容也好,是为了滤除电源上的噪声的。

对于音频等低频,一般需要再并联更大容量的电解电容。

对于数字电路,104就可以了。

对于高频电路,一般需要104、102、100P、10P等多个电容并联。

和电容的等效电路有关,和频率有关。比如39P适合900MHz,10P适合1800MHz。

补充下退耦电容的原理

退耦电容原理


所谓退耦,既防止前后电路网络电流大小变化时,在供电电路中所形成的电流冲动对网络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换言之,退耦电路能够有效的消除电路网络之间的寄生耦合。


退耦滤波电容的取值通常为47~200μF,退耦压差越大时,电容的取值应越大。所谓退耦压差指前后电路网络工作电压之差。


如下图为典型的RC退耦电路,R起到降压作用:

大家看到图中,在一个大容量的电解电容C1旁边又并联了一个容量很小的无极性电容C2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高频情况下工作的电解电容与小容量电容相比,无论在介质损耗还是寄生电感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别(由于电解电容的接触电阻和等效电感的影响,当工作频高于谐振频率时,电解电容相当于一个电感线圈,不再起电容作用)。在不少典型电路,如电源退耦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各种误差控制电路中,均采用了 


大容量电解电容旁边并联一只小电容的电路结构,这样大容量电解电容肩负着低频交变信号的退耦,滤波,平滑之作用;而小容量电容则以自身固有之优势,消除电路网络中的中,高频寄生耦合。


在这些电路中的这一大一小的电容均称之为退耦电容。


Re: 

大电容由于容量大,所以体积一般也比较大,且通常使用多层卷绕的方式制作,这就导致了大电容的分布电感比较(也叫等效串联电感,英文简称ESL)。

电感对高频信号的阻抗是很大的,所以,大电容的高频性能不好。

而一些小容量电容则刚刚相反,由于容量小,因此体积可以做得很小(缩短了引线,就减小了ESL,因为一段导线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感的),而且常使用平板电容的结构,

这样小容量电容就有很小ESL这样它就具有了很好的高频性能,但由于容量小的缘故,对低频信号的阻抗大。


所以,如果我们为了让低频、高频信号都可以很好的通过,就采用一个大电容再并上一个小电容的方式。


常使用的小电容为0.1uF的瓷片电容,当频率更高时,还可并联更小的电容,例如几pF,几百pF的。而在数字电路中,一般要给每个芯片的电源引脚上并联一个0.1uF的电容到地(这个电容叫做退耦电容,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电源滤波电容,越靠近芯片越好),因为在这些地方的信号主要是高频信号,使用较小的电容滤波就可以了。


Re: 

在电源的输出端并联一个适当的电容,犹如水库的缓冲作用,可以大大减小负载等的波动对电源的影响,这就是退耦作用。在许多地方,类似的方法用得很多,总的说可以稳定某处的电位,让波动成分“消化”在电容之中,别去影响受保护的电路部分


文章部分转自:张飞电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