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年轻读者来问我:常常听你们说三观,可三观到底是什么? 我回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她发了个翻白眼的表情过来:“我知道是这三个,问题是,它们具体指什么?怎样来判断他的三观和我的差多远?” 我一想,也对。九个字怎么概括得了一个人的脾性品德呢?又怎么能靠着这些空荡荡的概念去鉴别终身伴侣?可操作性和可信度都太低了。 认真思索之后,我整理出了几个问题,它们或许能够把所谓的三观具象化生活化,给择偶中的男男女女们做一个简单的参考。 你们聊得到一起吗? 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名媛郭婉莹的未婚夫,给她送了一双美国丝袜,并当面夸赞说:“这丝袜真结实,穿一年也不会破。” 郭婉莹大骇,无法想象自己该怎样和一个谈论丝袜的男人过一生,于是坚持退婚。 “No fun。” 她解释说,一生太长,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而有趣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谈得来。 谈得来。看起来只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考验的却是两个人的认知、兴趣、眼界、逻辑思维等因素构成的共同语言。 说得到一起并不容易,它是需要条件的。
爱情大多萌发于“谈得来”,从一句你好,到你爱看什么书、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对某个热点事件的看法是什么。 这些谈话看似散漫无边,传达出的却是为人处世的重要信号。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和内容,去衡量对方与自己的匹配度。 就像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的:“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对于花钱,你们看法是否一致? 我家附近有个夜市,每天华灯初上时,便有人挑了鲜花来卖,玫瑰、百合、莲花、向日葵,热热闹闹地盛开着。 有一天,当我俯身挑选新鲜莲蓬时,听到了一对夫妻的对话。 男的拉女的:“走吧,花儿有什么可买的?不当吃也不当喝,纯属浪费!” 女的不依:“好看啊!赏心悦目,放在家里我心情好!” 男的讥讽:“心情好?那值多少钱一斤?” “夏虫不可语冰!”女的气冲冲回了一句,自顾自选了一大捧红玫瑰。男人一脸恼怒,女人脸上也结了一层霜,抱在怀里的鲜花似乎也失了颜色。 默罕默德有句名言:“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但也有人坚持认为,该拿所有的水仙花去换面包,把物质带来的踏实和满足都稳稳揣进心里。 这两种人若组成一个家庭,生活就容易变成一场灾难:
一个人的消费观,就是价值观的最直接映射。 在花钱问题上分歧太大的男女,真的很难把日子过到风调雨顺。因为过日子的大部分事情都与花钱有关,它关系着生活质量,牵动着喜怒哀乐。 你们想要的未来差得多不多? 结婚之所以是件大事儿,是因为你的未来与伴侣息息相关。 相爱一场的最美结局,是通过婚姻作舟,把两个人都渡到彼岸去。那么问题来了,你们想去的地方,在不在同一个方向? 《红楼梦》里说:“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木石前盟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金玉良缘说的则是薛宝钗和贾宝玉。这段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三角恋,点破的正是一个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 贾宝玉亲黛玉而远宝钗,原因只有一句话:“林妹妹从不说这些混账话。”而薛宝钗总劝他对经济仕途用些心,走上一条“好风凭借力”的青云路。 可贾宝玉不爱苍生,只爱风月。
他的愿望是做个富贵闲人,吟风赏月、看看花作作诗,远离庙堂之高,心处江湖之远。在当时的豪门大户里,这样的追求被看作不务正业、毫无建树,大观园中红颜无数,却只有林黛玉,懂他向往的诗和远方。 但也有居里夫妇那样的科学巨子,有阴丽华和刘秀那样的乱世双雄,有钱钟书和杨绛那样的文学伉俪…… 真正和谐美满的夫妻,其实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梦想合伙人。两个人的奋斗目标一致,内心所求所愿相差无几,会有小范围的不同存在,但绝不是南辕北辙的根本性偏差。 能够结伴而行的,通常都是要去同一个地方的人。共赏这一路的山山水水,也分担风风雨雨。 是谁说的,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弘扬华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重树国人价值观 做个有信仰的中国人 筹建华夏文化大观 传承华夏炎黄文明 |
|